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铁谱典型磨粒及磨粒群的分形维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3:29
【摘要】: 铁谱监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较宽的颗粒尺寸检测范围和较高的检测效率,因而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在监测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严重影响了其潜在技术特点的发挥,更由于铁谱磨粒复杂的形态特征,使至今没有一个能客观、全面描述磨粒的定量参数。磨粒的显微观测表明,磨粒具有多尺度分形特征,随着分形几何理论的引入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使铁谱磨粒的定量分析与自动识别成为可能。 本文改造了传统的铁谱磨粒分析实验装置,把普通铁谱显微镜与CCD配合辅之以电子计算机构成了图像数字化处理系统,为铁谱磨粒分析由人工识别向计算机自动识别的转化准备了硬件基础。本文基于步长法和盒维数的原理开发了磨粒分形维数计算软件,通过实验法、现场收集和磨粒照片3种方法收集了球形磨粒、切削磨粒、片状磨粒、块状磨粒以及层状磨粒各100个样本,用编制的软件计算出五种典型磨粒的轮廓分形维数范围,还仿真计算和分析了磨损过程磨合阶段的切削磨粒群、球形磨粒群以及两者混合磨粒群的盒维数。 计算结果表明,上述五种典型磨粒轮廓分形维数为正态分布,球形磨粒为D(μD,σ~2)~D(1.0231,8.727E-05),切削磨粒为D(μD,σ~2)~D(1.0990,0.001526),片状磨粒为D(μD,σ~2)~D(1.0945,0.000734),块状磨粒为D(μD,σ~2)~D(1.1744,0.001562),层状磨粒为D(μD,σ~2)~D(1.2585,0.001399);切削磨粒群盒维数比球形磨粒群要大得多,混合磨粒群的盒维数介于球形磨粒群和切削磨粒群之间,在磨损过程磨合阶段,磨粒群盒维数随着磨粒数量的减少而增大。以上结论丰富了铁谱技术的内容,,对磨粒的自动识别和磨损状况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H1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曾昭翔,陈大融;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磨损微粒智能识别[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左洪福,吴振锋,杨忠;双BP神经网络在磨损颗粒自动识别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00年04期

3 凌玲,陈大融,孔宪梅;铁谱磨粒图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4年01期

4 姜建东,陈进,屈梁生;砂轮表面轮廓的分形探索[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年06期

5 潘汉玉,陈大融,孔宪梅;铁谱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J];摩擦学学报;1992年04期

6 葛世荣,张晓云;钢-铜磨损过程中磨粒积聚的分形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1年02期

7 汪家道,陈大融,孔宪梅;轿车钢板表面形貌特征参数的提取[J];摩擦学学报;2001年04期

8 冼亮,陈大融;铁谱磨粒数字特征分析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5期

9 汪家道,孔宪梅,陈大融;节点自删除神经网络及其在磨粒识别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顾大强,杨将新;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铁谱磨粒分类器设计[J];润滑与密封;1996年04期



本文编号:2599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99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