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表面应力等值线生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6:25
【摘要】: 任何复杂的机械零件都可以看作是由各种基本体素通过交、并、差集等运算组合而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机械零件先分解成各种基本立体,然后将基本立体表面展开为平面,在展开的平面区域上生成等值线,生成等值线后,回归到原立体表面得到基本立体表面的等值线,再将各个带有表面等值线的基本立体按原组合方式还原从而得到机械零件表面应力等值线的方法。在本文中将这种方法称为DOR(Decompose—Outspread—Revert)方法。 DOR方法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带有表面应力分布信息的立体其表面展开的计算机实现; 2)在立体表面展开图域内的离散应力值的规则化处理; 3)平面域内等值线生成算法的选用与优化; 4)将基本立体展开图域内的等值线图还原到基本立体表面的方法; 5)带有表面应力等值线的基本立体的交、并、差集布尔运算的实现方法。 由于目前面向最终用户的CAD系统65%都是以AutoCAD为平台,如果能将DOR方法植入CAD系统中,那么凡是以AutoCAD为平台的面向最终用户的CAD系统都具备了在3D立体表面生成等值线的功能。故本文将DOR方法引入AutoCAD系统中,并以模拟数据的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正确性。DOR方法应用于AutoCAD其实质就是对AutoCAD的二次开发,本文还介绍了AutoCAD二次开发的方法和相关技术并完成了DOR方法在AutoCAD中的实现。
【图文】:
面生成等值线,然后把各个简单立体组合成原组合体得到组合体表面等值线图。现以一由圆柱体和棱柱体相贯组成的组合体的展开为例说明组合体表面的等值线生成过程。组合体如图2.70所示。图2.70由圆柱体和棱柱体相贯组成的组合体l)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差如图2.71所示。图2.71圆柱体减去棱柱体2)对图2.71中立体进行表面展开,得到表面展开图2.72。仁厂丁引图2.72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表面展开图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的差如图2.73所示。二图2.7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
值线生成过程。组合体如图2.70所示。图2.70由圆柱体和棱柱体相贯组成的组合体l)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差如图2.71所示。图2.71圆柱体减去棱柱体2)对图2.71中立体进行表面展开,得到表面展开图2.72。仁厂丁引图2.72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表面展开图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的差如图2.73所示。二图2.7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122;TB121
本文编号:2599536
【图文】:
面生成等值线,然后把各个简单立体组合成原组合体得到组合体表面等值线图。现以一由圆柱体和棱柱体相贯组成的组合体的展开为例说明组合体表面的等值线生成过程。组合体如图2.70所示。图2.70由圆柱体和棱柱体相贯组成的组合体l)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差如图2.71所示。图2.71圆柱体减去棱柱体2)对图2.71中立体进行表面展开,得到表面展开图2.72。仁厂丁引图2.72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表面展开图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的差如图2.73所示。二图2.7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
值线生成过程。组合体如图2.70所示。图2.70由圆柱体和棱柱体相贯组成的组合体l)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差如图2.71所示。图2.71圆柱体减去棱柱体2)对图2.71中立体进行表面展开,得到表面展开图2.72。仁厂丁引图2.72圆柱体减去棱柱体的表面展开图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的差如图2.73所示。二图2.73棱柱体减去圆柱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122;TB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润忠;光滑的等值线生成算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齐明松,杨凌宇;基于AutoCAD的等值线的自动绘制[J];测绘通报;2004年07期
3 章勤,李品,苗京;一种等值线图绘制算法及其并行实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4 张冬明,芮小平,付长晶,杨永国;基于AutoCAD15的等值线图的自动绘制方法[J];江苏地质;2001年01期
5 邓启超,刘涛;基于AutoCAD二维环境下柱面展开图的自动生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1期
6 周仁东;ARX开发环境下矩形网自动绘制等值线的实现[J];煤矿现代化;2004年05期
7 陈春;利用AutoCAD辅助制作展开图[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吴卫华,袁宁,陈爱斌,郝光前;基于格网的等值线生成算法的研究[J];山东机械;2003年04期
9 马春青,陈希村,李传永;微机绘制等值线图的简易算法[J];山东水利;2002年02期
10 夏健明;绘制规则离散点等值线的一种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2599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59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