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附加空气室空气弹簧动态特性的实验研究
【图文】:
另一块没有孔,如图3一2所示。在联接板中间的沉孔中放置不同的小圆板(节流孔阀块)便可实现节流孔孔口大小的改变。图3一2节流孔阀块(照片)Fig.3一2ThePhotoofthe廿irottle
将联接板栓紧在空气弹簧上,并在联接板中心的沉孔中放入一节流孔阀块,再将附加空气室反扣在联接板上并用螺栓联接便构成了带附加空气室且节流孔可调节的空气弹簧。用Pro尼绘制的带附加空气室空气弹簧的分解效果图如图3一3所示。图3一3带附加空气室空气弹簧三维效果爆炸图Fig.3一3The3DexPlosionPietUre0ftheairsPringwithauxiliarychamber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H13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蓝春红;沈国金;叶都玮;;基于Zigbee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检测系统的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12期
2 刘琦;;应用于精密测量的高性能隔振平台的研制[J];工具技术;2012年05期
3 单红艳;;空气弹簧的弹性特性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9年11期
4 任旭东;段德光;高振海;谭树林;王猛;初泽坤;;空气弹簧在车载担架隔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军;空气悬架控制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飞;高速列车空簧系统隔振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建文;空气弹簧在光学平台隔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贺亮;带附加空气室空气弹簧垂向刚度及阻尼特性实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谢东;汽车电控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郝玉密;低频高载荷空气弹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汪栋;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Fuzzy-PID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7 夏仕朝;空气弹簧隔振系统载荷分配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8 姚奇;微纳米硬度测试仪测控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盖文辉;大客车双纵臂式四气囊空气悬架的结构分析与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孙钢;客车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参数的确定及平顺性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4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3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