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传动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03:43
【摘要】: 随着现代齿轮传动技术的发展,在一些新兴的需要多自由度传动的领域,比如机器人领域、仿生技术领域、矢量推进技术领域等,采用传统的单自由度齿轮传动机构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而,当Trallfa球齿轮——世界上第一种双自由度齿轮传动机构问世时,立即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Trallfa球齿轮的离散锥形轮齿存在加工难度大、齿廓承载能力低等缺陷,因此,并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此后一些学者对Trallfa球齿轮的齿形设计作了一些改进,出现了离散圆弧齿、离散渐开线环形齿、离散锥形齿等双自由度球齿轮传动机构,但由于都没能突破离散齿的齿形设计局限,因此在降低加工难度和提高承载能力方面的效果不佳。本文研究的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轮齿在球面上连续分布,克服了离散齿的局限,具有易于加工和承载能力较高的特点。目前,在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作为双自由度齿轮传动机构,其传动特性比传统齿轮复杂,必须经过更加深入的传动理论研究才能为其传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传动的若干理论问题,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球齿轮传动理论体系,也期望能对双自由度齿轮传动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论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了球齿轮副的双自由度共轭齿面啮合问题。建立了球齿轮副的双参数运动学模型,对球齿轮副的两种基本机构——理想机构与万向节式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原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球齿轮相啮合齿面在接触点处的相对运动情况,建立了球齿轮副的双参数啮合方程,据此得到了相应的啮合面方程及共轭齿面方程。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两种球齿轮机构的双自由度共轭齿面啮合原理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理想机构与万向节式机构的相啮合齿面都是共轭齿面。 2.采用滑动系数作为衡量球齿轮齿面滑动磨损程度的重要指标。结合球齿轮副的双自由度啮合原理及滑动系数的基本定义,对球齿轮齿面的滑动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其齿面的滑动系数是关于运动参数——偏摆角φ_y1和方位角φ_z1的二元函数,并与球齿轮沿空间两个分方向运动的角速度比ε有关。据此,对球齿轮理想机构与万向节式机构的齿面滑动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由两种球齿轮机构滑动系数分布规律分析可知:球齿轮齿廓中部的滑动磨损最轻,齿顶次之,齿根磨损最为严重。而且,在万向节式机构中,安装轴对齿面滑动磨损的影响是良性的。 3.进行了球齿轮齿面接触特性分析与应力分析。通过理论证明,球齿轮是马鞍面与凸面之间的接触:除极轴重合位置为线接触外,其余位置都为点接触。建立了用于计算机仿真计算的球齿轮齿面啮合模型,通过求解5个方程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齿面上瞬时接触点的位置,据此对球齿轮副接触点轨迹进行了研究。采用曲率分析法与齿面分离拓扑法相结合对球齿轮的接触椭圆进行了理论与仿真计算,得到了接触椭圆在球齿轮齿面上的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法,对球齿轮齿廓强度最弱的中凸齿进行了接触应力与弯曲应力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应力在齿面上呈椭圆状分布;在不计重合度时,接触应力在齿中部较小,在齿根部与齿顶部较大;在考虑重合度时,齿根部与齿顶部的接触应力明显减小;弯曲应力较小,最大值出现在轮齿中部。 4.分析研究了安装误差对球齿轮机构传动误差的影响。分别建立了球齿轮副的两种最常用机构——万向节式机构与指向机构的传动误差模型与指向误差模型。分别建立了两种机构在存在安装误差——定轴与动轴的轴向偏差(包括竖直与水平轴向偏差)及中心距误差时的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万向节式机构的传动误差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别采用两种指向误差的评价方法,对指向机构的指向误差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对球齿轮机构的装配及其传动误差的测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采用磨削加工方法解决球齿轮精加工问题。根据球齿轮的齿形特点,分别采用成形法与范成法两种方法对球齿轮磨削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成形法磨削,根据磨削加工所需的自由度要求,设计了磨削机床及指状砂轮,分析了机床运动链之间的运动关系及指状砂轮的磨削原理。针对范成法磨削加工,同样设计了磨削机床及盘形砂轮,建立了球齿轮与盘形砂轮之间的共轭啮合运动方程式,详细分析了由盘形砂轮加工球齿轮渐开线齿面及齿根过渡曲面的生成原理。最后,在建立盘形砂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采用盘形砂轮加工球齿轮齿廓曲面的数学模型,据此可进行机床加工参数的设置与调整。
【图文】:

球齿轮


图 1.1 Trallfa 球齿轮动特点及应用领域轮[6](以下全文中简称“球齿轮”),是一种新型的双自由度齿轮传绕自身轴线旋转而成,如图 1.2 )中的渐开线直齿轮分别绕过齿和齿轮;图 1.2(b)为中凹齿球齿轮的成过程可知,它的齿廓在球面上连开线直齿轮都相同,在任何垂直于)为安装好的球齿轮机构,由一对其中一个球齿轮为主动轮时,它可力传递给另一个球齿轮,它的极轴

示意图,球齿轮,示意图,渐开线直齿轮


图 1.1 Trallfa 球齿轮1.1.2.2 球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应用领域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6](以下全文中简称“球齿轮”)由国防科技大学潘存上世纪 90 年代发明,是一种新型的双自由度齿轮传动机构,可传递空间。它由渐开线直齿轮绕自身轴线旋转而成,如图 1.2 为球齿轮机构的形成图,其中,图 1.2(a)中的渐开线直齿轮分别绕过齿和齿槽的中轴线旋转形球齿轮和中凹齿球齿轮;图 1.2(b)为中凹齿球齿轮的半剖示意图,其中轴轴。由球齿轮的形成过程可知,它的齿廓在球面上连续分布,在任何过面内,其齿形与渐开线直齿轮都相同,在任何垂直于极轴的截面内,其系列圆环。图 1.2(c)为安装好的球齿轮机构,由一对相啮合的中凸齿球齿齿球齿轮组成,当其中一个球齿轮为主动轮时,它可以绕两个相互正交,从而将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另一个球齿轮,,它的极轴即机构的输出轴可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13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通讯员;;齿轮传动设计专家系统(GDDES)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1989年01期

2 柳秀导;姚世平;;提高坦克装甲车辆行业齿轮传动承载能力的可行性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1992年02期

3 李润方,王建军;国外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的统计分析[J];机械传动;1995年04期

4 郭仁生;齿轮传动的几何规划[J];机械设计;2005年05期

5 吴昊;梁伟杰;;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的齿轮传动优化设计[J];硅谷;2008年24期

6 唐进元;;齿轮传递误差计算新模型[J];机械传动;2008年06期

7 ;綦齿 成为美国车桥公司OEM供应商[J];当代汽车;2008年11期

8 张午伟;纪毓桂;;渐开线内啮合正变位齿轮传动程序设计[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1年02期

9 姚文席;周有强;;圆弧齿轮的受力变形及对啮合性能的影响[J];机械传动;1991年02期

10 刘清友;;渐开线圆柱直齿轮传动啮合的动画显示[J];机械传动;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璐;;工业齿轮油的选择与使用[A];第六届摩擦学工矿企业润滑技术工业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龚存忠;张静;;船用汽轮发电机组齿轮传动的降噪[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自求;梁宁;符纯华;赵虎;杨长牛;贺元成;罗旭东;张红;钟思梅;;DMGH传动装置[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蔡兆星;史中利;;《齿轮箱油膜润滑应用探讨》[A];摩擦学第三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润滑材料部分[C];1982年

5 邓奕;;齿轮噪声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常山;;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进行齿轮传动的动态设计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唐进元;;齿轮传递误差计算新模型[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2008年风力发电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赵晶文;渠双平;;浅析齿轮传动噪声的成因及对策[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贺元成;罗旭东;冯彦宾;郑自求;;一种重载低速传动末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设计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会方;刘宝平;;基于Pro/E的纤维缠绕的三维动态仿真[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林 通讯员 张兆明 滕智东;太平洋齿轮传动项目姜堰动工[N];泰州日报;2009年

2 ;需求可观 齿轮市场3年有望达到1000亿元[N];消费日报;2008年

3 晏武英;MTU公司为普惠齿轮传动风扇发动机设计高速涡轮[N];中国航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素平;借鉴美国模式 齿协四大举措助推企业成长[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仇国强 通讯员 田其中;“齿轮传动”的功效[N];中国石化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朱丹丹;普惠公司加快在中国发展[N];中国航空报;2011年

7 田中;齿轮协会:改革创新直面国际竞争[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田中;变革中的齿轮传动行业[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亨;齿轮工业“十一五”:全面向国际水平靠拢[N];机电商报;2005年

10 朱娅琼 隆学武;中国零部件协会、齿协针尖对麦芒[N];中国工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传动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靖;不同因素激励下齿轮传动动力学仿真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李海翔;渐开弧面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潘存云;球齿轮传动原理与加工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魏巍;面向齿轮传动性能的螺旋锥齿轮铣齿机精度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章易程;齿轮乏油传动的摩擦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高创宽;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混合弹流润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鲍和云;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分流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张少军;复杂环境下V带和齿轮传动设计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李大庆;直齿面齿轮啮合性能预控及碟形砂轮磨齿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华;带式啮合介质齿轮传动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方宣琳;正交面齿轮传动弯曲应力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刘振国;含齿形误差的齿轮传动接触分析与修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晖;基于参数化的齿轮传动接触有限元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5 王定亚;3000马力电驱动齿轮传动绞车设计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6 张效伟;齿轮传动CAD系统研究与开发[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乾堂;基于应力波传播理论的齿轮动应力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邓辉华;稀土永磁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宁;球磨机CAE技术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钱文富;基于低温表面改性技术提高齿轮传动副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6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46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