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容器放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热力学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8:38
【摘要】: 容器放出法是一种测试气动元件流量特性的方法,因其简便、节能、高效,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课题基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对放出法进行了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其目的在于给国际标准组织提交一种通用的测试气动元件流量特性的新方法。本文采用了有限体积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容器放气过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等温容器的特性及等温容器放出法、空容器放气过程的多变指数、放气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直观地认识放气过程,提高放出法的测试精度,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文中首先建立了容器放气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将等温容器内的填充物简化为一定孔隙率的多孔介质,利用Fluent软件对空容器和等温容器的放气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放气过程中速度场分布、温度场分布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1)速度场主要位于放气口附近很小的区域,容器内大部分区域在放气过程中速度接近于0;(2)容器内的温度场的分布和容器形状有关,最低温度位于容器中心,并且温度梯度随放气过程不断加大;(3)等温容器放气过程的温度变化范围要比空容器小约20倍,非常接近于等温过程。最后,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容器内压力曲线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容器内空气的平均温度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尽管有一定误差,但仍能正确反映温度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其次,等温容器的等温特性直接决定其使用性能。因此,本文对不同条件下等温容器放气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容器内填充细金属丝可以显著增强热交换,使放气过程的温降很小,并可近似为等温过程。但放气过程的温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放气初始压力和放气口固定的条件下:填充密度一定时,金属丝的线径越细等温效果越好;填充物只要是金属丝,材质影响不大;金属丝的填充密度越大,等温效果越好。另外,在充气压力和填充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放气速度越快,等温性能越差。通过实验可知:在放气初始压力为700kPa、50μm铜丝填充密度0.3kg/L的条件下,要形成等温容器,则容器的容积(L)和放气口的声速流导(×10~(-8)m~3/(s·Pa))的比值必须大于等于6。研究表明等温容器放出法能够用来测量放气电磁阀的声速流导和临界压力比,尽管忽略温度变化会引起一定的误差,但测试结果说明采用全局优化的方法,仍旧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再次,文中还通过“停止法”对空容器放气过程声速段和整个放气过程的多变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容器的放气过程是个多变指数不断变化的过程,多变指数从1.4开始逐渐减小并趋近于1,放气过程中有热交换的存在并随着放气过程不断加强。为了提高定容积放出法的测试精度,把多变指数应用于定容积放出法测试声速流导的数据处理中,提出了部分多变指数法和完全多变指数法,结果证明:完全多变指数法所得的声速流导精确度非常高,且稳定性也很好,随测试时间点的变化幅度小于1.2%。 文中还建立了集总参数法的空容器放气过程的热力学模型,针对模型中的难以测定的换热系数,提出了两种方法:固定换热系数模型和基于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模型。对于固定换热模型,根据停止放气后的压力曲线得到此过程的换热系数,并把这个换热系数作为放气过程中的换热系数,基于此模型的放气过程仿真结果要比绝热模型的仿真结果接近试验结果很多。基于大空间自然对流的换热模型中的热交换系数是根据自然对流换热关联式得到的,它随着放气过程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个模型仿真得到压力曲线和温度曲线和试验结果都很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放气过程的热交换。 论文最后把基于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放气热力学模型和放气压力曲线相结合,由放气的初始状态递推得到放气过程中容器内空气的平均温度和放气过程的多变指数,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一致,说明此方法可以替代“停止法”来确定放气过程的平均温度。基于放气热力学模型,根据放气压力曲线,通过分段函数优化的方法来辨识放气阀的声速流导和临界压力比,得到的结果和ISO6358所测的结果基本相同。研究表明,基于模型辨识的方法要比ISO6358简单、节能,且精度不低于ISO6358标准中A级精度。
【图文】:

容器,压力变化,放气


12图 1-4 测 S 时容器压力变化[44]Fig.1-4 Pressure curve in tank for testing S被测阀的预估 S 值来选取,以保证放气时间在 4~6s 范围内律如图 1-4 所示。式(1-20)是假定容器内放气时为等熵过程推导出来的。放气结束容器内的最低压力不低于 0.2MPa,声速放气状态。

法国标准,容器,空气干燥器,高压容器


空气干燥器 C 高压容器充气 下游测压管 G 排气阀1-6 法国标准使用的流量特性测试装置aratus for flow rate characteristics used ior components which exhaust directly to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138.5;TB13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丽飒;李强;段云龙;;放气系统流场的光学干涉测量[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1期

2 刘庆江;叶涛;;压力容器卸压过程中容器温度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1年04期

3 孙金祥;杨丽红;;等温容器内多孔介质强化导热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年01期

4 朱冬;杨庆俊;包钢;;气动充放气系统二维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郭云霞;曹秋霞;;模糊控制型数字阀在流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卫;气动元件流量特性参数辨识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钟华;节能型洁具真空吸排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小威;高压气体状态下阀口流动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林;气密检测系统温度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董本万;气动数字阀控制策略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何二宝;电控闭环空气悬架系统车高控制与节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董彩凤;气动电磁阀动态特性的测试标准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0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50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