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非调质钢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4:40
【摘要】: 非调质钢具有节能、简化生产工艺、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等优点,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目前工业上常用的珠光体型和贝氏体型非调质钢,难以满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工作环境。为此,制备高强韧的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在低碳含量(0.10~0.25wt%)的基础上,采用工业上常用且较为廉价的Mn(2.0~3.5wt%)、Si(1.0~2.0wt%)为主要合金元素,并添加0.5wt%的合金元素Cr,通过锻后空冷正火工艺,在钢中获得板条马氏体和板条间少量稳定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从而使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当钢中含有0.16~0.25wt%C、2.0~3.5wt%Mn、1.5~2.0wt%Si、0.5wt%Cr时,锻后空冷就可得到马氏体组织,且化学成分为0.2C-3.5Mn-1.6Si-0.5Cr钢锻后空冷的力学性能达到σb=1550~1650MPa、δ5=8.8~12.6%。 对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研究结果表明,马氏体型非调质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低(9%),且随碳含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量增多。由于残余奥氏体在周围板条马氏体和高含量Si的共同作用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故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可以同时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图文】:
图 2.1 试验用钢力学性能测定试样的示意图Fig. 2.1 Schematic plot of the samples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y击试验采用 55×10×10mm 的夏比 U 型缺口试样,然后在试验机测定不同处理工艺下同温度的冲击韧性,测试温度为-60℃、-40℃、-20℃、0℃和 20℃,,每个试验点
(c)图 3.1 碳含量不同的试验用钢锻态显微组织:(a)3#:F块+ B粒块(b)8#:B粒+ F块(c)11#:M板+ F网块Fig. 3.2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teels after forging with different carbon content, (a) 3#, blocky ferrite angranular bainite , (b) 8#, granular bainite and blocky ferrite, (c) 11#, lath martensite and ferrite block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G142.7
本文编号:2652453
【图文】:
图 2.1 试验用钢力学性能测定试样的示意图Fig. 2.1 Schematic plot of the samples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y击试验采用 55×10×10mm 的夏比 U 型缺口试样,然后在试验机测定不同处理工艺下同温度的冲击韧性,测试温度为-60℃、-40℃、-20℃、0℃和 20℃,,每个试验点
(c)图 3.1 碳含量不同的试验用钢锻态显微组织:(a)3#:F块+ B粒块(b)8#:B粒+ F块(c)11#:M板+ F网块Fig. 3.2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teels after forging with different carbon content, (a) 3#, blocky ferrite angranular bainite , (b) 8#, granular bainite and blocky ferrite, (c) 11#, lath martensite and ferrite block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G1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云,方鸿生;硅对易切削贝氏体塑料模具钢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2 瞿国鸿;非调质钢的发展及开发策略[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3 李亚江,邹增大,江全昌;HQ130低碳耐磨高强钢的组织性能及应用[J];钢铁;2001年09期
4 胡淑娥,唐立东,冯勇,王祥宾;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试制[J];钢铁钒钛;2003年01期
5 王宝奇,谷南驹,马晓莉,郭素珍,徐言忠,张国华,杜丽萍;新型SiMnCr系高强度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J];钢铁研究;2002年04期
6 吴晓春,崔];碳含量对非调质塑料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98年04期
7 陈蕴博,马炜,金康;强韧微合金非调质钢的研究动向[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3期
8 方鸿生,刘东雨,徐平光,白秉哲,杨志刚;贝氏体钢的强韧化途径[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6期
9 戎咏华,徐祖耀,张梅,毛乾和;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12期
10 黄进峰,方鸿生,余贵春,张弛,郑燕康;新型低碳贝氏体非调质钢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鸿生;白秉哲;刘东雨;顾家琳;杨志刚;常开地;;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新进展[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本文编号:2652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5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