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规格C级矿用圆环链用钢组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23:56
【摘要】: 本研究利用真空熔炼炉制备了新型微合金化C级圆环链钢(C:0.20~0.28%,Si:0.17~0.8%, Mn:1.2~2.0%, Mo:0.15~0.50%,Cr≤0.8%),在850℃~1200℃对铸锭进行锻造,加工成试验用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利用Formaster-IV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试验钢的CCT曲线。对试验钢在不同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以及新材料工业化条件下的试制的圆环链的焊缝组织以及产品要求的性能进行了测定。 测定的试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表明,获得全部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为20℃/s,在20~5℃/s冷却速度范围内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2~0.05℃/s获得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正火或热轧状态下试验钢微观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是由铁素体基体上分布M/A小岛组成,其硬度为20HRC~23HRC,可满足圆环链剪切下料的要求。淬透性测定表明试验钢心部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大淬透直径为35 mm。淬火加热温度880℃(20℃水淬)及940℃(37℃水淬)热处理条件下,直径为26 mm的试验钢心部可获得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经400℃回火,均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1020MPa~1050MPa,抗拉强度为1120MPa~1150MPa,延伸率为12%~13%,断面收缩率52%。试验钢经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后冲击功测定结果表明,冲击断口裂纹扩展区呈现明显撕裂棱与断裂小单元的特征,500℃回火后则呈典型的韧窝型韧性断口。试验钢具有良好的闪光对焊焊接工艺性能,以及焊缝具有较好塑性的低碳贝氏体组织,与25MnV相比,组织较细;感应热处理后,焊缝获得与基体相同的回火屈氏体组织;试制的C级圆环链拉伸力学性能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抗拉性能优异。试验钢采用Nb微合金化,对高温下抑制晶粒长大有显著的效果,在950℃以下的淬火温度下,可保持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含Nb钢较含V钢或不含Nb钢在高温下有明显的晶粒长大抑制作用。
【图文】: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圆环链的应力分布与失效分析下的圆环链的应力分布状态以及使用过程中失效原因,对于圆环产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 1956 年,德国工程师莫林的,其直边内侧和部分圆弧外侧呈拉应力状态,而直边外侧和部分一个定性分析,为了比较准确定量地分析圆环链的应力分布,对 Φ26 mm ×92 mm 的圆环链在承受纯拉伸负荷时的表面应力值有限元相结合分析了圆环链在拉伸负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致的,,定量上有所差别。主要结论为:(1)圆弧外侧部分的最大侧部分的最大应力为平均应力的 2 倍[17]。其应力状态如图 1.1
图 1.2 整个圆环链的应力分布图Fig. 1.2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round3 所示,其破断形式有两种:(1)链环环肩部或直臂缺陷部位(如裂缝、焊未达到破断负荷就产生了因疲劳引起的裂形态如图 1.4 所示[16]。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G142.1
本文编号:2680939
【图文】: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圆环链的应力分布与失效分析下的圆环链的应力分布状态以及使用过程中失效原因,对于圆环产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 1956 年,德国工程师莫林的,其直边内侧和部分圆弧外侧呈拉应力状态,而直边外侧和部分一个定性分析,为了比较准确定量地分析圆环链的应力分布,对 Φ26 mm ×92 mm 的圆环链在承受纯拉伸负荷时的表面应力值有限元相结合分析了圆环链在拉伸负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致的,,定量上有所差别。主要结论为:(1)圆弧外侧部分的最大侧部分的最大应力为平均应力的 2 倍[17]。其应力状态如图 1.1
图 1.2 整个圆环链的应力分布图Fig. 1.2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round3 所示,其破断形式有两种:(1)链环环肩部或直臂缺陷部位(如裂缝、焊未达到破断负荷就产生了因疲劳引起的裂形态如图 1.4 所示[16]。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G1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贵锋;米运卿;张建勋;裴怡;;超细晶粒钢制备工艺及机制与传统控轧控冷(TMCP)钢的异同[J];材料导报;2004年08期
2 卢俊宇;论加强闪光对焊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J];大众科技;2005年06期
3 徐启昆;低碳Fe-C-Mo合金贝氏体铁素体形貌演化与粒状贝氏体问题[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4 余柏海;;计算淬透性及机械性能的非线性方程[J];钢铁;1985年03期
5 张良运;张振洪;金毓洲;吕兴武;;矿用圆环链用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细化处理[J];钢铁;1987年01期
6 孔君华,郑琳,郭斌,李平和,谢长生;钼在高钢级管线钢中的作用研究[J];钢铁;2005年01期
7 翁宇庆;超细晶钢理论及技术进展[J];钢铁;2005年03期
8 沙爱学,董履仁,李尚诣;生产纯净钢 迎接新世纪挑战[J];钢铁;1998年12期
9 高忠寿,曾成林,丁秉钧,王笑天;用于矿山高强度圆环链的23SiMnV钢[J];机械工程材料;1985年01期
10 雍岐龙;微合金化钢的物理冶金设计原则及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1986年02期
本文编号:2680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8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