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可重构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18:24
【摘要】: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的制造系统应该是能够适应市场的需 求变化、能够快速调整制造过程、制造功能和制造生产能力的可重构智能制造 系统。制造系统的重构包括车间加工控制系统的重构、生产管理系统的重构以 及物理设备的重构等多个方面。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产品 创新的先进制造模式若干基础研究”中的子课题“先进制造模式及管理”为背 景,进行可重构智能制造系统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 1.综合比较了各种建模方法的特点,,提出了集成标准建模语言和面向对象 Petri网的可重构制造单元建模方法UML-OOPN。该方法充分发挥了UML和Petri 网两者的长处,能够支持从需求分析到模型实现的全生命周期。 2.系统地阐述了可重构制造单元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可重构制造环 境下CAPP系统的体系结构,利用工艺规划Petri网和七位编码法两种多工艺方 案表达方法,给出了基于PP-Net可达树的最优工艺方案搜索算法和基于七位编 码法的最优工艺路线选择算法,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可重构制造环境的阵列式混 合布局形式,并利用遗传算法对阵列式结构的每一行进行了优化。 3.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多Agent以及分布式对象技术规范CORBA 为工具,探讨了分布式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方法。重点论 述了其关键技术——动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 法的制造资源组合的优化算法。描述了Agent协作的UML模型,并给出了Agent 实现的部分代码。 4.对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及其针对给定加工任务的运动重构原理与方 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用关系数据库和遗传算法解决机床模块的划 分、组合和优化的新方法,并开发了机床模块库管理系统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 性。 5.从软件工程和管理学个角度对可重构制造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 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组件的生产管理系统模型和BRP与ERP相结合的企业业 务流程重组的理想实施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TP399;TH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文祥;沈海华;;多标准视频解码可重构分像素插值结构设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年09期

2 王永军;刘瑞;武伟超;康齐正;;板料与型材成形柔性模具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与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13期

3 冯子明;侧卫;;冯子明 航空信息化专家[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12期

4 秦雅娟;方卓理;周华春;;Click模块化IPv6路由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王亚平;张政;王颖娴;;两个机器人协调爬台阶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1年11期

6 游长江;柳靖;张晓东;朱晓维;;应用于感知无线电的可重构抗干扰射频收发机(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2期

7 郭洪杰;;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生产线关键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17期

8 吴金麟;;基于SOA的动车组运用检修一体化管理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年08期

9 田红成;毕军;蒋小可;王德凯;张威;;一种快速且安全的概率标记追溯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甘玉玺;谢海;熊冬青;;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传输技市比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利宏;周密;胡瑜;;一种基于二阶近似域划分的可重构容错片上系统[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袁博;汪斌强;张博;;绿色网络的实例——可重构柔性网络[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陈轶博;刘旭峰;焦永昌;张福顺;;极化可变可重构微带天线的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4 马晓燕;;可重构虚拟仪器的设计[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莉;蔡颖;范海蓉;;基于多智能体可重构生产系统研究[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6 房建东;郭振兴;;并行可重构模糊控制器的在系统设计[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于水;黄道;;一种基于UML的DSS新型对象模型库[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贾荣珍;张文苑;刘刚;;基于UML的飞行器动力学虚拟样机仿真建模研究[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姚振强;吴建华;刘刚;;可重构制造:模式、系统及关键技术[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梁福军;宁汝新;;可重构制造系统(RMS)构建原理[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延生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 冯宗智/文/;打造中国本土可重构的ERP[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安德鲁公司基站天线系统产品线经理 Holger Raeder;以可重构波束天线应对爆炸性的数据流量[N];人民邮电;2010年

3 张振;广州天剑:和谐有道[N];电脑商报;2006年

4 ;微软启动建模语言标准化进程[N];网络世界;2006年

5 马丹丹;中兴发布第一代多业务可重构路由器[N];人民邮电;2009年

6 ;灵活动态组网成为光网络新方向[N];人民邮电;2007年

7 申安乐;SuperDRZ:实现更强大的DWDM网络[N];通信产业报;2007年

8 阿尔卡特朗讯 徐勇放;ROADM:迈向动态的光层组网[N];通信产业报;2007年

9 阿尔卡特朗讯;迈向动态的光层组网[N];通信产业报;2007年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居衍;谁将带动下一轮增长?[N];中国电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可重构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2 齐宁;基于网络生存性可重构服务承载网构建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姜晶菲;可重构密码处理结构的研究与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李绪蓉;面向业务构件的可重构信息系统的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5 蔡宗琰;计算机辅助可重构制造系统设计的概念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陈猛;快速可重构汽车焊装制造系统及其关键支持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牟英峰;基于重构算法和码距反馈的电力线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陈红亮;可重构消防机器人机构分析与设计[D];南昌大学;2009年

9 梅塞德;电可重构天线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翟洪军;基于可重构理念的WEDM自动编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战春;快速可重构夹具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陈志勇;支持可重构的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02年

3 王志明;可重构数字式机电测控试验平台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潘华泉;可重构的ASP应用服务托管平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赵方圆;基于构件的可重构软件开发平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黄晓斌;可重构深孔机床设计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3年

7 付莉;机械零件企业的可重构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8 周孝慧;嵌入式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的开发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吴孟丽;基于可重构混联机器人的数控切割中心概念设计及轨迹规划[D];天津大学;2005年

10 肖寅;可重构应用服务器的脚本语言及其编译器设计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85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85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