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多元锌铝合金的热疲劳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0:12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使用要求日益增加,要求材料能够在各种实际应用环境中能有较好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断裂是机械零件和工程构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之一,造成的事故往往使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而绝大多数断裂由疲劳引起。锌铝合金材料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多为高温操作,因此热疲劳性能是检测锌铝合金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选用带预制裂纹的热疲劳试样,以预制裂纹尖端为起始点,裂纹出现至长度达到0.1um为热疲劳裂纹萌生阶段;裂纹长度大于0.1um以后为热疲劳裂纹扩展阶段。以热疲劳裂纹长度达到0.1um所需冷热循环次数,即热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为标准评定锌铝合金的热疲劳性能;以相同循环次数下热疲劳裂纹的长度为标准评定不同试样对热疲劳裂纹扩展的抗力。随后对试样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探究了热处理后各个试样的热疲劳性能。本文还进行了关于多元锌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的研究。 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裂纹首先都是在试样缺口附近的缺陷处产生,然后逐渐扩展到应力集中区域,也就是缺口处。在铸态时,含2.7wt%Si-0.08wt%RE试样的热疲劳性能好于2wt%Si,3.5wt%Si-0.14wt%RE和3.5wt%Si-0.2wt%RE试样的热疲劳性能。经过固溶时效处理的试样抗疲劳性能有所提高,其原因在于热处理后得到合金化程度高的组织;容易产生球化现象,提高了基体的塑性;以及细化晶粒能延缓热疲劳裂纹的扩展。其中以空冷的热处理方式最佳。比较2.7wt%Si-0.08wt%RE试样,3.5wt%Si-0.14wt%RE试样和3.5%wtSi-0.2wt%RE试样在铸态及固溶时效的力学性能,发现2.7wt%Si-0.08wt%RE试样的力学性能较好;热处理后各个成分合金的力学性能比铸态状态下的好。加入稀土元素后,对合金的力学性能以及热疲劳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合金热疲劳裂纹的扩展方式为混合扩展,裂纹在晶界处萌生并沿晶扩展,有穿晶扩展趋势的裂纹迅速止裂或穿晶扩展到一定程度后转变为沿晶扩展。
【图文】:

疲劳裂纹扩展,扩展曲线,一般规律,裂纹扩展速率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疲劳裂纹扩展的一般规律通常用dal(创~△K的双对数坐标下的曲线表示,如图Ll所示,,可以描述为:当作用于裂纹尖端的循子幅△K低于门槛值△甄时,裂纹不扩展;当应力强度因子略大裂纹低速扩展且随从的增加裂纹扩展速率快速升高,这一阶段地称为近门槛值扩展区:当△K继续增加,裂纹扩展速率由快速种几乎恒定地升高速率缓慢升高,这一阶段的扩展被称为中部稳△K进一步增加,裂纹扩展速率再次变为快速升高直至最终断裂裂纹扩展被称为快速扩展区。

疲劳分析,材料,曲线,转变点


图1.2疲劳分析中的材料曲线(S一曲线) Fig.l.2Theeurveofs一 infatigue注意到图1.2中寿命曲线的斜率发生改变,第二条线的斜率小于第一条曲线斜率。该寿命转变点标明了斜率的变化,该点的循环次数通常为107。斜率bZ值为0~b:之间的任意值。当bZ值为0时,该转变点为疲劳极限点,当应力值低于该值时没有损伤积累。第二条曲线的方程为:绍=SRIZ件)气(l.4)如果b:非零,以应力为基础的疲劳极限FL定义为任何进一步破坏的截止值,图1一1中描述了上述的三个特征。由于实验的复杂性和测量试件的变化,以及控制局部应力、应变的困难,测量曲线具有很大的分散度。MsCE气nGuE通过考虑fog(Nf)的标准误差来考虑该分散度。fog伽办的标准误差由下式计算sE·抵R亦丁(l.s)其中sE为fog州今的标准误差sDx为fog州r)的标准方差R为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用这种统计方法,可?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G14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学峰;张立泉;朱梦蝶;梁素兰;阮见;;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与研究[J];玻璃纤维;2011年03期

2 王莉;刘利先;吕龙;;高强混凝土的耐火性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06期

3 马顺彬;;竹浆/棉交织物力学性能的灰色聚类分析[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4 宫大军;魏伯荣;柳丛辉;;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1年03期

5 张洪辉;;6063-T52铝合金型材时效工艺制度研究[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1年06期

6 周莉;王莉;刘岩;胡徐腾;义建军;任钟旗;;聚丙烯釜内合金的结晶行为[J];高分子通报;2011年05期

7 史亚贝;邰鑫;;气体碳氮共渗零件形变分析和改进措施[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07期

8 邹志文;熊守美;;锶、钕对Mg-9Al-1Si-0.3Zn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8期

9 薛育强;史颖;李耀东;苏斌;陈鹏;;Ar+CO_2混合气体保护焊[J];焊接技术;2011年07期

10 张月庆;钱晓明;;热轧工艺对纺粘热轧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影响[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龙;郑明毅;王晓军;邓坤坤;胡小石;吴昆;;ECAP变形对SiCp/AZ91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王云祥;邓菡;陈曙光;周一林;;冷轧压下率对连续退火Ti-IF钢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黎良青;蒋正武;;稻壳灰在混凝土中应用研究进展评述[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4 刘家满;赵敏;董尚利;杨德庄;吴昆;;热循环对挤压态SiC_w/AZ91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郑锡涛;郭稳学;盛国柱;肖娟;李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李锡武;郑子樵;李海;李世晨;钟俐苹;蒋呐;;1420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7 承建军;李军军;庄启昕;吴平平;韩哲文;;PBO纤维热处理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坤玉;庄宇钢;韩立晶;冉祥海;董丽松;;氯醚橡胶增韧改性聚乳酸力学性能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宋红梅;胡锦程;季思凯;吴玮巍;江来珠;;宝钢双相不锈钢2205的研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艳红;沈志刚;;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材料粉填充聚丙烯的力学性能试验[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晨;具有均匀尺寸和力学性能的薄宽热轧带钢[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2 刘友存;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预测系统简介[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记者 徐彦泓;国家建材五金水暖测试中心加强扣件检测[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张跃进;热轧带钢力学性能预报模型在线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田建强邋王建国;劣质窗一推就开[N];中国质量报;2007年

6 郑彩云;新型医用钛合金发展前景广阔[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7 ;跟踪国际潮流 推广使用耐蚀性能更好、力学性能更高双相不锈钢[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8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监控系统(待续)[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9 月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唐诗全 郑之旺;攀钢冷轧1号热镀锌线连退机组顺利投产[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爱丽;稀土元素对Zn-25 Al-5 Mg-2.5 Si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嵩;EB-PVD制备Y_2O_3弥散增强Ni基合金薄板的组织及力学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双燕;化学成分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于晓东;重型静压推力轴承力学性能及油膜态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熊国宣;水泥基复合吸波材料[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杨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机理及基于韧性的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朱亮;力学性能失配焊接接头的强度及变形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8 唐骥;球墨铸铁铜金属型铸造工艺和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何建军;固液混合铸造铝合金和高铬铸铁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徐皖育;高能量高强度发射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红霞;多元锌铝合金的热疲劳和力学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2 祝莹莹;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TiAl合金中3p-3d电子的相互作用[D];广西大学;2005年

3 牛全峰;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郝梦轩;CM的热稳定性、发泡,NR平衡硫化体系以及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仇在宏;CuZrTi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部分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6 黄功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冀国俊;纳米TiO_2涂膜玻璃的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8 朱德智;SiCp/Cu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9 高义斌;AZ91镁合金强韧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兴福;K423A承力机匣精铸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0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90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