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压力容器用钢16MnR高温损伤后应变疲劳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1:55
【摘要】: 工程实际中经常发生压力容器在超温事故工况下短时间运行的情况,这将会造成材料短时高温损伤,研究高温损伤对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在工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压力容器行业最为广泛使用的低合金钢16MnR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高温损伤后材料性能实验研究,对高温损伤后力学性能和应变疲劳特性的变化规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建立了16MnR材料高温损伤后应变疲劳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系统地考察了短时高温损伤对16MnR材料短时拉伸性能、硬度的影响,并且进行了拉伸断口金相组织分析,得到了高温损伤后材料强度、塑性指标变化规律,并且给出了硬度与屈服强度关系式,进而建立起以硬度作为高温损伤参量的材料性能预测方法。 通过对16MnR材料短时高温损伤后抗断裂性能的实验研究,发现了高温损伤对断裂韧性、低周疲劳寿命及应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随着损伤温度的升高、加热时间的延长,起裂韧度J_i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低周疲劳寿命下降明显,应变疲劳扩展速率da/dN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提出了基于J积分的与材料损伤温度、时间相关的裂纹扩展表达式。 根据实验结果,还找到了所考察的各项力学性能受到相变转变温度的影响的本质特征。 考虑了短时高温损伤对塑性应变能及其响应速率的影响,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塑性变形能作为疲劳扩展参量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分别给出了不同损伤温度、时间下的关系式,并且反映出滞后回线塑性应变能的变化规律。 借用损伤机制描述裂纹扩展规律。在对低周疲劳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借用损伤机制描述裂纹扩展规律的损伤模型,考虑了损伤温度、保温时间对应变疲劳损伤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以累积残余塑性能定义的损伤变量较为正确地反映出疲劳损伤累积的物理特征,在实际测量中也是可行的。得到了不同损伤温度、时间的16MnR材料应变疲劳裂纹扩展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以裂纹扩展塑性变形能为损伤变量的疲劳裂纹寿命表达式,它较好地反映了应变疲劳塑性变形功累积的本质特征,并考虑了高温损伤的影响。 采用分形理论研究16MnR材料短时高温损伤后断口表面分形维数与材料性能的相互关系。得到了分形维数与损伤的变化规律。建立用分形维数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进而预测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 本文创新点为: ①对16MnR材料短时高温损伤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实验研究,对高温损伤后力学性能和应变疲劳特性的变化规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建立了16MnR材料高温损伤后应变疲劳研究方法。 ②考虑了短时高温损伤对塑性应变能及其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了以塑性变形能作为疲劳扩展参量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分别给出了不同损伤温度、时间下的关系式。 ③以累积残余塑性能定义损伤变量,得到不同损伤温度、时间的16MnR材料应变疲劳裂纹扩展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以裂纹扩展塑性变形能为损伤变量的疲劳裂纹寿命表达式。 ④在分形研究中,利用图象处理技术获取三维坐标后,计算出断口的真实分形维数,扫描间距达到金属材料μm级精度的要求。与以前计算断口分形维数的小岛法、垂直剖面法和用图像灰度来代替高度的方法相比,具有无损断口表面且反映的是断口表面实际形貌特征的优点,,在材料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广阔应用价值。初步建立了以硬度为参量的采用分形维数来分析16MnR材料高温损伤后力学性能的方法。
【图文】:

金相,金相组织,试样,晶粒度


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将金相试样加工完成后,经过砂纸研磨、金相研磨膏抛光和3%硝酸浸蚀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且组织照相(图2一9)。试样编号:C0802晶粒度 :9.5100x试样编号:J0830晶粒度 :9.5100x

激光扫描显微镜,光路图


LEXT示意图fff’ ’’’… …… }}}名名名」」图6一1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示意图(l)微观二维形态图像(2一DMo印hologie)获取以408林m短波长半导体激光为光源,通过显微镜内高精度扫描装置对样品表面的二维扫描,获得水平分辨率高达0.12林m的表面显微图像,同时通过CcD采集彩色图像信息,合成高分辨率真彩色形态(Morphologic)图像(图6一2)。城色光攀系统光路示,.曰光电你.愉橄光光源圆形P1阳oULE ////////以一八 ---------汁 汁 汁 汁汁一了一铃岌岌岌 岌「 「「清 清刁刁 [[[一斗佗生多斤卜卜 卜试试 }}}「.井 井臼臼「「 「 「门门日 ...百一一一一一门门曰曰曰曰 曰 曰 IIIII-.一丫 丫 丫 丫丫丫 iiiiiiiii IIIIIIIII }}}}}}}}闪闪 闪以, , JJJJJ纷 纷 图6一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路图(2)微观三维形态图像(3一oMo甲hologie)获取运用共聚焦技术 (Confocal)逐层获取样品各个二维图像和焦面的纵向空间坐标。经计算机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H49;TG14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卫和,王乐勤,阎长周,陈文虎,陶元宏;压力容器与管道高温超声检测中的衰减[J];压力容器;2004年05期

2 杜捷;;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新技术探讨[J];科技风;2009年04期

3 李景波,邹壮辉,符莉,翟启杰;冷硬铸铁高温组织稳定性测定[J];现代铸铁;1999年03期

4 蔡力勋,孙亚芳,王理,黄淑珍;考虑温度效应的钛合金钢低周疲劳行为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0年06期

5 杨建平,时旭东,过镇海;两面高温下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0年02期

6 姜绍飞,刘明;高温后不同截面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7 费振义,刘玉先,李莉,方成,成田敏夫;Fe-26%Cr合金内部硫化行为[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8 W.H.Tuppeny;;美国压力容器设计准则[J];流体机械;1972年03期

9 宋清山;乌鲁木齐石化总厂举办“断裂力学在压力容器上应用”讲座[J];压力容器;1984年04期

10 原正兴;;压力容器的焊接白点[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翠钗;武常生;;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的错边量控制(摘要)[A];2010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上海电气杯》征文论文集[C];2010年

2 陈志平;马跃;方舟;余雏麟;王雷;;球墨铸铁制压力容器国内外法规标准比较[A];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研究——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设计委员会委员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亚平;;RPV用钢辐照损伤工程评价方法综述[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陆明万;寿比南;杨国义;;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强;张广兴;王志永;敬尚前;孙涛;陈二松;郭京洋;;热力系统压力容器测厚检验重点及案例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文峰;;《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关设计问题学习探讨[A];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研究——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设计委员会委员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郭志峰;郭丽敏;肖文刚;王浩;;受内压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应力状态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陆明万;寿比南;杨国义;;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分析方法[A];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研究——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设计委员会委员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张页;吴建中;;1000MW核电汽轮机MSR壳体国产化设计[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健;程伯言;;压力容器的低周疲劳破坏和寿命估算[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雪梅;谁来填补高温关怀的“制度真空”[N];人民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记者 徐宁;用制度为“高温权益”保驾护航[N];嘉兴日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庄光荣 通讯员 饶强;南充合能公司安全通过高温“烤验”[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黄晏君;高温引烦躁谨防“情绪中暑”[N];人民公安报;2010年

5 罗俊;世博:城市应对高温有妙招[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 肖擎;特别关注在高温下工作的人们[N];长江日报;2010年

7 鲁平;高温停工莫成一纸空文[N];人民日报;2010年

8 叶祝颐;保护高温劳动者关键在执行[N];中国商报;2010年

9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高温费困境囿于“立法感受”[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记者 赵翔;职工渴望高温“限工令”[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慧;压力容器蒸汽爆炸临界条件分析及后果仿真[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徐鹏;压力容器用钢16MnR高温损伤后应变疲劳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钢;含凹坑缺陷压力容器极限与安定性数值分析[D];清华大学;1994年

4 彭楠;高温调节耐药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王险峰;多组载荷作用下含缺陷容器的下限安定分析[D];清华大学;1996年

6 盖芳芳;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下充气压力容器破损预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正方;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王和慧;带径向接管圆柱壳的薄壳理论解[D];清华大学;1999年

9 赵在理;压力容器的结构分析与安全评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清海;硬化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嘉嘉;基于物联网的压力容器监管机制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2 刘祥春;1PE装置使用超二十年压力容器评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梁峰;压力容器不拆保温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黄圆圆;熔堆事故下压力容器的热安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菊;压力容器蚀坑群干涉效应及安全评价[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6 杨留鑫;低速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的损伤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白健;Ⅲ类压力容器设计阶段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8 熊伟;矩形蒸汽灭菌压力容器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9 陈勇辉;压力容器平面缺陷管理及安全评估软件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自斌;压力容器强度分析与安全评定[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1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11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