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润滑滑靴副的仿生凹坑表面动压润滑性能仿真研究
【图文】:
214燕山大学学报201610mm时,对进气流速和质量流率有显著的提高。仿生非光滑表面优异的降粘、减阻能力在内燃机活塞缸套、汽车车身、柴油机进气道、轧辊等摩擦副中已得到验证,但在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滑靴副中的应用几乎未见报道。受此启发,本文将凹坑仿生非光滑单元体布置在斜盘表面,采用CFD方法分析不同凹坑形状、大孝深度、间距等对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滑靴副润滑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其在水压泵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矗1非光滑表面滑靴副模型建立1.1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将仿生凹坑布置于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的斜盘正面,滑靴底面保持光滑,图中只展现多个滑靴中的任意一个。图1仿生非光滑表面斜盘与滑靴三维示意图Fig.1The3Dschematicdiagramoftheswash-platewithbionicnon-smoothsurfaceandtheslipper为便于数值计算,假设滑靴副处于全膜润滑状态,选取靴底中心处一扇形单元下的水膜及3×3凹坑作为计算流域,既可节约计算资源,又能够考察凹坑间的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设置坐标原点在斜盘中心处,采用柱坐标系分析该润滑问题。R1=40mm、R2=46mm分别为扇形单元内、外曲面半径;R3=41mm、R4=43mm、R5=45mm分别为凹坑分布圆半径。每个凹坑均位于一假想扇形控制单元中心,定义凹坑总面积与扇形总面积的比率为凹坑面积占有率S,则有S=3240r02θ(R22-R12),(1)其中,r0为凹坑半径,θ=8°。图3为滑靴副仿生凹坑纵截面结构及相对运动示意图,图中h=10μm为水膜厚度。定义凹坑深度与直径的比率为深径比δ,则有δ=h02r0,(2)式中,h0为凹坑深度,r0为凹坑半径。图2扇形水膜及3×3凹坑计算流域Fig.2Thecomputationalfluiddomainoffan-shaped
泵滑靴副润滑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其在水压泵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矗1非光滑表面滑靴副模型建立1.1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将仿生凹坑布置于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的斜盘正面,滑靴底面保持光滑,图中只展现多个滑靴中的任意一个。图1仿生非光滑表面斜盘与滑靴三维示意图Fig.1The3Dschematicdiagramoftheswash-platewithbionicnon-smoothsurfaceandtheslipper为便于数值计算,假设滑靴副处于全膜润滑状态,选取靴底中心处一扇形单元下的水膜及3×3凹坑作为计算流域,既可节约计算资源,又能够考察凹坑间的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设置坐标原点在斜盘中心处,采用柱坐标系分析该润滑问题。R1=40mm、R2=46mm分别为扇形单元内、外曲面半径;R3=41mm、R4=43mm、R5=45mm分别为凹坑分布圆半径。每个凹坑均位于一假想扇形控制单元中心,定义凹坑总面积与扇形总面积的比率为凹坑面积占有率S,则有S=3240r02θ(R22-R12),(1)其中,r0为凹坑半径,θ=8°。图3为滑靴副仿生凹坑纵截面结构及相对运动示意图,图中h=10μm为水膜厚度。定义凹坑深度与直径的比率为深径比δ,则有δ=h02r0,(2)式中,h0为凹坑深度,r0为凹坑半径。图2扇形水膜及3×3凹坑计算流域Fig.2Thecomputationalfluiddomainoffan-shapedseawaterfilmand3×3pits图3凹坑纵截面结构示意图Fig.3Thelongitudinalsectiondiagramofpit4种不同形状的仿生凹坑如图4所示。设定面积率S为10%~70%,计算相应的凹坑半径;设定深径比δ为0.05~0.5,计算相应的凹坑深度。图44种不同形状仿生凹坑Fig.4Thefourdifferentshapesofbionicpits工作介质海水的密度ρ为1025kg/m3,动力黏度μ为6.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彦虎;华希俊;张宗涛;符永宏;;表面异构微槽滑动副的动压润滑性能比较[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胡承云;;动压润滑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城镇供水;2010年04期
3 ;国外摩擦磨损润滑文献索引[J];润滑与密封;1982年02期
4 邵正宇,刘拓群;利用弹流动压润滑理论选择闭式齿轮油粘度的可靠性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8年06期
5 朱建儒,黄王景,刘中;气体动压润滑轴承起停试验台高温装置的配备[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阮鸿雁;吕建军;司辉;刘会霞;王霄;;多圆弧与三角形复合织构表面的动压润滑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动压润滑概论(下)[J];润滑与密封;1978年01期
8 朱建儒,王伟,刘中;气体动压润滑轴承起停试验台起停控制器设计[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陈维曾;;四台阶式油楔动压润滑轴承的性能计算[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动压润滑概论(上)[J];润滑与密封;197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耿海鹏;戚社苗;唐万强;虞烈;;基于问题求解环境的气体动压润滑问题数值求解算法的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2 谢小鹏;王泽贵;;钢摩擦副快速抛光改性磨合模型及实验研究[A];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静;宏微观表面纹理的润滑及摩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慧慧;面接触下表面形貌对动压润滑性能影响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2 郭星野;发动机连杆衬套动压润滑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3 王敏花;连铸结晶器弯月面动压润滑行为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2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1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