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非回转非容积型无阀压电泵的动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1:50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保健、化学、化工、安全监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对流控器件的集成度和流体输送的精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磁泵由于结构原理的原因已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特殊需要。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无噪声、无电磁干扰的无阀压电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自1993年瑞典的E Steme提出并发明第一个无阀压电泵以来,各种新原理、新结构的无阀压电泵不断涌现出来,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的无阀压电泵由于其固有的回流现象严重、流动波动大、流量小、效率低等问题,距离实际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本文开展了具有原始创新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无阀压电泵的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受到鱼尾摆动的启发,首次提出了在泵的分类学上既不属于容积型又不属于回转型的柔性尾鳍结构压电层合振子无阀压电泵;研制了样机,进行了泵流量测试、振子的仿真与测振、流场模拟等研究工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振子的端部构造柔性尾鳍,并做适当的结构优化后,单位面积压电陶瓷片产生的泵流量较无柔性尾鳍时提高了43倍;和传统的容积差型无阀压电泵相比,具有流量大、流动脉动小、无回流现象等优点。 2.研究了压电振子在水中的绝缘、压电振子的工作空间、柔性尾鳍的结构、压电层合板梁的构成形式、基体和陶瓷片的厚度比和振子-固壁距离等因素对泵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外电场激励下压电双晶片的振动方程,分析了模态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最小作用原理,利用瑞利-利兹法给出了突变截面压电层合梁模态振型的近似解;通过合理的选择容许函数序列,模态频率近似解逼近实验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二阶谐振频率的相对误差为2.1%。 3.针对压电层合振子(单晶片和双晶片)浸没在泵腔内容易出现的陶瓷片电极层破坏、流体电离和流体温升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能够实现干湿分离的仿尾鳍变截面摆动振子压电叠堆泵;对振子工作在泵腔内和近似无限水域(水槽)分别进行了泵水能力测试;80V电压激励下,振子工作在水槽中,一、二阶弯振的模态频率分别为680Hz和1370Hz,30mm水柱被压下,泵的最大流量可达560mL/min;振子工作在泵腔中,一、二阶弯振的模态频率分别为617Hz、1356Hz,泵的最大流量为400mL/min;对影响泵性能的关键结构参数——柔性尾长和振臂长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谐振频率随柔性尾长的变化规律符合线性振动理论;但端部振幅随柔性尾长和振臂长度的变化却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通过建立摆动振子的伪刚体动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振臂和柔性尾鳍之间的弱耦合关系。 4.提出了仿尾鳍泵的工作机理,解释了产生单向流动的主要动力是来源于振子周围流体随振子做圆弧摆动而受到的离心力;从动量的角度分析了摆动振子和流体微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泵流量的解析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38
【图文】:

非回转非容积型无阀压电泵的动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


L.Smith和AHok的被动阀

双晶片,压电泵,微阀


图 1.3 L. Smith 和 AHok 的被动阀 图 1.4 H. Yang 提出的双晶片被动阀B. Li 等(2003 年)开发了带有高频高压微被动阀的压电泵(见图 1.5)[25]。其新型的十字形微阀区域用于增大阀结构的刚度,压力可达到 10 MPa;机械泵阀制动器使得阀区域在极端高压的条件下失效。阀区域是在硅基板上用电化镍制作而成的,工作频率可在 104Hz 以上;阀渠道由深度反应离子刻蚀加工而成,阀总重为 0.2 g,集成在紧凑型压电泵中,在 3×105Pa 背压下流量达到 18 mL/min,当工作频率 10 KHz 时压差为 2.4 MPa。图 1.5 紧凑型压电泵的被动微阀曾平、刘国君等(2005 年)提出了球阀式压电泵(图 1.6)[26], 并分析了球阀式压电薄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兴,周兆英,叶雄英,王晓浩;MEMS微型燃料电池及其基于压电风扇的换气方法[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2 张建辉;黎毅力;刘菊银;徐宇哲;;“Y”形流管无阀压电泵流场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成巍 ,苏玉民 ,秦再白 ,万磊 ,徐玉如;一种仿生水下机器人的研究进展[J];船舶工程;2004年01期

4 王光明;胡天江;沈林成;;仿鱼柔性长鳍波动运动分析与建模[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6年04期

5 李明;史金飞;宋春峰;关鸿耀;王春健;;一种摆动式柔性尾部的仿生机器鱼[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千学著,葛伟,李静;压电陶瓷风扇的研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年10期

7 周叮;;两侧受液时悬臂梁的自由振动分析[J];工程力学;1991年03期

8 夏齐霄;张建辉;李洪;;非对称坡面腔底无阀压电泵[J];光学精密工程;2006年04期

9 张建辉;黎毅力;夏齐霄;路计庄;;“Y”形流管无阀压电泵振动分析及泵流量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6期

10 吴丽萍;程光明;杨志刚;曾平;吴银柱;;双作用压电泵绝缘压电振子[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宏;仿生机器鱼巡游和机动的运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李鹏;主动阀压电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侠;柔性尾鳍的水动力分析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光明;仿鱼柔性长鳍波动推进理论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何丽鹏;微小型主动阀压电泵的结构设计理论及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芳;“Y”形流管无阀压电泵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郭宗信;软质锥壳形阀体压电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胡雄海;双晶片压电振子式主动阀压电泵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6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26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