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对转行星减速器传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7:50
【摘要】: 针对水下自动航行器推进系统的减速机构具备特殊的功能需求,以及重量、体积、噪声和温升等性能方面的严格要求,开展了同轴对转传动方案的研究,获得了适合于特殊工况需求的传动方案。基于对传动系统的啮合参数和几何参数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了减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为减速器的样机制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①在对诸多传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了以定轴轮系和差动轮系构成的复合轮系传动方案来实现单输入双输出、同轴对转和减速增扭等功能。 ②基于差动轮系功率流向特征,分析了复合轮系的功率流向规律,由此确定出传动系统不存在循环功率的条件。根据功率流向特征,建立了定轴轮系和差动轮系的功率流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模型。 ③设计了减速器的啮合参数和几何参数,校核了各齿轮副的接触/弯曲疲劳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④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减速机构的关键零件输出行星架和内齿圈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并基于强度理论,表明主要零件在设计上是可靠的。 ⑤基于水下自动航行器对噪声的严格要求,在设计制造等方面提出了适当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32.46
【图文】:
件和邻近条件外,其各轮的齿数还必须满足安装条件。对于差动行星齿轮传动,。,个行星轮在两个中心轮5和3之间要均匀分布,而且每个行星轮4能同时与两个中心轮5和3向啮合而没有错位现象。如图3.2所示,用平面Q表示行星齿轮轮齿的对称面。当行星轮齿数24为偶数时,该平面通过其齿槽的对称线,如图3.2(a);当行星轮齿数24为奇数时,则行星轮分别与内齿轮3的齿槽对称线重合,如图3.2(b)。由此可见,若中心论5和3的齿数25和23均是。,的倍数时,该行星齿轮传动定能满足装配条件。即Z二二=C一;n刀 23=110、三一eZ
星架上(见图 4.1)。(3)在润滑方式上采用飞溅润滑,与外环境的连接采用氟橡胶密封圈;(4)在散热方面,变速器壳体采用铝合金,同时在外面镶循环水套。其基本结构如图4.1所示。轮及抽输入轴惰轮灰轴内齿圈行星架压盖图4.1推进器(含行星减速器)的装配示意图Fig.4.lAssemblingsketehoftheProP1usionineludingthePlanetary4.2关键零件有限元分析谬37]有限元法是工程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不但可以解决工程中的结构分析问题,而且已成功地解决了传热学、流体力学、电磁学和声学等领域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将有限元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和优化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一批使用有效的通用与专用有限元软件。本章在软件FEMAP加 XNASTRAN对行星架和齿圈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
本文编号:2727025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32.46
【图文】:
件和邻近条件外,其各轮的齿数还必须满足安装条件。对于差动行星齿轮传动,。,个行星轮在两个中心轮5和3之间要均匀分布,而且每个行星轮4能同时与两个中心轮5和3向啮合而没有错位现象。如图3.2所示,用平面Q表示行星齿轮轮齿的对称面。当行星轮齿数24为偶数时,该平面通过其齿槽的对称线,如图3.2(a);当行星轮齿数24为奇数时,则行星轮分别与内齿轮3的齿槽对称线重合,如图3.2(b)。由此可见,若中心论5和3的齿数25和23均是。,的倍数时,该行星齿轮传动定能满足装配条件。即Z二二=C一;n刀 23=110、三一eZ
星架上(见图 4.1)。(3)在润滑方式上采用飞溅润滑,与外环境的连接采用氟橡胶密封圈;(4)在散热方面,变速器壳体采用铝合金,同时在外面镶循环水套。其基本结构如图4.1所示。轮及抽输入轴惰轮灰轴内齿圈行星架压盖图4.1推进器(含行星减速器)的装配示意图Fig.4.lAssemblingsketehoftheProP1usionineludingthePlanetary4.2关键零件有限元分析谬37]有限元法是工程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不但可以解决工程中的结构分析问题,而且已成功地解决了传热学、流体力学、电磁学和声学等领域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将有限元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和优化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了一批使用有效的通用与专用有限元软件。本章在软件FEMAP加 XNASTRAN对行星架和齿圈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贺斌,杨传华,赵丽杰,刘俊岩;差动轮系啮合功率流向特征值的求解[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东生,陈纯;对行星传动减速器封闭功率的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杨万安,徐敏;齿轮减振降噪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2727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2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