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耦合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9:09
【摘要】: 随着机构系统不断向着柔性化、高速化、轻量化和高精度化方向发展,其对机构系统弹性动力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刚重比和阻尼特性显著优于传统金属材料的先进复合材料,近年来也开始在机构系统中获得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高速轻质机构系统在运行中时常表现出一些难以解释的异常行为,究其原因是对该类机构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对该类机构系统机电耦合等深层次问题也没有作详细探讨,这些理论问题已成为束缚新型复合材料在机电系统中推广应用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对该类机构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及耦合动力学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解决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及耦合动力学的一些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应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三相交流电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首先,根据电机转子存在振动偏心这种实际状态的机电耦合关系,引入电机气隙磁场能量函数,建立以电机转子横振、扭振为节点位移的电机单元;然后,分别根据金属材料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特点,建立金属材料梁单元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梁单元;最后,在电机单元、金属材料梁单元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梁单元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单元法建立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方程。所建方程较好地体现了该系统动态性能与其电磁参数、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之间的实际关系,表达了以往方程未能反映的动态性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与系统的电磁参数、结构参数及材料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基础。 利用多尺度法对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的参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的耦合机理及发生参、强联合共振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研究表明,三相交流电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存在非线性电磁参数激励和外激励;电磁参数激励是由电机转子振动偏心时不均匀气隙的气隙磁场导致的,是系统产生参激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激励是由系统自激惯性力产生的;在电磁参数激励和外激励联合作用下系统将产生参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相耦合的现象。 在充分考虑摄动法和数值分析法特点的基础上,推导一种既能深入研究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又能求得较高精确度的动力学响应的方法——迭代式模态叠加多尺度法。首先利用多尺度法求解系统动力学响应的一次近似解,然后将该一次近似解作为系统广义坐标初值,利用迭代式模态叠加法求得系统动态响应的精确解,其精确度可通过预先设定的一个小的正数来控制。 采用多尺度法研究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在电磁参数激励下的主共振和次谐共振、在系统自激惯性力作用下的超谐共振、在电磁参数激励和自激惯性力共同作用下的组合共振和多重共振及其运动稳定性等问题,给出各种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摄动解表达式,推导出一种能够判断共振稳定性的算法,分析电机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研制能有效测试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中构件动态响应的实验装置,开展有关电动机—弹性连杆机构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验证本文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H112
【图文】:

电磁参数,驱动单元,磁通密度,机械系统


1 112 21Y 2 1Z11 1 1 1 12 20 0121 0101 ( , ) 1( , ( )[ ] ( )[ 2 21( , )( )[ ]2l llW x t W x tN E I x dx E I x x xV x tG J x dxx = + + ∫ ∫∫机轴材料的弹性模量;1I ( x )为电机轴抗弯截面惯性矩分剪切弹性模量;01J ( x )为电机轴极惯性矩分布函数。气隙磁场能,由于电机存在齿槽等因素,空间磁密沿气隙圆周并非步电机正常运行时,气隙中除了存在基波旋转磁场外,场,如图 2-3 所示。这些高次谐波主要是由于主极的外芯的饱和,使气隙磁场在空间非正弦分布所引起。气隙矩和杂散损耗的主要原因。交流绕组磁势不仅是空间的

示意图,气隙偏心,示意图


起的振动可能同时存在径向、轴向和切向分量间谐波磁场通过电机结构上采取措施而得到削,本文采用以下的基本假设:定子绕组 A、B、C 和三相转子绕组 a、b、通以三相对称电流,各相电流在气隙空间产场气隙长度δ 相对于转子半径和转子有效长两端的边缘效应,看作二维磁场来研究;和与漏磁,磁导率为无穷大;各向同性,其磁化曲线是单值的;次谐波分量小,只考虑基波分量的作用。别绕组、短距线圈等工艺时,就能够使高次谐即在基波磁动势稍微有所减小的同时,谐波磁势的波形。在以上的基本假设条件下,电动机0 电角度,并且三相电流的幅值相等。

单胞


[100], 分析中可采用图2-6所示的几何单胞[60],其中四束编织纱处于单胞的对角线方向,在单胞中心O点相交。各编织纱均与 x 轴成α 角(称为编织角),在 y-z 平面内的投影与 y 轴成β 角。图中所画为第 1 向编织纱的α 与β 。采用层合板类推法分析此种材料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可知,该材料可视为四个单向纤维复合材料部分叠合形成,其刚度由各部分刚度按体积分数叠加[11]。1 2 3 4图 2-5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三维四向纤维结构 图 2-6 几何单胞2.4.1 单元位移模式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梁单元中,其中性层中轴线上任一点的弹性横向位移3W ( x , t)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国,陆萌,麦汉超,卢子兴,冯志海;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数值预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陈绍杰;先进复合材料的近期发展趋势[J];材料工程;2004年09期

3 冯淼林,吴长春,孙慧玉;三维均匀化方法预测编织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模量[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3期

4 文荣,吴德隆;空间伸展机构动力学实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6年02期

5 杨振宇,卢子兴;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预测[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6 张宪民,刘宏昭,曹惟庆;高速弹性机构动力学模型及其解的研究[J];工程力学;1995年01期

7 杨建明;机构及机械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综述[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邱家俊;电机的电磁参数对转子共振的影响[J];固体力学学报;1989年01期

9 于德介,吕东;弹性连杆机构的时域子结构综合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蔡敢为,廖道训;两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梁的阻尼预测和优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2748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48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