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斜航式法向圆弧锥齿轮传动的数字仿真

发布时间:2020-07-14 16:22
【摘要】:斜航式法向圆弧锥齿轮传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齿轮传动形式,除具有接触强度高、承载能力大、对误差敏感度低的优点之外,其突出的特点是接触区域容易控制,加工方便。目前,对该种齿轮副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计算机仿真对误差条件下齿轮副传动误差和接触区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避免了传统解析法繁琐的分析过程,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论文从微分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入手,较为系统的研究了斜航式法向圆弧锥齿轮传动的一般原理,并利用最小有向距离原理,将求取齿轮副瞬时啮合点的问题转化为两齿轮之间沿终结运动方向对应点转角的最小值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求取齿轮副传动误差和齿面接触点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分析齿轮传动误差和接触区域的仿真算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随后选择了一对斜航式法向圆弧锥齿轮副,仿真分析了在齿轮几何误差和安装误差的情况下,齿轮副传动误差和接触区域的变化情况,并绘制了传动误差曲线和齿面接触区域。最后,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对进行仿真的锥齿轮廓面进行了测量,并评定了齿轮的齿形和接触迹误差,同时进行了齿轮副接触区域的运转实验。运转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这种齿轮传动形式具有令人满意的整接触域,并证明了本文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本论文提出的仿真方法能够对斜航式法向圆弧锥齿轮副误差条件下的传动误差和接触区域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方法简单高效。此种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本文的齿轮传动形式,经过扩展,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齿轮传动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H132.41
【图文】:

过程图,小齿轮,过程,接触迹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径0r之差的最大极差即为接触迹误差,计算方法同上。述方法,即可对三坐标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廓面上的接触迹误差。法向圆弧锥齿轮廓面误差评定实例上一章进行仿真分析的一对锥齿轮进行误差评定。廓面的数据采集是在英国LK公司生产的G一90CS三坐标测量机上进行和大齿轮的过程如图5.1和图5.2所示。

过程图,大齿轮,过程,廓面


2大齿轮的测量过程

联轴器,原型机,一传,接触域


1运转实验斜航式法向圆弧螺旋锥齿轮的运转实验是在传动实验台上进行的,实验的现场如图.57所示。输入采用交流变频,加载通过能耗制动。实验的输入转速为500甲m,制动转矩为3o.NM,运转时间为12Omni。实验获得的齿轮整接触域如图5.8和图5.9所示。对接触域的检查结果:锥齿轮的整接触域从小端到大端充满整个齿宽方向的8%5以上,在齿高方向大约占工作段的2/3,整接触域在齿面上呈现一带状分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宝林,邵家辉,孟惠荣;双圆弧齿轮的螺旋角误差对其传动误差的影响分析[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9年01期

2 段振云,刘健,吴宏基,郑鹏,韦茵;斜航式法向圆弧螺旋锥齿轮传动原理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孙大乐,杨文通,蔡春源;双圆弧齿轮齿间、接触迹间载荷分配分析[J];机械传动;1996年01期

4 唐定国;齿轮传动现代设计技术的进展[J];机械传动;1994年01期

5 徐永年,张廷健,陈渊,刘世军;圆弧齿轮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机械传动;1996年S1期

6 王延忠,周云飞,周济,蔡春源;考虑轮齿制造误差的螺旋锥齿轮加载接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7 段振云,刘健,郑鹏,李强;斜航式法向圆弧锥齿轮几何参数优化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8 陈忠,许波,迟秉东;弧齿锥齿轮测绘中主要参数的确定[J];煤矿机械;2003年04期

9 靳光法;我国首台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问世[J];机械工程师;2003年03期

10 王秀叶;圆弧齿轮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山东建材;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755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55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f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