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大型钛合金空心推力球轴承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8:24
【摘要】: 为了满足国防工业的需要,预研制一种大型钛合金空心推力球轴承。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轴承的接触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将来对更加复杂情况下的推力球轴承的有限元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确定适合于空心推力球轴承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准则做了初步的工作。 本文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理论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互验证的路线。首先从普通推力球轴承的接触入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然后将接触面尺寸、接触应力和形状等分析结果与Hertz接触理论推导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证明施加的边界条件是正确的,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其次,建立起和所要分析的大型钛合金轴承相同尺寸的实心钢制轴承的参数化模型。计算该轴承的基本额定静载荷。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出,在基本额定静载荷作用下,滚动体和滚道的变形量。由基本额定静载荷的定义知道,此变形量也就是钛合金轴承的最大变形量。最后,通过修改钢制轴承的模型参数,分别得到大型钛合金实心和空心推力球轴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该模型在轻、重两种载荷作用下的结果,发现空心推力球轴承的应力、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和优化理论结合,以空心滚动体的空心度为设计变量,以滚动体和滚道的最大变形量为状态变量,以滚动体的体积为优化目标,对空心滚动体的壁厚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一个合适的空心度值。 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1.当空心度小于50%时,空心和实心推力球轴承的应力和应变性能几乎没有区别。2.当空心度大于50%后,随着空心度值的不断增大,滚动体的变形量不断增大;最大Mises应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133.3
【图文】:

示意图,推力球轴承,示意图


是一种高度非线性行为,需要耗费较大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建立的合理。要想使模拟结果和实的各个参数的用法,才能使参数的设置合适,轴承的有限元模型 2.1,轴圈(上)与座圈(下)结构相同。该轴承每个滚动体的受力情况相同,为减少运算保持架、润滑的影响。设置材料的弹性模量为表 2.1 球轴承参数滚珠个数Z球径Dwmm滚道曲率半径 Ri mm弹性模量E Pa 13 7.938 4.2865 2.07x1011

示意图,单元,示意图,高阶单元


求解运算的时间。短边距离之比称为形状比,一般实体单元的该值是 20,当超过该值时,会弹出警告信确的信息。可以通过“形状检查”发现这些形进行单元形状检查时,发现有形状超差的单影响,因此不必进行细化。性、二次和三次等形式,其中二次和三次形高计算精度,因为高阶单元的曲线或曲面边且高次插值函数可更高精度地逼近复杂场函形很复杂时可以选用高阶单元。但高阶单元高阶单元组成的模型规模要大得多,因此在文研究的轴承的滚动体和轨道的接触面都是阶 3D 20 节点的 solid95 实体单元,该单元结

示意图,单元,示意图,网格


何形状的合理性。质量好坏将影响计算精看,网格各边或各个内角相差不大、网格细长比、锥度比、内角、翘曲量、拉伸值般要求网格质量能达到某些指标要求。在网格,即使是个别质量很差的网格也会引质量可适当降低。当模型中存在质量很差进行。轴承接触分析中必须保证滚动体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与所选择的单元单元,而球形滚动体采用自由网格划分方d95 实体单元,solid95 单元将发生退化。选用具有四面体结构的 solid92 单元,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丽;;热电池激活机构的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5期

2 刘春旭;;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应力分析[J];科学之友;2011年15期

3 韩以伦;温学雷;王斌龙;;基于ANSYS的液压缸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J];煤矿机械;2011年09期

4 郑冠雨;鲍鹏;;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科;郭世永;;基于ANSYS的油压机有限元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年03期

6 回士旭;刘战英;王郁倩;回士敏;;连轧工字钢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恒松;陈燕;;基于ANSYS的单线铁路隧道结构受力模拟分析[J];铁道勘察;2011年04期

8 卢大平;祁文军;程伟;;ANSYS在连杆疲劳寿命分析中的应用[J];汽车零部件;2009年04期

9 杨梦滢;谢德馨;康雅华;;基于通用软件ANSYS的电力变压器升高座三维磁场分析[J];变压器;2011年06期

10 张良英;秦立庆;林峰;;平板硫化机框架板CAE结构分析[J];机电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福;李中伟;敬尚前;赵纪峰;张广兴;贾超华;;基于ANSYS的管座角焊缝磁轭法检测工艺分析[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永召;田旺生;杨明旺;卫旭敏;;ANSYS单元生死技术在模拟导管架建造过程中应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徐敏;丛健生;王秀明;;圆形活塞压电振子带通Q值的ANSYS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崔名相;陈向荣;周剑;刘中伟;;钢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受力特点以及ANSYS在其结构中的应用概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利军;孙波;孙利辉;;基于ANSYS的煤巷锚杆支护优化模拟分析[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6 黄玉凯;;ANSYS在宝日希勒露天矿采场边坡稳定性应用分析[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7 刘维;丁文斌;朱莉娜;;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焊接结构有限元分析系统[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骆寰宇;邓忠民;;基于ANSYS的接头热防护结构热力耦合分析与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徐辰;赵东;;基于PROE和ANSYS的螺栓法兰静载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迎滨;;基于ANSYS的雷达车载平台结构优化与试验[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ANSYS 9.0融合更多功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赵辉;ANSYS12.0新版本发布会在京召开[N];机电商报;2009年

3 ;ANSYS协同仿真环境[N];中国航空报;2004年

4 ;ANSYS在航空工业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02年

5 ;ANSYS 9.0新功能[N];中国航空报;2005年

6 ;ANSYS之独有词汇[N];中国航空报;2004年

7 张铁钧;ANSYS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加强合作[N];中国航空报;2003年

8 焦立新;ANSYS新一代航空气动解决方案[N];中国航空报;2004年

9 曹磊 古远兴 卿华 王卫国 范志强 王梅;ANSYS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04年

10 ;中国航空工业期待协同仿真环境[N];中国航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明礼;磁性液体粘性减阻的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段宏伟;高压静电纺丝机设计及静电场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3 彭涛;脉冲强磁体分析设计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徐庆元;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三维有限元静力与动力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刘安平;IPC-208B型原子力显微镜系统改进及其压电微悬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宋志安;中型喷浆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维涛;深基坑工程三维仿真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何风梅;基于ANSYS的板式家具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范文杰;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动力分析、动态应力仿真研究及动臂结构拓扑优化[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业鹏;纸浆模塑包装结构的缓冲性能及其可靠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功;特殊场地上的土-结构共同作用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李陆钦;猪舍加温地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李晓娟;土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潘锦泰;蠕变条件下1.25Cr-0.5Mo钢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卢致强;钢筋混凝土板的有限元法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张先明;计算机模拟片材挤出[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军华;大坝渗流监测系统设计及渗流计算机模拟[D];郑州大学;2004年

8 张珑;高过载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结构强度设计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杨桢;液压支架推移框架的静力学数值模拟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亮峰;SL1126柴油机螺旋进气道建模及CFD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3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63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7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