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ER离合器传输模拟装置界面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4:05
【摘要】: 本文研究了硅油-淀粉(A)、硅油-硅酸铝(B)两种ER流体的电流变性能,并通过一套筒式ER离合器模拟传动装置,研究且对比了这两种ER流体在筒式ER离合器上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A是具有塑性屈服点的流体,其在ER离合器上有效调速电场范围较小;B是假塑性流体,其在ER离合器上有效调速电场范围较宽。在此基础上,以硅油-硅酸铝流体为ER材料,通过实验重点探讨了四种不同界面形式下ER离合器输出性能变化及其机理,表明内、外均加直条界面形式下ER离合器输出性能较佳,且分析认为实验条件下内筒表面传输效率提高是引起ER离合器传输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又探讨了离合器内、外均加直条情况下,界面直条变化(包括直条数目变化,直条长度变化,直条排列形势变化)对离合器输出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1)ER离合器界面直条数目n变化对ER离合器输出性能有影响。随着界面直条数目的增多,ER离合器输出转矩提高,但直条数目过多反而不好,应当存在一个最佳值,对本实验装置,最佳值为n=8;(2)界面直条长度L改变对ER离合器传输性能有影响,随着直条长度从零到离合器传输表面最大有效长度变化,离合器输出性能依次增强;(3)直条排列形式变化对ER离合器传输性能具有复杂的影响。在同样实验条件下,四种界面形式中长短直条混排结构形式界面输出性能相对最高。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H13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必思,周春凯;ER流体及其在船舶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会波;利用ER流体关节机构实验的安全定位系统[J];机床与液压;2003年03期

3 杨万忠,冷劲松,刘彦菊,王殿富;含ER流体板结构的振动特性研究[J];实验力学;1999年01期

4 陈万复;;电话机的传输性能是怎样测试的[J];家用电器;1998年05期

5 韩建海;日本ER流体技术及最新应用研究成果[J];机床与液压;2000年01期

6 赵莹;樊兆敏;包德才;;负载萃取剂的微胶囊膜的构筑与传输性能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逯静洲,李庆斌;含电流变体的复合砂浆梁振动特性实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8 王强;王明德;付子义;;无接触变压器传输性能研究[J];煤矿机电;2011年03期

9 田宝华,高克军,蔡小培,李成辉;无碴轨道无绝缘轨道电路传输性能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10 赵新旗;莫德举;刘丽欣;;井下模拟信号的转换传输[J];中国仪器仪表;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世伟;彭谦;帅志刚;;Silole类分子的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罗茂才;刘人杰;;一种无线模拟话音/时分多址数据同信道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A];船舶通信与导航(1997)[C];1997年

3 禹志阳;;无碴轨道对轨道电路传输性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舒翠翠;周安;刘立胜;翟鹏程;;Ba、In填充CoSb_3的电子结构和传输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朝发;李焕喜;吕明云;;环境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性能影响机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6 杨维东;宋影松;金晶;栾永平;张绍池;;HF泛频化学激光装置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7 孟庆林;吉利;;5类电缆与5e类电缆的区别[A];中国通信学会2003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江平;王笑;;改善线路传输的性能措施[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朱仕廉;刘柏和;朱焱峰;张雷;;数字通信电缆的发展与绞对技术的进步[A];中国通信学会2004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平;吴承伟;;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受压对电学与传输性能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网络世界》评测实验室 董培欣;旁观802.11n[N];网络世界;2009年

2 ;保障以太网传输性能[N];网络世界;2002年

3 ;ADSL升级技术加快商用步伐[N];人民邮电;2006年

4 邱桀;兴乐“铜包铝”救急缆市[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5 赵晓辉 孟昭丽;中国消费者对3G应用充满期待[N];中国税务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田径;ADSL测试牵动固网业务神经[N];通信产业报;2006年

7 郭长佑;WiFi Phone = Skype最后1米?(上)[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8 高国栋;典型防火墙 你选谁[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郑燃 朱毅 马磊 采写;综合布线 因材施“用”[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10 赵苹 敖立;ADSL2与ADSL2+芯片测试总结[N];人民邮电;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高极化颗粒复合体系的物理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李跃辉;相敏光纤参量放大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胡辽林;高速光通信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郭锋;蓝牙数据传输性能增强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秦爽;资源受限机会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建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蕾;基于802.11的无线Mesh网络传输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邱安宁;热电材料晶体结构与微观缺陷相关的特异传输性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李世渊;面向IMT-Advanced的MIMO增强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夏虹;有机电致磷光器件中的主—客体材料匹配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潘志军;热电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掺杂对单晶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淡新国;ER离合器传输模拟装置界面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2 孙亚丽;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梁轶群;GSM-R系统差错控制与同频干扰下传输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杰;短波低速数据传输性能提升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升凯;TD-SCDMA系统的HSDPA传输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曹文波;接入3G的无线局域网及传输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潘声勇;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无线接入中传输性能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8 杨琴;基于ADSL网络的TCP性能优化[D];浙江大学;2005年

9 宋雪臣;PCB工艺对射频传输性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W

本文编号:2782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82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