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组技术的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0-08-18 15:16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现状,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成组技术和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成组工序族和数据变换,通过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监控生产过程。基于对以上理论的研究,本文介绍基于成组技术的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开发,采用ASP.NET技术B/S三层结构,系统架构合理,实现简单,体现了基于.NET平台开发B/S模式数据库应用的优越性,并且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给出了实现代码。本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63
【图文】:
35图4-3 登录页面4.3.1 分类编码模块成组技术的核心是相似性分析及编码,产品分类编码系统又是实现成组技术的关键。本模块根据分类编码系统的特点,按其功能分为特征编码和数字编码两部分[35]。特征编码主要功能是根据零件的形状特征,按一定的编码规则,通过选择特征参数的方法来自动生成零件编码,编码具有唯一性,生成的编码保存在数据库中,作为特征零件保存。特征编码管理界面如图4-4所示。在产品特征区内对每一位特征码进行逐一选择,产品描述中将对所选特征的参数进行集中显示。最后的编码会显示在一个TextBox中。数字编码主要功能是特征不明显,工程图不详细的零件进行编码,系统不能通过参数化提取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手动编码来实现。4.3.2 质量规划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根据实际生产状况和分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检验计划。在确定关键质量因素和相关质量工序时
检验项目、检验类型、抽样数、抽样频率、公差等级、计量器具、计划制定人员、计划制定时间等。图4-4 特征编码4.3.3 工序质量信息控制模块本模块主要是输入工序质量的检验信息,即为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对样本数,抽样频率的设定,对被测数据进行记录。其中还包括对设备,负责人和时间的纪录信息。如图4-5所示。为计量值检验,每组数据包括5个样本值,共采集25组数据。在每组数据记录以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均值,级差和标准差,为以后的控制图做准备。在此模块中采集的工序质量信息还可以归档保存,以便跟历史数据做比较,增加次工序的样本数量,有利于提高质量改进工艺。
37图4-5 计量值检验4.3.4 质量分析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控制图分析、工序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分析。控制图分析主要利用质量信息中采集的数据反映控制总体数字特征的集中位置和分散程度,对工序状态进行预防,分析,检测和控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是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如图4-6所示。工序能力分析是过程能力指数的反映,综合能力分析是对整体的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编号:2796383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63
【图文】:
35图4-3 登录页面4.3.1 分类编码模块成组技术的核心是相似性分析及编码,产品分类编码系统又是实现成组技术的关键。本模块根据分类编码系统的特点,按其功能分为特征编码和数字编码两部分[35]。特征编码主要功能是根据零件的形状特征,按一定的编码规则,通过选择特征参数的方法来自动生成零件编码,编码具有唯一性,生成的编码保存在数据库中,作为特征零件保存。特征编码管理界面如图4-4所示。在产品特征区内对每一位特征码进行逐一选择,产品描述中将对所选特征的参数进行集中显示。最后的编码会显示在一个TextBox中。数字编码主要功能是特征不明显,工程图不详细的零件进行编码,系统不能通过参数化提取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手动编码来实现。4.3.2 质量规划模块该模块主要是根据实际生产状况和分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检验计划。在确定关键质量因素和相关质量工序时
检验项目、检验类型、抽样数、抽样频率、公差等级、计量器具、计划制定人员、计划制定时间等。图4-4 特征编码4.3.3 工序质量信息控制模块本模块主要是输入工序质量的检验信息,即为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对样本数,抽样频率的设定,对被测数据进行记录。其中还包括对设备,负责人和时间的纪录信息。如图4-5所示。为计量值检验,每组数据包括5个样本值,共采集25组数据。在每组数据记录以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均值,级差和标准差,为以后的控制图做准备。在此模块中采集的工序质量信息还可以归档保存,以便跟历史数据做比较,增加次工序的样本数量,有利于提高质量改进工艺。
37图4-5 计量值检验4.3.4 质量分析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控制图分析、工序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分析。控制图分析主要利用质量信息中采集的数据反映控制总体数字特征的集中位置和分散程度,对工序状态进行预防,分析,检测和控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是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如图4-6所示。工序能力分析是过程能力指数的反映,综合能力分析是对整体的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丰景春,张志琴,杨侃;控制图判定标准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毛宁,陈庆新;基于可制造性设计的小批量产品制造质量控制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9年06期
3 徐哲,段晓江;控制图判断准则的显著性检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年03期
4 江征风,吴超华,丁毓峰;面向机械产品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亚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本文编号:2796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9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