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螺旋槽端面气膜密封低速运转稳定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9:21
   气体端面密封,又称干气密封,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机械密封,可用来密封旋转机械中的气体或液体介质。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在离心式压缩机等高速回转设备上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泵、反应釜等低速设备上也开始获得应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对这种新型密封进行研究,但多数是针对高速工况。气体润滑机械密封广泛应用于低速工况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机械密封运转的动态特性及其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关于气体端面密封低速运转稳定性问题,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理论上进行研究的相关报道也很少。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Muijderman的螺旋槽轴承窄槽理论,考虑气体的可压缩性,建立了对螺旋槽气体端面密封运转特性进行分析求解的数学模型,用C++语言编制了求解气体流动控制方程的计算程序,研究了气体在密封端面间的流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在给定密封结构参数以及膜厚和运转速度等操作参数条件下求解气膜开启力、开启转速、平衡膜厚以及相应气膜刚度和泄漏量等密封性能参数的计算程序。 采用上述计算分析程序,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对低速条件下螺旋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的几何参数(螺旋角、槽深、槽数、槽宽、槽长)及操作参数(密封压力、转速、介质粘度等)对各项密封性能参数(开启力、泄漏率、气膜刚度等)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密封的动态运转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密封受到轴向扰动时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机械密封在受到微小轴向扰动时端面间气膜的变化规律,找出了密封环轴向强迫振动时的振动规律,初步探讨了密封的稳定特性,为进一步开展气膜润滑机械密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基础,也为气膜密封的设计和工业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TH136
【部分图文】:

均匀分布,机械密封,气膜,干气密封


气膜机械密封又称为气体润滑端面密封或干气密封即“干运转气体密封”,是将开槽密封技术用于气体密封的一种新型轴端密封,属于非接触密封。如图2.1所示,与普通机械密封相比,干气密封在结构方面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其主要区别在于:干气密封的动环密封面上精加工有均匀分布浅槽,而且密封面宽度较大。干气密封之所以能在非接触状态下运行就是靠这些浅槽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与密封面分开。以螺旋槽气膜密封为例,它由动环、静环、弹簧、0形环、轴和组装套等组成。动环表面精加工出一定数量的螺旋槽后研磨,密封面抛光,如图2.2所示,螺旋槽开头近似对数螺旋线,螺旋槽深度2.5一10声m。为了使千气密封在静止状态和工作时的非接触状态下都能以最小的泄漏量实现对介质的密封

示意图,螺旋槽,端面,示意图


下运行就是靠这些浅槽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与密封面分开。以螺旋槽气膜密封为例,它由动环、静环、弹簧、0形环、轴和组装套等组成。动环表面精加工出一定数量的螺旋槽后研磨,密封面抛光,如图2.2所示,螺旋槽开头近似对数螺旋线,螺旋槽深度2.5一10声m。为了使千气密封在静止状态和工作时的非接触状态下都能以最小的泄漏量实现对介质的密封,将其密封端面分为沟纹区(槽区)和密封区(坝区)两部分,未开槽的坝区起密封作用,限%l]气体向低压侧泄漏,而具有沟纹结构的槽区则产生非接触运转时所必须的流体动压力,从而实现密封端面的分开。为了获得必要的泵送效应,动压槽必须开在高压侧。缓冲气体(可以是经过滤后的压缩机出口气、氮气或惰性气体)注入到密封装置

气膜,形成机理,干气密封


图2.1气膜机械密封图2.2螺旋槽端面示意图图2.3气膜形成机理气膜机械密封又称为气体润滑端面密封或干气密封即“干运转气体密封”,是将开槽密封技术用于气体密封的一种新型轴端密封,属于非接触密封。如图2.1所示,与普通机械密封相比,干气密封在结构方面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其主要区别在于:干气密封的动环密封面上精加工有均匀分布浅槽,而且密封面宽度较大。干气密封之所以能在非接触状态下运行就是靠这些浅槽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与密封面分开。以螺旋槽气膜密封为例,它由动环、静环、弹簧、0形环、轴和组装套等组成。动环表面精加工出一定数量的螺旋槽后研磨,密封面抛光,如图2.2所示,螺旋槽开头近似对数螺旋线,螺旋槽深度2.5一10声m。为了使千气密封在静止状态和工作时的非接触状态下都能以最小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军煜;;聚合釜机械密封的改进[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08期

2 刘斌;车万慧;;机械密封中急冷的作用[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0年04期

3 贺爱侠;;柴油泵机械密封泄漏分析[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4 陈湘田;;论旋转设备中的机械密封效用及故障的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6期

5 刘彦军;;机械密封泄露原因及原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6 刘斌;;泵用机械密封故障分析及对策[J];机电信息;2011年18期

7 尹夏冰;谢涵;赵荣;;浅谈离心泵机械密封常见故障及控制措施[J];机电信息;2011年18期

8 李爱贤;;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及其改进策略探究[J];机电信息;2011年18期

9 李站丰;孙继锋;;机械密封失效原因与改进措施[J];氯碱工业;2011年05期

10 刘星;童金侠;马莉;;机械密封泄漏原因分析与对策[J];辽宁化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敏;朱平;付豹;;高雷诺数下气体润滑数学模型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高华;张守森;张凯;;多相泵机械密封的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陈月环;毛文忠;赵彩虹;;热油泵高压端机械密封的改造[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年

4 王双年;;机械密封改进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二分册)[C];2003年

5 廖和滨;杨晓翔;刘康林;郭金泉;;机械密封静环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宋鹏云;陈匡民;董宗玉;吴旨玉;;流体膜润滑机械密封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叶有楠;刘晓辉;;GPA95机械密封国产化问题及对策[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劲;;沉没辊机械密封失效分析与对策[A];2004年全国炼钢、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4年

9 荆志巍;;汽车涂装工厂机械密封问题分析解决[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10 马雪峰;;常用机械密封的设计计算[A];2002年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烨辉;我国成功掌握核级泵机械密封技术[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张敬霞;八成新 九成熟 十分绝[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通讯员 张敬霞;石化“十大绝招绝技”十分绝![N];大庆日报;2011年

4 山西原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窦宏庆;泵用机械密封的泄漏分析及检修[N];山西科技报;2009年

5 吴宏富;驰骋在微纳米、机械密封王国[N];经理日报;2009年

6 王秋 整理;把个人钻研变成一群人的事业[N];工人日报;2011年

7 沈文;国产化需新思路新技术新工艺[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成吉昌;追求机械密封技术的最高境界[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9 刘伊婷;机械密封件实物质量合格率99.5%[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张德志;机械密封件产品抽查 合格率99.5%企业被曝光[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见君;机械密封泄漏预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和顺;干气密封运行状态稳定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万轶;表面织构与合金化改善密封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任婕;泡沫镍/聚四氟乙烯机械密封复合材料及摩擦学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陈海霞;计算机数据存储系统中读写头/盘间超薄气膜动力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张君安;高刚度空气静压轴承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于雪梅;局部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张晓峰;大行程超精密工作台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林晶;高密度硬盘磁头滑块气浮润滑面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秦冬黎;一种球形气浮气动陀螺仪的设计方法及误差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令成君;干气密封接触摩擦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汤新雄;三种不同端面几何形貌机械密封的性能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刘云;变速调节机械密封实验系统的研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高洪岩;新型机械密封实验装置研发[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龙;泵用机械密封工作环境及其改善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周亚军;机械密封在机泵上的应用及故障处理[D];山东大学;2011年

7 汪义高;余热排出泵机械密封系统设计及热力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8 任宝杰;机械密封在线监测及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魏琳宗;核电站冷却剂主泵机械密封的流固热耦合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高文彬;直线深槽型机械密封的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9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19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