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 WAVE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27 17:00
本论文研究课题来源于云南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巷道式堆垛起重机。目前,该产品开发主要采用串行设计方法,以传统的二维设计为主,设计主要依赖,这就导致出现设计开发周期长、设计更改困难、设计信息传递困难、重复设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提出在现代设计的框架下,用三维设计替代原有的二维设计,以三维数字化模型替代原来的二维模型,并用并行设计方法,基于UG WAVE的产品设计技术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UG WAVE提供了解决了大型产品设计中的设计更改控制问题的方案,是面向产品级的并行工程技术。参数化建模只允许在一单个零件内建立特征间相关的关系,而UG WAVE是一种能实现相关部件间建模的技术,但二者并不矛盾。局部的部件间建模可以实现同一装配体内不同部件之间相互关联,以便实现相关部件的自动更改,从而实现了设计的连续性。自顶向下产品建模则是UG WAVE的的指导思想,它是实现产品级并行工程技术的关键。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法则是上述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体现了系统设计的现代设计理念,是UG WAVE的精髓。 本论文从解决堆垛机的设计方法出发,提出面向产品级的并行设计解决方案,侧重从方法学上解决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TH213
【部分图文】:
用它作为参考或约束几何体。当父几何体改变时,连接的几何体可以被自动地更新。在建立如图3一所示的简单密封垫中,一个表面从机座部件拷贝到垫片部件中,然后连接的表面被拉伸建立一实体。这样当机座部件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时,密封垫片的形状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链接表面就是它们之间联系的纽带。图3碑详细设计当UG从俏yE以这种方式使用时,设计更改变得更容易、更经济。当一个部
十更详细的部件+更详细的分析图3一6概念布局框架相关地拷贝到产品装配中,在那里添加更多的几何体。这个布局可以是不完全详细的,但含有足够的几何体去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供概念的检验。基于评估的结果,在控制结构中可以修改产品的尺寸。并引起产品装配件的更新。然后更新的产品装配件可以被进一步分析,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获得一个可接受的概念。3.2.4UGWAVE工具UG认!AyE提供建立部件间关系以及了解、控制和管理依附性的工具,这些工具在装配下拉式菜单上调用,主要包括:从俏yE几何连接器、相关性管理器、几何导航器、部件连接浏览器、部件导航器和装载从?
盖和密封垫分别进行修改,同时要对其装配关系做必要的调整。现在利用UG认叭yE部件间建模功能,只需修改端盖的尺寸,密封垫的尺寸会随之改变,它们的位置关系将不会发生变化,如图4一1所示:习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和密封垫装配图4一1密封垫的设计c)密封垫、
本文编号:2828133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TH213
【部分图文】:
用它作为参考或约束几何体。当父几何体改变时,连接的几何体可以被自动地更新。在建立如图3一所示的简单密封垫中,一个表面从机座部件拷贝到垫片部件中,然后连接的表面被拉伸建立一实体。这样当机座部件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时,密封垫片的形状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链接表面就是它们之间联系的纽带。图3碑详细设计当UG从俏yE以这种方式使用时,设计更改变得更容易、更经济。当一个部
十更详细的部件+更详细的分析图3一6概念布局框架相关地拷贝到产品装配中,在那里添加更多的几何体。这个布局可以是不完全详细的,但含有足够的几何体去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供概念的检验。基于评估的结果,在控制结构中可以修改产品的尺寸。并引起产品装配件的更新。然后更新的产品装配件可以被进一步分析,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获得一个可接受的概念。3.2.4UGWAVE工具UG认!AyE提供建立部件间关系以及了解、控制和管理依附性的工具,这些工具在装配下拉式菜单上调用,主要包括:从俏yE几何连接器、相关性管理器、几何导航器、部件连接浏览器、部件导航器和装载从?
盖和密封垫分别进行修改,同时要对其装配关系做必要的调整。现在利用UG认叭yE部件间建模功能,只需修改端盖的尺寸,密封垫的尺寸会随之改变,它们的位置关系将不会发生变化,如图4一1所示:习轴承端盖的轴承端盖和密封垫装配图4一1密封垫的设计c)密封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晓川,张暴暴,冯辛安;面向成本的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其概念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邵新宇,李培根,马卫东,段正澄;CIM及并行工程中的设备环境建模[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刘继红;DFX: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上)[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8年09期
4 马瑞晓;并行工程下的可装配性设计[J];机械工业自动化;1998年01期
5 何浩,徐燕申;并行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设计;1998年01期
6 赵克,叶尚辉;适用于并行工程的资源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7 朱世和,高东;并行工程与并行机械设计[J];机械与电子;1995年05期
8 陈晓川,张暴暴,刘晓冰,冯辛安;并行工程的研究概况综述[J];机械制造;1999年03期
9 张军,邵新宇,李培根,段正澄,蔡力钢;基于CAD/CAPP并行设计的零件信息模型建模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2828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2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