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叶根倒角及边界层转捩对离心叶轮气动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30 12:35
   本文分别以一个低压比和一个高压比离心叶轮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利时NUMECA流体软件FINE/TURBO软件包,数值分析了动叶根部加倒角对叶轮流场气动性能的影响,并研究边界层转捩的影响。 在不考虑转捩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全湍流SA模型数值分析不同工况下动叶根部有无倒角时气动性能的差别,并与实验数据做比较,结果表明:根部倒角的存在会使流量减小,倒角越大,通流量也越小;压比和效率均有所下降;倒角使叶根附近流动参数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在全湍流的基础上引入AGS转捩模型,计算出不同工况下边界层的转捩位置,分析其气动性能的变化,并与实验结果及全湍流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边界层转捩后的模拟值更接近实验值,总体性能参数较全湍流模型有所提高。
【学位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TH452
【部分图文】:

示意图,多重网格,示意图,网格


图 2.2 多重网格示意图时需要对各块网格中的 i、j, k 三个方向上网格数目格方法,其相应方向上的网格数 M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2 1,KLL N K L== ∑ + ≥层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当网格的层数超过 4 之后,对时各层之间数据的差值处理和数据传递会带来一定程杂。一般情况下,选择 3 层网格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收数为l =1,....,L,而 L 为最密的网格,N-S 方程在最密( )+=0 LLLNUtU( )

多重网格,循环方式,网格,延拓


V 循环相类似,如图 2.3(b)所示,其特点是第一次延拓后又的网格上,再进行延续的延拓过程。当需要对长波的误差分量应当采用 W 循环。是完全的多重循环(full multigrid cycle)的简称,如图 2.3中,从最粗一级网格开始迭代计算,获得满足一定收敛准则的密一级的网格上,形成了由两重网格组成的 V 循环,在这一层直进行到获得具有一定精度的解为止,再延拓到更密一层网格到获得最密一层网格上的解为止。环过程中,只有从密网格向粗网格传递以前才进行时间推进,格后在密网格上不再进行时间推进,而仅通过隐式残差光顺消传输带来的误差。对于 V 循环,由于在从粗网格到密网格过程故己经被广泛的用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多重网格方法中。因此本了 V 循环的三种网格技术。

测量截面,外形


对叶片和流道等主要因素获得了相当透彻地究还比较滞后。对于这些二次因素的研究,术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要对这些二次因难,而且成本很高,很难应用于实际的工业于各种旋转机械内气体流动的分析和叶轮气对旋转机械内复杂三维粘性流动机理的认快速发展。虽然对于复杂的流动现象,诸如于 RANS 模型数值解的精度还要受到湍流模已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实际工业问题分为分析那些二次因素对旋转机械性能影响的叶轮进行过详细的CFD分析及与实验数据的片根部的倒角忽略,并假设为直角,其中在角对堵塞流量可能产生的影响。本节将分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云波;李平;朱正强;刘俊;张晓明;;MEMS高g加速度传感器高过载能力的优化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7期

2 程鹏;张芹;罗伟;孙大鹏;;曲线倒圆角的光顺手法探讨[J];轻型汽车技术;2011年09期

3 马银珍;;离心叶轮轴面液流过水断面面积解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冯少鹏;陈林;王仁忠;;六辊铝板带冷轧机轧辊倒角仿真分析及工艺优化[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1年07期

5 陈山;杨策;李杜;祁明旭;施新;;离心压气机进口导叶尾迹的形态、输运及与叶轮流场的相互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07期

6 ;其他[J];机电信息;2011年16期

7 张海军;刘炯天;曹亦俊;王永田;;新型柱浮选泡沫自吸输送装置内流特性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11年09期

8 吕亚国;黄健;;组合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风机技术;2011年03期

9 郭然;石磊;康顺;;基于NUMECA软件的叶轮机械逆向创新设计[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1年02期

10 杨钟胜;;齿轮的倒棱技术[J];现代零部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维;柏平;;炸药件倒角加工工艺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2 关国庆;;浇注制品嵌件加工后倒角器具的研制[A];2011年“天山重工杯”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暨第五届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于学全;邵大鹏;倪红军;王永刚;燕超鹏;师淑娟;;孔口倒角工艺及刀具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大磊;朴英;陈美宁;;叶根倒角对轴流涡轮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康灿;杨敏官;;离心叶轮内部的汽蚀机理与流动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张喜乐;;深沟球轴承沟边倒角车加工留量的计算[A];2009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厦工杯>工艺征文论文集[C];2009年

7 周文;黄云;黄智;许庆顺;王福明;黄雪松;;发动机连杆小端孔口倒角砂带磨床的研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涂同华;;软弹性胶辊倒角的重要性[A];“安徽潜阳杯”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新型纺织器材科技成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家忠;刘雁;王平;;离心叶轮类周期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局部化现象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冯俊玮;王晓放;介红恩;;大型离心空压机低压缸首级叶轮内部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与事故原因分析[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红英;四川送变电“倒角工艺”实验成功[N];华中电力报;2009年

2 雷红英;“倒角工艺”实验成功 “送变电”着力技术攻关[N];西南电力报;2009年

3 六子 熊书志;倒角命令的妙用[N];电脑报;2004年

4 李秋 水水;AutoCAD中倒角与布尔命令的使用[N];电脑报;2004年

5 王伟光;个性3D钥匙扣[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翟志强;用Swift 3D Xpress制作三维标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记者 左常睿;法蓝瓷千年不变色[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李燕;六0八所让年轻人挑大梁[N];中国航空报;2000年

9 郑国田 梅春燕;谱写无悔人生[N];中国航空报;2005年

10 顾臻;三菱见闻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兴黔;基于气动措施的低矮房屋抗风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2 杨春政;典型微合金化钢板坯角部横裂纹产生机理与倒角结晶器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杨科;基于CFD方法的叶轮机械优化设计理论及实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王志勇;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缝合接头微区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5 孙志刚;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动特性与流场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张人会;离心泵叶片的参数化设计及其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金凤;带分流叶片离心泵全流场数值预报和设计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8 张斌;大涡模拟滤波网格分析及网格自适应控制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徐田;FRP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初雷哲;高转速高压比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萍;叶根倒角及边界层转捩对离心叶轮气动性能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2 谭大治;离心式叶轮机械内部气动性能的全三维粘性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3年

3 王海军;平面几何图案浮雕机CAD软件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曹树森;低比转速叶轮无脱流条件研究[D];西华大学;2006年

5 韩伟娜;螺旋锥齿轮副大轮齿顶线倒角加工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汤华;离心压气机流场分析与扩压器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章辉;翻领成型器力学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8 方国庆;分流叶片长度和位置对离心叶轮性能的影响及其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胡朋志;离心叶轮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6年

10 万映娟;离心泵叶轮内流场的数值模拟[D];西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0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30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a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