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定量加料器及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TH237
【部分图文】:
认为这些结构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因此尝试了下面的改进方案。12.4螺旋加料器结构改进设计改进的螺旋加料装置的基本结构如图3一3所示。图中仅对主要结构进行了描述:电机减速器等部件通过连轴器控制螺旋加料器内螺旋的转动;螺旋加料器根部开口并装设用于收集物料的收料斗,收料斗收集来自卸料料斗的物料以供给螺旋加料器;螺旋加料器的料筒采用钢管结构,旋转螺杆则采用空心或实心管,内螺杆外部焊接螺旋钢片构成螺旋;端口内部嵌入分料装置与料筒连接,外部加装切料装置并与内螺旋相连。
仿真装置以前文 (3.2节)的理论设计为依据:采用螺旋加料装置进行加料,螺旋出料口下部放置称量斗。针对仿真的需要,对称量斗与螺旋加料装置的相对位置及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装置模型如图4一1所示。伙伙伙 }}}尸尸----.~~‘面面硬互竺竺竺 lll一一门 门「劣‘‘一一一~一一心 心 心卜卜一 一卜-叫~-‘ -.....门 门门-,.~,巨~门、...~-,户 户 户lll’一 一.已 JJJJJ111、 、目,口 口 口。。L1。 。LZ七 七 七图4一1仿真装置图Figure4一 1Modelforsimulation螺旋加料装置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加料漏斗、漏斗螺旋之间的接口、加料螺旋及接料装置(仿真中以漏斗代替旋转称量装置)。
装置图中螺旋长40cln,转速 300r/m,运行时间设定为0.65。螺旋下方设置了圆形集料箱,仅用于收集物料防止物料随意流动,其尺寸无具体规定。设计加料装置见图4一1,仿真模型如图4一2所示。摩擦因数的选择结果列于表4一4中。图4一2运行中的仿真模型图4一3单次加料过程仿真结果图Figure4一 2ModelintherunningFigure4一 3Resultforonesimulation除物料摩擦之外其它各参数不变,摩擦因数的选取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l)所选取的摩擦因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摩擦因数所代表的物料相互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区分;3)考虑无摩擦的情况。表4一4摩擦因数的选取Table4一 4Value0fthe角Ctioll}组另lJ}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摩擦因数值4.2.2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采用上述装置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4一3所示。采用不同的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榕明,陈文胜,葛修润,冯夏庭;金山店铁矿地下开采引起地表变形规律的离散元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8期
2 彭斌,顾祥林,苗吉军,张伟平;砌体结构倒塌反应的图形仿真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3 刁心宏;刘峰;习小华;;采空区对公路路基稳定性影响的离散元法分析[J];路基工程;2006年06期
4 乐晓阳,谭国焕,李启光,徐钺,王元汉;节理岩体圆形洞室岩爆过程的离散元分析与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5 张翠兵,邓志勇,高凌天,刘凯欣,张志毅;抛石散体振动密实过程的离散元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6 金仁祥,晏鄂川,刘汉超;麻柳嘴滑坡成因机制离散元数值模拟[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7 张树光,张向东,李永靖;在锚杆作用下顶板的破坏机理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杜杰;马春庭;常青;;基于离散单元法颗粒阻尼的耗能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07期
9 肖裕行,王思敬,王泳嘉;离散单元法中接触变化诱导的水头变化[J];岩土力学;1999年02期
10 姜卫利,范俊杰;散粒体道床离散单元法分析[J];铁道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锐;基于离散元细观分析的土壤动态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黄庆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3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4 黄晚清;SMA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邹猛;月面探测车辆驱动轮牵引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春光;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模型及耦合计算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陈强;岩溶储气长隧道工程地质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洪俊;伴随挤压破碎的发射药床散粒体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楚锡华;颗粒材料的离散颗粒模型与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及数值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匡世波;基于离散单元法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增志;抛石防波堤稳定性的离散单元法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2 张建;粉体定量加料器及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方韬;离散单元法的研究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全文;离散元法干颗粒接触模型研究及微机可视化程序设计[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5 黎明;用离散单元法对密相栓流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6 丁学良;单螺杆挤出过程固体粒子输送的离散单元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刘新根;土石坝施工质量监控的离散单元法分析[D];郑州大学;2007年
8 周彧;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框架填充墙裂缝数值模拟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姜在田;填石路堤压实机理和效果检测[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吕涛;地下水与地震作用下节理岩体地下洞室围岩力学响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9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3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