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TH137
【部分图文】:
第一章 绪论要节约能源,反映在汽车领域,就是要提高各部件的效率,其中液力变矩器效率的提高占有重要的地位[2~4]。我国的液力变矩器制造行业当前还比较落后,不仅品种少、产量低而且性能差、应用范围窄,自行开发研制液力变矩器的能力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仿制的阶段,针对液力变矩器的研究也比较单一与零散,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基于国内液力变矩器的研究现状,吉林大学葛安林教授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一课题,同时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越野车液力变矩器与电控自动换档系统”项目为应用对象,对液力变矩器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实际研究。§1.2 液力变矩器概述1.2.1 工作原理
·3·液力变矩器的循环圆内充满着工作液体,不工作时液力处于静止状态,不传递任何能量。工作时,发动机带动泵轮旋转,泵轮内叶片带动工作液体一起作牵连的圆周运动和相对叶片间流道的相对运动,液体在离开泵轮时获得一定的动能和压能。液体高速流入涡轮,迫使涡轮开始旋转,并且使涡轮轴上获得一定的扭矩去克服外界阻力做功。液体冲击叶片时,一部分液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液体具有的动能和压能降低。液流从涡轮流出,经过导轮叶片时,相对运动速度可发生两种变化,一是速度大小发生变化,二是速度方向改变。液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都将导致液流动量矩的变化,而动量矩的变化将导致在导轮上承受液体扭矩的作用或产生给予液体的反作用扭矩,导轮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此。导轮在给液体的反作用的同时改变液流中液能的形式,一般是将液体压能变为液流的动能进入泵轮,这样泵轮出口处液流将具有更高的动能,冲击涡轮时,使涡轮吸收更多的液能,以获得较高的扭矩和转速,然后液流从涡轮又流入导轮,重复这一循环。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也就是液流与叶轮间相互作图 1-2 液力变矩器液流轨迹
叶片角度系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忠东;;液力变矩器反求设计与内流场数值计算[J];机电设备;2008年04期
2 许涛;过学迅;张杰山;桂鹏程;;基于Fluent的液力变矩器内流场数值计算[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12期
3 朱惠玉;何涛;方春丽;;逆向工程技术在液力变矩器泵轮设计中的关键应用[J];汽车零部件;2009年08期
4 石祥钟;李强;;YB355-2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8期
5 宋俐;赵兴旺;石坤;;液力变矩器泵轮内流场的仿真分析及性能预测[J];工程机械;2008年12期
6 才委;马文星;刘春宝;何延东;许睿;;基于三维流场计算的液力变矩器特性预测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朱经昌,过学迅;用激光多普勒流速计测量液力变矩器流场的速度分布[J];工程机械;1990年03期
8 张杰山;过学迅;许涛;程飞;;液力变矩器流道网格生成及内流场数值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9 韩克非;吴光强;王欢;;基于CFD的泵轮叶栅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预测[J];汽车工程;2010年06期
10 王健;葛安林;雷雨龙;田华;杨建华;;基于三维流动理论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流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华;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仕平;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新型设计方法及内部流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惠记庄;基于三维流场的钣金型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石祥钟;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与特性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褚亚旭;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志义;工程车辆三参数模糊自动换挡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革;有壁面质量注入通道流体动力学典型问题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陈松山;低扬程大型泵站装置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9 才委;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转矩分配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罗勇;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匹配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鑫;汽车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的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许涛;液力变矩器三维流场仿真计算[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许睿;基于三维流场数值解的液力变矩器轴向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吴波;液力变矩器的三维流场仿真计算[D];吉林大学;2008年
5 赵兴旺;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山青;液力变矩器轴向力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毕强;LB46型可调式离心涡轮变矩器内流场数值计算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成龙;液力变矩器热平衡研究和冷却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宋寿鹏;基于内特性分析的液力变矩器效率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席智星;制造方法对液力变矩器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1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6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