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悬挂式输送机接触动力学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01:56
双轨悬挂式输送机的研究目前在我国还是一项空白,但随着汽车前处理工艺的迅速发展,作为车身前处理输送设备的双轨输送机,对它的需求已愈加迫切。双轨悬挂式输送机是空中运行轨道为两条,且承载能力较大,运行相对稳定。特别适用于宽体物料输送。在双轨悬挂式输送机的运行过程中,为确保系统能正常工作,就需要对承载轮、驱动轮的特性进行分析。本文运用ADAM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双轨悬挂式输送机在正常运行和制动情况下的承载轮受力情况,得出制动对系统的影响,并且在竖直方向的承载轮受力最大,因此,此时的承载轮和轨道均为恶劣工况之一。而在车身浸漆时,由于承载了水的重量,所以该工况也为恶劣工况之一。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双轨悬挂式输送机的承载轮和驱动轮部分建模,在静态分析过程中,本文根据双轨悬挂式输送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对其承载轮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其在最恶劣工况下,各结构均满足工作要求,并对承载轮的两种框架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改进后的结构,更为合理;对驱动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驱动滚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其应力、应...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双轨悬挂式输送机双轨悬挂式输送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其驱动力的问题,只有保证有足够的
8图 2-1 单轨输送机如图 2-1 所示,它是由导轨、输送小车、滚轮送或传递的要求,可以组成环行结构。由其特性,只能运输重量较轻、体积小的工件,而适合。送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式输送机的结构输送机参数的确定输送机的设计参数是根据厦门金龙汽车厂的如下表:
名 称 参 数体的重量 40000N输送机起重量 60000N寸外形 12m×2.55m×3.3m量 6000kg18.82min道运行速度 3~12m/min度 0.8~8m/min车车身摆动角度 5゜悬挂式输送机结构式输送机主要由轨道系统、驱动装置、承载装置、同步制装置等部分组成。采用轨道单侧驱动的双轨悬挂式有输送机使用中不能转弯的缺陷,扩大了输送机的使用的简化使得安装、操作、维修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降低型先进的摩擦轮驱动装置具有噪音低、节能和环保等特模型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钢轨磨耗型波磨计算模型与数值方法[J]. 金学松,温泽峰,王开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02)
[2]实心轮胎温升的有限元与试验分析[J]. 魏敏,张英,郑慕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3)
[3]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及其试验验证[J]. 王开云,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2004(06)
[4]多体非连续变形系统的计算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 栾茂田,黎勇,樊成,叶祥记. 工程力学. 2004(04)
[5]钢轨踏面斜裂纹伤损原因及对策的研究[J]. 刘学文,邹定强,邢丽贤,田常海,卢观健. 中国铁道科学. 2004(02)
[6]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J]. 孙明昌,曾京,徐志胜. 铁道车辆. 2003(01)
[7]轮轨结构横向变形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的影响[J]. 温泽峰,金学松. 机械强度. 2002(03)
[8]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管板结构优化设计[J]. 龚曙光,谢桂兰.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2(06)
[9]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J]. 陈果,翟婉明,左洪福. 振动工程学报. 2001(04)
[10]负重轮橡胶轮缘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 蒋轩,孙逢春,郑慕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0(04)
本文编号:298610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双轨悬挂式输送机双轨悬挂式输送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其驱动力的问题,只有保证有足够的
8图 2-1 单轨输送机如图 2-1 所示,它是由导轨、输送小车、滚轮送或传递的要求,可以组成环行结构。由其特性,只能运输重量较轻、体积小的工件,而适合。送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式输送机的结构输送机参数的确定输送机的设计参数是根据厦门金龙汽车厂的如下表:
名 称 参 数体的重量 40000N输送机起重量 60000N寸外形 12m×2.55m×3.3m量 6000kg18.82min道运行速度 3~12m/min度 0.8~8m/min车车身摆动角度 5゜悬挂式输送机结构式输送机主要由轨道系统、驱动装置、承载装置、同步制装置等部分组成。采用轨道单侧驱动的双轨悬挂式有输送机使用中不能转弯的缺陷,扩大了输送机的使用的简化使得安装、操作、维修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降低型先进的摩擦轮驱动装置具有噪音低、节能和环保等特模型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钢轨磨耗型波磨计算模型与数值方法[J]. 金学松,温泽峰,王开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02)
[2]实心轮胎温升的有限元与试验分析[J]. 魏敏,张英,郑慕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3)
[3]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及其试验验证[J]. 王开云,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2004(06)
[4]多体非连续变形系统的计算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 栾茂田,黎勇,樊成,叶祥记. 工程力学. 2004(04)
[5]钢轨踏面斜裂纹伤损原因及对策的研究[J]. 刘学文,邹定强,邢丽贤,田常海,卢观健. 中国铁道科学. 2004(02)
[6]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J]. 孙明昌,曾京,徐志胜. 铁道车辆. 2003(01)
[7]轮轨结构横向变形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的影响[J]. 温泽峰,金学松. 机械强度. 2002(03)
[8]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管板结构优化设计[J]. 龚曙光,谢桂兰.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2(06)
[9]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J]. 陈果,翟婉明,左洪福. 振动工程学报. 2001(04)
[10]负重轮橡胶轮缘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 蒋轩,孙逢春,郑慕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0(04)
本文编号:2986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98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