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圆弧齿轮的啮合特性研究及仿真
发布时间:2021-01-19 17:14
圆弧齿轮是一种高承载能力的动力传动齿轮,具有很高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传动中啮合面易形成动压油膜,且具有良好的跑合性,因此,圆弧齿轮的应用研究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圆弧齿轮传动是一种轴向共轭、点啮合制的齿轮传动,运动的传递依靠接触迹沿轴向移动实现。双圆弧齿轮的轮齿是一个空间螺旋体,形状非常复杂,其空间传动的动态性能更加复杂,因而利用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双圆弧齿轮的传动进行运动仿真及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仿真技术对双圆弧齿轮的啮合传动特性进行模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内容: 1) 利用Pro/ENGINEER有限元软件,模拟切削加工建立了双圆弧齿轮精确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和啮合传动模型; 2) 利用Pro/MECHANICA的Motion独立模式对双圆弧齿轮传动进行啮合特性分析和运动分析; 3) 双圆弧齿轮啮合传动时对中心距的变位较敏感,因此,对中心距正、负变位的情况进行模拟仿真并分析。 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圆弧齿轮的发展史
1.3 圆弧齿轮的特点
1.4 圆弧齿轮的研究与应用
1.5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理论基础
2.1 圆弧齿轮的成形原理
2.2 圆弧齿轮的齿面方程式
2.2.1 齿面方程的直角坐标表达式
2.2.2 齿面方程的柱面坐标表达式
2.3 圆弧齿轮的接触迹线和啮合线
2.4 圆弧齿轮的运动特性
o"> 2.4.1 接触点沿啮合线移动的速度vo
2.4.2 接触迹线上接触点的圆周速度vB1和vB2
2.4.3 接触点沿接触迹线运动的线速度vK1和vK2
2.4.4 接触点的相对滑动速度vc
2.5 圆弧齿轮的啮合特性
2.5.1 双圆弧齿轮的重合度和啮合特性
2.5.2 双圆弧齿轮啮合点数的计算
第三章 双圆弧齿轮参数化建模及运动仿真
3.1 建模和仿真的意义
3.2 产品模型及其仿真的发展历程
3.3 参数化建模
3.3.1 基于结构生成历程的方法
3.3.2 Pro/ENGINEER 3D实体模型设计系统介绍
3.3.3 Pro/ENGINEER特性简介
3.4 双圆弧齿轮的三维构建
第四章 双圆弧齿轮运动分析
4.1 接触分析
4.1.1 接触点啮合情况分析
4.1.2 接触点受载情况分析
4.2 接触面积与接触点受载情况的对比分析
4.3 相对滑动速度分析
4.4 接触点的提取
4.5 圆弧齿轮的变位和中心距敏感性
第五章 课题总结
5.1 本文研究成果
5.2 本文研究提出的质疑点及需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精确模型的斜齿轮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 杨汾爱,张志强,龙小乐,鲍务均.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3(02)
[2]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J]. 张静,王铁. 山西机械. 2001(02)
[3]螺旋角对双圆弧齿轮动态行为的影响分析[J]. 武宝林,邵家辉,孟惠荣. 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 1999(01)
[4]中心距误差对圆弧齿轮应力影响的研究[J]. 张秀亲,张应顺,邵家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1998(03)
[5]双圆弧齿轮凸凹弧啮合规律与啮合刚度计算[J]. 綦耀光. 石油机械. 1998(02)
[6]双圆弧齿轮减速器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J]. 樊智敏,邵家辉.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7(02)
[7]91型双圆弧齿轮凸弧单点啮合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 綦耀光,陈如恒,丁全祥,阎生群. 机械传动. 1996(03)
[8]圆弧齿轮啮合原理的误区──简论用接触线法形成圆弧齿轮点接触共轭齿面的弊端[J]. 段德荣. 机械传动. 1996(03)
[9]双圆弧齿轮齿间、接触迹间载荷分配分析[J]. 孙大乐,杨文通,蔡春源. 机械传动. 1996(01)
[10]存在误差时双圆弧齿轮啮合的理论分析[J]. 张秀亲,张应顺.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2987386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圆弧齿轮的发展史
1.3 圆弧齿轮的特点
1.4 圆弧齿轮的研究与应用
1.5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理论基础
2.1 圆弧齿轮的成形原理
2.2 圆弧齿轮的齿面方程式
2.2.1 齿面方程的直角坐标表达式
2.2.2 齿面方程的柱面坐标表达式
2.3 圆弧齿轮的接触迹线和啮合线
2.4 圆弧齿轮的运动特性
o"> 2.4.1 接触点沿啮合线移动的速度vo
2.5.1 双圆弧齿轮的重合度和啮合特性
2.5.2 双圆弧齿轮啮合点数的计算
第三章 双圆弧齿轮参数化建模及运动仿真
3.1 建模和仿真的意义
3.2 产品模型及其仿真的发展历程
3.3 参数化建模
3.3.1 基于结构生成历程的方法
3.3.2 Pro/ENGINEER 3D实体模型设计系统介绍
3.3.3 Pro/ENGINEER特性简介
3.4 双圆弧齿轮的三维构建
第四章 双圆弧齿轮运动分析
4.1 接触分析
4.1.1 接触点啮合情况分析
4.1.2 接触点受载情况分析
4.2 接触面积与接触点受载情况的对比分析
4.3 相对滑动速度分析
4.4 接触点的提取
4.5 圆弧齿轮的变位和中心距敏感性
第五章 课题总结
5.1 本文研究成果
5.2 本文研究提出的质疑点及需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精确模型的斜齿轮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 杨汾爱,张志强,龙小乐,鲍务均.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3(02)
[2]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J]. 张静,王铁. 山西机械. 2001(02)
[3]螺旋角对双圆弧齿轮动态行为的影响分析[J]. 武宝林,邵家辉,孟惠荣. 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 1999(01)
[4]中心距误差对圆弧齿轮应力影响的研究[J]. 张秀亲,张应顺,邵家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1998(03)
[5]双圆弧齿轮凸凹弧啮合规律与啮合刚度计算[J]. 綦耀光. 石油机械. 1998(02)
[6]双圆弧齿轮减速器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J]. 樊智敏,邵家辉.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7(02)
[7]91型双圆弧齿轮凸弧单点啮合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 綦耀光,陈如恒,丁全祥,阎生群. 机械传动. 1996(03)
[8]圆弧齿轮啮合原理的误区──简论用接触线法形成圆弧齿轮点接触共轭齿面的弊端[J]. 段德荣. 机械传动. 1996(03)
[9]双圆弧齿轮齿间、接触迹间载荷分配分析[J]. 孙大乐,杨文通,蔡春源. 机械传动. 1996(01)
[10]存在误差时双圆弧齿轮啮合的理论分析[J]. 张秀亲,张应顺.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5(02)
本文编号:2987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98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