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环糊精及其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对氨基酸和胰岛素的包络作用
发布时间:2021-03-09 17:50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疏水性空腔和亲水性外壁,作为主体分子可包络识别各种有机、无机和生物分子而形成主—客体超分子包合物,故作为优良的酶模型和分子受体在科学和技术等诸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通过对环糊精与氨基酸以及多肽之间包络识别行为的研究,对于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理解超分子中的自组装、分子识别等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和认识环糊精高聚物与蛋白质之间的包络行为奠定基础。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与芳香族氨基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之间的包合作用,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包合作用的影响。由于β—环糊精对芳香族氨基酸的疏水性识别作用,β—环糊精与芳香族氨基酸形成了包合物。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β—环糊精用量的增加、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有利于β—环糊精与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形成较为稳定的包合物。随着β—环糊精用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β—坏糊精对芳香族氨基酸的包合作用增强,揭示了β—环糊精与芳香族氨基酸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形成是一动态平衡过程。温度的降低有利于β—环糊精与这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包合物的...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环糊精及其分子识别
1.1 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
1.2 环糊精包合特性和分子识别机制
1.3 环糊精分子识别的应用
1.4 影响环糊精分子识别和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5 环糊精分子识别包合物的表征方法
第二节 肽类药物纳米释放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2.1 药物纳米控释体系简介
2.2 运载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纳米控释系统
2.3 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分布特性
2.4 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2.5 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表征手段
2.6 展望
第三节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纳米药物控释体系中的应用
3.1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纳米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3.2 修饰环糊精纳米药物粒子的设计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β-环糊精对芳香族氨基酸包合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2.1 主体与客体形成超分子体系的化学计量
2.2 β-环糊精对L-苯丙氨酸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2.3 时间对β-环糊精对L-苯丙氨酸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4 β-环糊精与L-酪氨酸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2.5 β-环糊精与L-色氨酸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本章小节
第三章 β-环糊精与胰岛素的包合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2.1 β-环糊精浓度对胰岛素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2.2 葡萄糖浓度对胰岛素紫外吸收的影响
2.3 时间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4 溶剂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5 温度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6 酸度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本章小节
第四章 β-环糊精接枝聚乳酸共聚物对胰岛素包合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节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荧光标识的环糊精二聚体与小肽衍生物之间的包合行为研究[J]. 宋乐新,柯晓康,郭子建. 化学学报. 2002(08)
[2]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J]. 梅之南,杨祥良,徐辉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07)
[3]聚合物纳米粒子用于给药载体[J]. 查刘生,高海峰,杨武利,蒋新国,府寿宽. 高分子通报. 2002(03)
[4]胰岛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口服药效学研究[J]. 潘妍,徐晖,赵会英,魏刚,郑俊民. 药学学报. 2002(05)
[5]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J]. 袁弘,胡富强,应晓英,韩钢. 中国药学杂志. 2002(05)
[6]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卵磷脂的包结作用[J]. 谢文磊,徐卫河,冯光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1(05)
[7]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概况[J]. 邓嵘,陈济民,姚崇舜,许磊. 中国药学杂志. 2001(08)
[8]氨基酸、多肽的环糊精化学[J]. 宋乐新,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2001(04)
[9]环糊精包合技术[J]. 赵海霞,陈浩,田景振. 山东中医杂志. 2000(04)
[10]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J]. 陈庆华,瞿文. 中国药学杂志. 2000(03)
本文编号:3073226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环糊精及其分子识别
1.1 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
1.2 环糊精包合特性和分子识别机制
1.3 环糊精分子识别的应用
1.4 影响环糊精分子识别和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5 环糊精分子识别包合物的表征方法
第二节 肽类药物纳米释放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2.1 药物纳米控释体系简介
2.2 运载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纳米控释系统
2.3 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分布特性
2.4 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2.5 载药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表征手段
2.6 展望
第三节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纳米药物控释体系中的应用
3.1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纳米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3.2 修饰环糊精纳米药物粒子的设计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β-环糊精对芳香族氨基酸包合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2.1 主体与客体形成超分子体系的化学计量
2.2 β-环糊精对L-苯丙氨酸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2.3 时间对β-环糊精对L-苯丙氨酸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4 β-环糊精与L-酪氨酸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2.5 β-环糊精与L-色氨酸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本章小节
第三章 β-环糊精与胰岛素的包合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2.1 β-环糊精浓度对胰岛素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分析
2.2 葡萄糖浓度对胰岛素紫外吸收的影响
2.3 时间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4 溶剂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5 温度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6 酸度对β-环糊精与胰岛素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本章小节
第四章 β-环糊精接枝聚乳酸共聚物对胰岛素包合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节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荧光标识的环糊精二聚体与小肽衍生物之间的包合行为研究[J]. 宋乐新,柯晓康,郭子建. 化学学报. 2002(08)
[2]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J]. 梅之南,杨祥良,徐辉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07)
[3]聚合物纳米粒子用于给药载体[J]. 查刘生,高海峰,杨武利,蒋新国,府寿宽. 高分子通报. 2002(03)
[4]胰岛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口服药效学研究[J]. 潘妍,徐晖,赵会英,魏刚,郑俊民. 药学学报. 2002(05)
[5]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J]. 袁弘,胡富强,应晓英,韩钢. 中国药学杂志. 2002(05)
[6]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卵磷脂的包结作用[J]. 谢文磊,徐卫河,冯光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1(05)
[7]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概况[J]. 邓嵘,陈济民,姚崇舜,许磊. 中国药学杂志. 2001(08)
[8]氨基酸、多肽的环糊精化学[J]. 宋乐新,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2001(04)
[9]环糊精包合技术[J]. 赵海霞,陈浩,田景振. 山东中医杂志. 2000(04)
[10]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缓释剂型的研究进展[J]. 陈庆华,瞿文. 中国药学杂志. 2000(03)
本文编号:3073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07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