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高压微间隙润滑成膜特性及温度场分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3 14:01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航天航空、超精密机械以及巨型操作机等领域中许多关键部件的运动精度和制造精度需要已达到亚微米甚至纳米量级,同时伴随高压力、高剪切率等复杂情况。而高剪切率会导致润滑材料分子链断裂,高压力会导致润滑膜破裂,这些行为都会引发摩擦副润滑失效,严重时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探索润滑材料在高压力、高剪切率、微间隙中的行为规律、尺度效应,对保障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首先,研制了高压微间隙润滑测试系统,可以应用于苛刻工况条件下(高压力、高剪切率、微间隙)润滑薄膜厚度、摩擦力和温度的实时测量。本文的高压微间隙润滑测试系统采用相对光强原理,其垂直方向上膜厚分辨率达到0.5nm,水平方向的分辨率可达1.0μm。利用高精度扭矩仪,对球与盘间的摩擦力进行实时测量,测量精度为0.1N。运用计算机实现了加载、设定转速的自动化。该系统为研究高压微间隙点接触成膜特性等问题奠定了基础。然后,在进行高压实验时,选用了蓝宝石盘和GCr15球作为摩擦副。主要研究了不同粘度和分子量大小的润滑材料,在不同压力和速度下的成膜特性。结果表明:在...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压微间隙润滑成膜特性及温度场分布的研究


比色干涉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哪】Fig.1.3ThebasiePrineiPleofeolorimetricinterferometry

高压微间隙润滑成膜特性及温度场分布的研究


图1.4双垫层测量法[27lF19.1.4Doublebeddingmeasurement

高压微间隙润滑成膜特性及温度场分布的研究


低载中出现的失效现象1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滑动速度下干接触体瞬态温度场计算[J]. 陈辉,胡元中,王慧,高晓军,李瑞.  润滑与密封. 2007(05)
[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分析[J]. 王优强,李鸿琦,佟景伟,杨沛然.  中国机械工程. 2004(10)
[3]纳米级润滑膜失效实验研究[J]. 雒建斌,钱林茂,刘姗,温诗铸.  自然科学进展. 2000(01)
[4]弹流润滑与薄膜润滑转化关系的研究[J]. 雒建斌,温诗铸,黄平.  摩擦学学报. 1999(01)
[5]滚动轴承弹流油膜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J]. 葛培琪,程建辉,刘鸣,张鹏顺.  中国机械工程. 1998(08)
[6]Mechanism and characters of thin film lubrication at nanometer scale[J]. 雒建斌,温诗铸.  Science in China,Ser.A. 1996(12)
[7]薄膜润滑特性和机理研究[J]. 雒建斌,温诗铸.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96(09)
[8]弹流膜厚的测试方法及其特点[J]. 刘志全,葛培琪,李威,张鹏顺.  机械工程师. 1996(02)
[9]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研究[J]. 雒建斌,黄平,温诗铸.  仪器仪表学报. 1995(S1)
[10]相对光强原理测量纳米级润滑薄膜厚度的研究[J]. 黄平,雒建斌,邹茜,温诗铸.  润滑与密封. 1995(01)



本文编号:3080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080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4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