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接触参数的表面织构效应机理与实验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界面接触参数的表面织构效应机理与实验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机械往往由许多的零部件构成,各种零部件之间通过不同的方式匹配连接,从而产生了很多的“机械结合面”。而机械结合面的动力学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机械系统的振动水平。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是表征机械结合面动力学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故对于它们的研究一直是相关学者关注的方向。 表面织构技术,即在物体表面加工有规律的沟槽或者凹坑,使物体表面的物理性质改变。表面织构技术在改善表面摩擦磨损、改变表面润湿性能、影响流体阻力、以及燃料电池中均有应用,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有研究表明表面织构可能对表面接触参数产生影响。 本文首先对前人在接触刚度和阻尼的实验测量、理论建模以及织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概述,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由此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用实验的方法来探讨织构对接触刚度和阻尼的影响。 其次,,本文研究了织构动力学效应实验平台的设计,并且就仪器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本文对实验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对实验样品的设计及加工,对实验仪器的标定等。在此基础上,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具有不同织构设计的样品进行了法向接触参数的实验测量,并且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法向载荷、润滑剂、织构尺寸等参数对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的影响方式。 接着本文考虑了切向接触界面的情况,由此对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设计,对切向织构样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带织构界面的切向接触参数的实验测量,得出了切向载荷和润滑等实验条件对切向接触界面的刚度和阻尼产生的影响方式。从而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在法向和切向两种情况下探讨表面织构可能对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会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接触刚度和阻尼的测试方法,织构的存在对接触界面动力学参数产生的影响,以及减少机械结合面的振动,优化结合面的动力学参数,提高系统的使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织构 机械结合面 接触刚度 接触阻尼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11;O34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2.1 机械结合面接触参数研究13-15
- 1.2.2 表面织构对接触界面影响研究15-18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18-19
- 第二章 界面接触参数实验测量方法研究及实验装置设计19-34
- 2.1 引言19-20
- 2.2 实验内容与目的20-21
- 2.3 本文所用实验方法介绍21-25
- 2.3.1 方法原理介绍21-23
- 2.3.2 ERA 算法简介23-25
- 2.4 实验装置的设计25-32
- 2.4.1 实验仪器25-26
- 2.4.2 法向实验装置设计26-31
- 2.4.3 切向实验装置设计31-32
- 2.5 本章小结32-34
- 第三章 界面接触参数织构效应的实验研究方案设计34-44
- 3.1 引言34
- 3.2 法向实验方案设计34-38
- 3.2.1 实验样本设计35-37
- 3.2.2 实验载荷选取37-38
- 3.2.3 实验方案38
- 3.3 切向实验设计38-40
- 3.3.1 实验样本设计38-40
- 3.3.2 实验载荷选取40
- 3.3.3 切向实验方案40
- 3.4 试验装置及设备的标定40-42
- 3.4.1 软簧弹性系数测算40-41
- 3.4.2 应变仪的标定41-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表面织构对法向接触参数的影响44-58
- 4.1 引言44
- 4.2 加速度信号的频谱分析44-46
- 4.3 织构尺寸对刚度变化的影响46-48
- 4.4 润滑对刚度的影响48-51
- 4.5 织构及润滑对阻尼的影响51-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表面织构对切向接触参数的影响58-69
- 5.1 引言58-59
- 5.2 织构对刚度的影响59-61
- 5.3 润滑对刚度的影响61-62
- 5.4 织构对阻尼的影响62-64
- 5.5 润滑对阻尼的影响64
- 5.6 本章后续工作展望64-67
- 5.7 本章小结67-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2
- 6.1 全文总结69-71
- 6.2 全文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晨波;朱华;历建全;;摩擦副不同表面织构化的润滑减摩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陈家庆,巩立根,王镇泉,姚振汉;滑动轴承无摩擦接触参数的边界元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3 ;黑色太阳电池的表面织构[J];教育革命;1978年01期
4 戴振东;张亚锋;梁醒财;孙久荣;;甲虫鞘翅间的锁合机构、联接力及其表面织构效应[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年06期
5 刘汉龙;高德清;陈育民;李国英;;筑坝反滤料动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的颗粒流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李建华;赵翠萍;;螺栓结合面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993年04期
7 戴振东;佟金;任露泉;;仿生摩擦学研究及发展[J];科学通报;2006年20期
8 陈家庆,王镇泉,蔡镜仑,姚振汉;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接触参数的计算及力学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9 任露泉;;编者按[J];科学通报;2008年22期
10 ;多孔硅表面微纳仿生结构的制备及其超疏水性研究获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席珍强;杨德仁;李先杭;;铸造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织构化的研究[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朱衍勇;廖乾初;;用SEM的SACP技术分析合金材料的表面织构[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4年
3 张博;王晓雷;马国亮;姜亮;;利用表面织构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摩擦性能的研究[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袁明超;刘一静;王晓雷;;表面织构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雷;大XZ克则;足立幸志;加藤康司;;碳化硅陶瓷的水润滑特性以及表面织构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王晓雷;徐明炯;;边界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的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王晓雷;大XZ克则;足立幸志;加藤康司;;碳化硅陶瓷的水润滑特性以及表面织构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林清耿;郜小勇;冯红亮;陈永生;杨仕娥;谷锦华;卢景霄;;掺铝氧化锌薄膜表面织构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9 张竟;韩旭;;汽车碰撞关键模型的参数反求技术[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单欢乐;莫继良;陈光雄;邵天敏;周仲荣;;沟槽形表面织构对摩擦噪声的影响[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铜—石墨复合材料润滑机理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2 宋常青;超疏水性仿生研究获新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武;基于流体动压润滑效应的表面织构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马晨波;织构化表面的润滑计算模型及减摩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纪敬虎;摩擦副表面微凹槽织构相关摩擦学理论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秦襄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UHMWPE材料摩擦学特性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5 王海燕;硅基太阳能电池陷光材料及陷光结构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尹必峰;内燃机关键摩擦副表面微织构润滑与摩擦机理及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钱双庆;表面织构电解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苗向阳;太阳能玻璃的加工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9 华子恺;人工关节润滑技术与摩擦学测试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王庆生;活塞系统二阶运动分析及表面形貌挤压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艺;界面接触参数的表面织构效应机理与实验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袁思欢;沟槽型表面织构的摩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张博;具有表面织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兰玉龙;流体微循环表面织构特性仿真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志勇;钛合金表面织构的光纤激光加工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廖思捷;不锈钢表面磁性织构润滑特性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郑显良;表面织构化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洪昊;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织构制备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薛进奎;AZO薄膜表面织构机理和表面织构均匀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沈聪;磁性液体在磁性表面织构作用下的润滑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界面接触参数的表面织构效应机理与实验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0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