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锁紧阀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4:11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流体控制系统中的大量应用,流体控制元件的数字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液压锁紧系统中,锁紧阀作为控制元件,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一些要求快速响应、无泄漏及高控制精度的液压锁紧控制回路中,传统的锁紧阀很难达到技术要求。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电液数字控制技术及元件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快速锁紧阀。其整体采用二级结构,先导阀为直动式数字伺服阀,主阀采用锥阀结构,并且在主阀的设计中设置了挤压油膜阻尼器。本文对快速锁紧阀进行数学建模,并根据理论模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新设计的快速锁紧有许多优点:响应速度非常快,关闭时间仅为8(ms);泄漏量小,油膜的缓沖效果非常明显;稳定性高,锁紧阀在5000次的开关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故障。本论文各章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首先对本论文研究主题有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接着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创新点,并列出了主要的工作量。第二章,本章介绍了快速锁紧阀的结构原理,还包括先导阀的结构原理和特性分析。第三章,本章建立了快速锁紧阀的理论模型,并且通过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液控锥阀关闭过程中阀芯受力情况
呼吸孔\\一一//图1一2往复泵阀液垫缓冲装置图1一3环形带孔圆板的挤压油膜(2)高速强力电磁阀挤压油膜阻尼的研究[l9],其缓冲原理见图1一3:A、B两紧邻的直径为R的圆板,两板间隙为h,间隙内充满了粘性的液体,A板上具有均布的圆形阻尼孔。B板静止,A板以速度V向B板运动,当A板趋近B板时,A、B两板间隙内的流体质点互相挤迫而产生了升高的压强,这升高的压强将间隙内流体推向均布阻尼孔和圆板的四周
呼吸孔\\一一//图1一2往复泵阀液垫缓冲装置图1一3环形带孔圆板的挤压油膜(2)高速强力电磁阀挤压油膜阻尼的研究[l9],其缓冲原理见图1一3:A、B两紧邻的直径为R的圆板,两板间隙为h,间隙内充满了粘性的液体,A板上具有均布的圆形阻尼孔。B板静止,A板以速度V向B板运动,当A板趋近B板时,A、B两板间隙内的流体质点互相挤迫而产生了升高的压强,这升高的压强将间隙内流体推向均布阻尼孔和圆板的四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涂层界面应力分析[J]. 楼小玲,鲍雨梅,柴国钟,郝伟娜,蒋明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6(05)
[2]球头-锥面连接结构非线性接触分析[J]. 周鑫,庞贺伟,闫少光,刘宏阳.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5(04)
[3]基于Matlab/Simulink的液压缸建模与仿真[J]. 李新平,霍族亮,于仁萍,史庆国,葛云燕. 煤矿机械. 2005(07)
[4]直驱式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 王洪杰,季天晶,毛新涛,刘全忠. 机床与液压. 2005(05)
[5]一种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位置控制系统探讨[J]. 董晓倩,符永法.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6]液压控制元件产品结构创新和发展趋势[J]. 黄人豪,濮凤根. 流体传动与控制. 2005(01)
[7]液压锥阀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J]. 邓春晓,潘地林. 煤矿机械. 2004(06)
[8]单向阀的特性及应用[J]. 彭熙伟,陈建萍,李金仓. 液压与气动. 2004(01)
[9]高速强力电磁阀挤压油膜阻尼的研究[J]. 夏胜枝,欧阳明高,周明,郝守纲. 机械工程学报. 2003(07)
[10]2D数字压力阀[J]. 李胜,朱小平,阮健,裴翔.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295175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液控锥阀关闭过程中阀芯受力情况
呼吸孔\\一一//图1一2往复泵阀液垫缓冲装置图1一3环形带孔圆板的挤压油膜(2)高速强力电磁阀挤压油膜阻尼的研究[l9],其缓冲原理见图1一3:A、B两紧邻的直径为R的圆板,两板间隙为h,间隙内充满了粘性的液体,A板上具有均布的圆形阻尼孔。B板静止,A板以速度V向B板运动,当A板趋近B板时,A、B两板间隙内的流体质点互相挤迫而产生了升高的压强,这升高的压强将间隙内流体推向均布阻尼孔和圆板的四周
呼吸孔\\一一//图1一2往复泵阀液垫缓冲装置图1一3环形带孔圆板的挤压油膜(2)高速强力电磁阀挤压油膜阻尼的研究[l9],其缓冲原理见图1一3:A、B两紧邻的直径为R的圆板,两板间隙为h,间隙内充满了粘性的液体,A板上具有均布的圆形阻尼孔。B板静止,A板以速度V向B板运动,当A板趋近B板时,A、B两板间隙内的流体质点互相挤迫而产生了升高的压强,这升高的压强将间隙内流体推向均布阻尼孔和圆板的四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涂层界面应力分析[J]. 楼小玲,鲍雨梅,柴国钟,郝伟娜,蒋明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6(05)
[2]球头-锥面连接结构非线性接触分析[J]. 周鑫,庞贺伟,闫少光,刘宏阳.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5(04)
[3]基于Matlab/Simulink的液压缸建模与仿真[J]. 李新平,霍族亮,于仁萍,史庆国,葛云燕. 煤矿机械. 2005(07)
[4]直驱式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J]. 王洪杰,季天晶,毛新涛,刘全忠. 机床与液压. 2005(05)
[5]一种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位置控制系统探讨[J]. 董晓倩,符永法.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6]液压控制元件产品结构创新和发展趋势[J]. 黄人豪,濮凤根. 流体传动与控制. 2005(01)
[7]液压锥阀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J]. 邓春晓,潘地林. 煤矿机械. 2004(06)
[8]单向阀的特性及应用[J]. 彭熙伟,陈建萍,李金仓. 液压与气动. 2004(01)
[9]高速强力电磁阀挤压油膜阻尼的研究[J]. 夏胜枝,欧阳明高,周明,郝守纲. 机械工程学报. 2003(07)
[10]2D数字压力阀[J]. 李胜,朱小平,阮健,裴翔.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295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9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