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消隙蜗杆副安装误差对接触强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1 20:15
针对分体式消隙蜗杆副结构的消隙特点,提出在安装时需考虑角度误差对消隙蜗杆副接触强度的影响问题。建立了分体式消隙蜗杆副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角度安装误差下,消隙蜗杆副的接触应力和变形。结果表明:分体式消隙蜗杆副结构中蜗轮齿面接触应力和齿变形量与角度安装误差成正相关关系,并且安装误差范围不同时,蜗杆正转和反转情况下蜗杆副的最大变形量的变化趋势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分体式消隙蜗杆副的强度计算和安装误差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接触线长度
图2为分体式消隙蜗杆副传动原理图,蜗杆由蜗杆轴和蜗杆套组成。在接触部位,蜗杆轴的右齿面与蜗轮的左齿面接触,蜗杆套的左齿面与蜗轮的右齿面接触。蜗杆轴和蜗杆套在轴向截面上的齿廓曲线为直线,端面为阿基米德螺旋线。蜗杆两侧压力角不相等,分体式蜗杆的蜗杆轴和蜗杆套只有压力角较小的一侧与蜗轮啮合,故蜗杆两侧的压力角相等且等于较小压力角。
表1 蜗轮蜗杆基本参数 名称 齿数 中心距/mm 变位系数 分度圆导程角/(°) 端面模数/mm 工作压力角/(°) 非工作压力角/(°) 重合度 蜗杆轴/套 1 67 1.063 6 3.277 8 2.1 10 20 2.47 蜗轮 45 67 1.063 6 3.277 8 2.1 10 — 2.47基于啮合理论得到蜗杆齿廓的数学模型,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参数化建模功能模块,建立精确的齿槽形状和蜗杆螺旋线,进行布尔减运算完成蜗轮蜗杆的实体建模,最后利用虚拟装配得到蜗杆副实体模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差速器非圆齿轮的等强度设计[J]. 孟祥德,张学玲,贾巨民. 机械设计. 2018(S1)
[2]基于ANSYS Workbench的ZC1型蜗杆副瞬态动力学分析[J]. 马玉娟,吉卫喜,宋丽娟,靳小马.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8(03)
[3]圆弧齿线圆柱齿轮齿面啮合接触冲击应力分布研究[J]. 马登秋,魏永峭,叶振环,罗岚,侯力. 机械传动. 2018(03)
[4]双轴跟踪装置方位角齿轮传动系统接触强度分析[J]. 李诗晴,彭佑多,陈瑜. 机械传动. 2016(06)
[5]变转矩限滑差速器非圆锥齿轮结构强度分析[J]. 贾巨民,张学玲,高波. 机械设计. 2016(04)
[6]变位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接触线长度参数化计算[J]. 李铭忠,朱坚明,郭二廓,洪荣晶.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3(03)
[7]变齿厚平面蜗轮传动的弯曲应力分析[J]. 祝熙俊,张光辉,林腾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
[8]齿轮接触线长度和重合度系数[J]. 冯守卫,张申林,张涛,张伟社.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硕士论文
[1]新型消隙式OTT蜗杆传动的研究[D]. 董龙治.陕西理工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295699
【文章来源】: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接触线长度
图2为分体式消隙蜗杆副传动原理图,蜗杆由蜗杆轴和蜗杆套组成。在接触部位,蜗杆轴的右齿面与蜗轮的左齿面接触,蜗杆套的左齿面与蜗轮的右齿面接触。蜗杆轴和蜗杆套在轴向截面上的齿廓曲线为直线,端面为阿基米德螺旋线。蜗杆两侧压力角不相等,分体式蜗杆的蜗杆轴和蜗杆套只有压力角较小的一侧与蜗轮啮合,故蜗杆两侧的压力角相等且等于较小压力角。
表1 蜗轮蜗杆基本参数 名称 齿数 中心距/mm 变位系数 分度圆导程角/(°) 端面模数/mm 工作压力角/(°) 非工作压力角/(°) 重合度 蜗杆轴/套 1 67 1.063 6 3.277 8 2.1 10 20 2.47 蜗轮 45 67 1.063 6 3.277 8 2.1 10 — 2.47基于啮合理论得到蜗杆齿廓的数学模型,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参数化建模功能模块,建立精确的齿槽形状和蜗杆螺旋线,进行布尔减运算完成蜗轮蜗杆的实体建模,最后利用虚拟装配得到蜗杆副实体模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差速器非圆齿轮的等强度设计[J]. 孟祥德,张学玲,贾巨民. 机械设计. 2018(S1)
[2]基于ANSYS Workbench的ZC1型蜗杆副瞬态动力学分析[J]. 马玉娟,吉卫喜,宋丽娟,靳小马.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8(03)
[3]圆弧齿线圆柱齿轮齿面啮合接触冲击应力分布研究[J]. 马登秋,魏永峭,叶振环,罗岚,侯力. 机械传动. 2018(03)
[4]双轴跟踪装置方位角齿轮传动系统接触强度分析[J]. 李诗晴,彭佑多,陈瑜. 机械传动. 2016(06)
[5]变转矩限滑差速器非圆锥齿轮结构强度分析[J]. 贾巨民,张学玲,高波. 机械设计. 2016(04)
[6]变位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接触线长度参数化计算[J]. 李铭忠,朱坚明,郭二廓,洪荣晶.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3(03)
[7]变齿厚平面蜗轮传动的弯曲应力分析[J]. 祝熙俊,张光辉,林腾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
[8]齿轮接触线长度和重合度系数[J]. 冯守卫,张申林,张涛,张伟社.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硕士论文
[1]新型消隙式OTT蜗杆传动的研究[D]. 董龙治.陕西理工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295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9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