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重载的3-PRS并联机构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7-04-30 06:00

  本文关键词:基于重载的3-PRS并联机构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4007-01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为背景,对基于重载的3-PRS并联机构设计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对3-PRS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建模,,以Z-X-Z欧拉角描述动平台的姿态,并求解获得3-PR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正解以及雅可比矩阵。 其次,结合3-PRS机构的特征,并基于其运动学逆解,提出了其工作空间的定义方法。该分析以奇异位形确定工作空间的边界,利用TT变换并运用极限边界搜索算法搜索了3-PR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并进行了工作空间相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最后对3-PRS机构进行尺度综合分析,从而为该机构的运动学设计奠定了基础。 再次,对3-PRS并联机构的静刚度进行建模分析,在刚度分析建模过程中将丝杠-螺母系统和连杆系统作为弹性结构进行分析,建立局部刚度矩阵。基于虚功原理,推导了3-PRS并联机构的刚度模型得到整体刚度矩阵,并采用刚度矩阵的最大与最小特征值对其刚度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整个工作空间内的刚度性能分布。另外给出了特定位姿下仿真实例,并采用有限元模型对理论方法进行验证。 最后,为了保证在加工工程中设备对工件所施加的轴向力恒定,对3-PRS并联机构的力/位控制方案进行了设计。这个轴向力的大小与焊缝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搅拌摩擦焊的工艺要求,完成力传感器的选型与布制,并对其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采用Kalman滤波方法完成了信号采集系统中滤波器的设计;对应用于FSW的3-PRS并联机构力/位控制策略进行分析设计;并利用C++编写了力/位控制软件。
【关键词】:3-PRS 并联机构 运动学 工作空间 静刚度 力/位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12;TG65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4
  • 1.1.1 课题的来源10
  • 1.1.2 课题的意义10-14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2.1 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14-15
  • 1.2.2 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15-16
  • 1.2.3 并联机构的刚度分析16
  • 1.2.4 力/位控制的研究16-17
  • 1.3 3-PRS 并联机构应用于重型搅拌摩擦焊所存在的问题17-18
  • 1.4 本文各章节内容18-20
  • 第二章 3-PRS 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20-38
  • 2.1 引言20
  • 2.2 3-PRS 并联机构的基本描述20-25
  • 2.2.1 机构描述及坐标系的建立20-22
  • 2.2.2 欧拉旋转变换22-25
  • 2.3 3-PRS 并联机构反向运动学分析25-31
  • 2.3.1 关节位置表述25-26
  • 2.3.2 运动约束条件26-28
  • 2.3.3 3-PRS 并联机构运动学反解28-29
  • 2.3.4 速度映射模型与雅克比矩阵29-31
  • 2.4 3-PRS 并联机构正向运动学分析31-36
  • 2.4.1 3-PRS 并联机构正向运动学建模31-34
  • 2.4.2 3-PRS 并联机构正向运动学求解34-36
  • 2.4.3 运动学正解的筛选36
  • 2.5 本章小结36-38
  • 第三章 3-PRS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灵活度分析38-55
  • 3.1 引言38
  • 3.2 工作空间的定义38
  • 3.3 3-PRS 并联机构的可达姿态空间分析38-43
  • 3.3.1 T &T 角描述方法38-41
  • 3.3.2 3-PRS 并联机构的可达姿态空间41-43
  • 3.4 3-PRS 并联机构的灵活度分析43-46
  • 3.4.1 灵活度的性能指标43-46
  • 3.4.2 全局条件数46
  • 3.5 3-PRS 并联机构的尺寸综合46-53
  • 3.5.1 设计参数空间47-49
  • 3.5.2 3-PRS 并联机构的可达姿态能力分析49-53
  • 3.5.3 3-PRS 并联机构尺寸优化步骤53
  • 3.6 本章小结53-55
  • 第四章 3-PRS 并联机构的静刚度分析55-72
  • 4.1 引言55
  • 4.2 刚度的概念55-56
  • 4.3 3-PRS 并联机构的关节刚度建模56-59
  • 4.3.1 连杆刚度矩阵的建立56-58
  • 4.3.2 驱动丝杠系统的刚度建模58-59
  • 4.4 3-PRS 并联机构整体刚度矩阵的建立59-60
  • 4.5 3-PRS 并联机构静刚度的评价指标60-63
  • 4.6 3-PRS 并联机构静刚度的仿真分析63-71
  • 4.6.1. 解析法建模仿真分析63-66
  • 4.6.2. 有限元建模仿真分析66-68
  • 4.6.3. 基于 ANSYS 的 3-PRS 并联机构的刚度分析68-71
  • 4.7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3-PRS 并联机构的力/位控制策略分析72-92
  • 5.1 引言72
  • 5.2 机器人力控制概述72
  • 5.3 基于 FSW 的 3-PRS 并联机构力/位控制系统的设计72-91
  • 5.3.1 力传感器的安装布置72-74
  • 5.3.2 滤波器的设计74-78
  • 5.3.3 应用于 FSW 的力/位控制方案78-80
  • 5.3.4 力/位控制软件的介绍80-82
  • 5.3.5 力/位控制实验82-91
  • 5.4 本章小结91-9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2-94
  • 6.1 完成工作总结92-93
  • 6.2 后续工作展望93-94
  • 参考文献94-9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98-9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99-100
  • 致谢100-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文武;靳敏;;一种新型螺旋面钻尖刃磨机床的运动学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04期

2 张立杰;李永泉;黄真;;一种新型运动副及其在并联机床上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3 韩亚锋;王霄;刘会霞;高传玉;林越强;;三自由度新型并联运动激光切割机床的工作空间分析[J];煤矿机械;2005年12期

4 韩先国,陈五一,郭卫东;采用冗余驱动提高并联机床精度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2年05期

5 刘红军,房立金,赵明扬;基于约束的4自由度并联机床的可达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年05期

6 刘树青,吴洪涛;一种新型起重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王忠华,汪劲松,杨向东,魏永明;VAMT1Y虚拟轴机床数控系统直线和圆弧插补仿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10期

8 王冰;彭斌彬;;并联机床结构分析[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陈文家,赵明扬,房立金,徐志刚;基于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数控机床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2010江苏省并联机构与并联机床应用技术研讨会[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刘云翔;;PRS保护装置测试台的研制(摘要)[A];2010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上海电气杯》征文论文集[C];2010年

2 ;祝贺中国美容整形第一刊携手国际最具权威的整形外科杂志——PRS杂志 本刊与威科集团/美国PRS杂志在中国·沈阳签署合作协议[A];第二届全国医疗美容技术交流大会暨高新技术精品手术演示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徐东光;吴盛林;袁立鹏;;一种增大6-U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有效方法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Meng-Shiun Tsai;Wei-Hsiang Yuan;;Robust Decentralized Joint Control of a 3-PRS Parallel Mechanism Based on a Simplified Model[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6 薛明;颜永年;张人佶;李卫;;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熔融挤压成形工艺中的应用[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马履中;尹小琴;杨启志;吴伟光;沈惠平;;混合型三维减振平台主体机构的运动及动力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宇列;吴学忠;李圣怡;;并联机构位形空间的拓扑结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范守文;徐礼钜;;1PP+4TPS型空间并联机构位置正解[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言;GPRS 横跨掌上市场联想打出无线王牌[N];科技日报;2002年

2 ;清华大学齐二机床联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N];科技日报;2008年

3 柯葆;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8年

4 江水;易达的30年[N];通信产业报;2001年

5 安晖 魏屹东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学院;意识产生于全局工作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由庆祝;国内首台新型并联机床在哈量下线[N];中国工业报;2007年

7 李红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8年

8 江苏 徐海涛;创造Photoshop更大的工作空间[N];电脑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由庆祝;哈量研制出国际顶级LINKS-EXE700并联机床[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 记者 肖玉保 吴铎思 乔雨;在谋求和谐中拓展工会工作空间[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郝齐;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学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李彬;支链布局对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结构约束及运动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程世利;并联机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张彦斌;少自由度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胡波;基于约束力/矩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和串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陈巧红;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10 丁玲;并联机构拓扑数组综合理论与计算机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辉;基于重载的3-PRS并联机构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李永泉;一种新型4-RPT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3 黄华;JDYP52型虚拟轴研抛机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运红丽;3支链6自由度并联结构力/力矩反馈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5 许怀友;少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人的结构学与运动学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6 岳扩明;3-RPC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7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蔡飞跃;3-PUU并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陈茂圣;基于三并联万向腕关节和二并联机构的混联机构的误差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张灿果;混联数控机床中并联机构的结构动态特性解析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重载的3-PRS并联机构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36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