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配流与调速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及其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20:45
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作为一种液压执行元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工程机械中应用很广。对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而言,配流机构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均采用径向轴配流机构或端面配流机构。这两种传统的配流机构,不仅机械结构复杂和加工成本高,而且效率低。此外,传统的配流机构功能单一,仅能实现配流功能。在需要调速的场合,另要增加额外的调速元件,比如电液伺服阀或者电液比例阀,因而增大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鉴于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采用高速电磁开关阀组来实现数字式配流与调速的液压马达方案,以装有高速电磁开关阀组的阀块来取代轴配流机构或者端面配流机构,借助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这种配流与调速方式在克服传统机械式轴配流机构和端面配流机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存在机械磨损和效率低等缺点的同时,不仅能完成配流功能,还可以实现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双向速度调节功能。为了区别起见,本论文将这种带有数字式配流与调速机构的液压马达称为新型液压马达。围绕所提出的新型液压马达,本论文在剖析传统液压马达端面配流机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式配流与调速的机理;在分析液压马达本体柱塞运动学以及单个柱塞扭矩之后,建立了新型液压马达的静态与动...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曲轴连杆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结构原理图
机构和端面配流机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配流机构的结构原理图分别如图图 1-2(b)所示。1-壳体 2-柱塞 3-连杆 4-曲轴 5-十字滑块 6-配流轴 7-输出轴 8-轴图 1-1 曲轴连杆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结构原理图Fig.1-1 Structure schematic of crank shaft and connecting rod radical plunger typlow-speed-high-torque hydraulic motor
图 1-3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Fig.1-3 Structure schematic of common-rail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diesel fuel injection system 1-3 可见,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电控输油泵、共轨阀、喷油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及各类传感器等组成。高速电磁开决定喷油定时,开启的持续时间和共轨压力共同决定喷油量。因此,的时间控制系统。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传感检测技术以及先进的喷油器结构于一身,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该技术一经问世,就得到世界上大多数的青睐。其中,高压共轨系统被认为是 20 世纪内燃机技术的三大突破柴油机与传统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发现两者在工作原理似,即柴油机是通过配流机构将高压燃油经过喷嘴喷入发动机工作腔压燃爆炸后再推动活塞带动曲轴旋转而对外输出扭矩;传统径向柱塞压马达则是通过配流机构将高压液压油依次输入液压马达的工作腔,用下柱塞推动曲轴旋转而对外输出扭矩。因此,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启动特性探讨[J]. 席景翠,安高成,王明智. 中国机械工程. 2008(24)
[2]基于MATLAB/Simulink的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仿真研究[J]. 蒋文斌,刘寿康,邹柏华. 矿冶工程. 2008(01)
[3]背压对液压马达效率影响的探讨[J]. 柯明纯,丁凡,李宾,陈召国. 农业机械学报. 2006(10)
[4]QXBS-E50型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仿真[J]. 何法明,蒋德志.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4(04)
[5]电控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控制[J]. 李晓洲,叶健梅.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6]汽、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分析[J]. 刘明琴,韩文涛,李磊. 现代电子技术. 2004(04)
[7]阀控马达的速度控制研究[J]. 韩颖,李长春,张金英. 控制工程. 2003(S1)
[8]配流轴高压和低压区间沟通方案分析[J]. 孟正华,高洪福. 山西机械. 2003(S1)
[9]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发展与现状[J]. 黄伟建,黄伟力,王飞.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3(03)
[10]考虑非线性摩擦转矩的液压马达低速性能仿真[J]. 袁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曲轴连杆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高压化研究[D]. 李勇.上海交通大学 2007
[2]变频泵控马达调速及补偿特性的研究[D]. 彭天好.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RBF网络辨识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D]. 张艳.西南交通大学 2010
[2]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数字式配流与调速机构研究[D]. 孟庆堂.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电液比例阀控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辨识与分析研究[D]. 王艳丽.长安大学 2007
[4]伺服阀控液压马达系统的辨识与控制研究[D]. 于刚.山东大学 2007
[5]台面球XY轨迹气动控制系统设计[D]. 章自群.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基于RBF神经网络在线辨识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D]. 李志强.天津大学 2005
[7]伺服阀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性能研究[D]. 赵敬伟.山东大学 2005
[8]HGDV脉冲调制开关式数字阀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 赵晓燕.兰州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5574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曲轴连杆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结构原理图
机构和端面配流机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配流机构的结构原理图分别如图图 1-2(b)所示。1-壳体 2-柱塞 3-连杆 4-曲轴 5-十字滑块 6-配流轴 7-输出轴 8-轴图 1-1 曲轴连杆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结构原理图Fig.1-1 Structure schematic of crank shaft and connecting rod radical plunger typlow-speed-high-torque hydraulic motor
图 1-3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Fig.1-3 Structure schematic of common-rail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diesel fuel injection system 1-3 可见,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电控输油泵、共轨阀、喷油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及各类传感器等组成。高速电磁开决定喷油定时,开启的持续时间和共轨压力共同决定喷油量。因此,的时间控制系统。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传感检测技术以及先进的喷油器结构于一身,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方向。该技术一经问世,就得到世界上大多数的青睐。其中,高压共轨系统被认为是 20 世纪内燃机技术的三大突破柴油机与传统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发现两者在工作原理似,即柴油机是通过配流机构将高压燃油经过喷嘴喷入发动机工作腔压燃爆炸后再推动活塞带动曲轴旋转而对外输出扭矩;传统径向柱塞压马达则是通过配流机构将高压液压油依次输入液压马达的工作腔,用下柱塞推动曲轴旋转而对外输出扭矩。因此,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启动特性探讨[J]. 席景翠,安高成,王明智. 中国机械工程. 2008(24)
[2]基于MATLAB/Simulink的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仿真研究[J]. 蒋文斌,刘寿康,邹柏华. 矿冶工程. 2008(01)
[3]背压对液压马达效率影响的探讨[J]. 柯明纯,丁凡,李宾,陈召国. 农业机械学报. 2006(10)
[4]QXBS-E50型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仿真[J]. 何法明,蒋德志.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4(04)
[5]电控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控制[J]. 李晓洲,叶健梅.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6]汽、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分析[J]. 刘明琴,韩文涛,李磊. 现代电子技术. 2004(04)
[7]阀控马达的速度控制研究[J]. 韩颖,李长春,张金英. 控制工程. 2003(S1)
[8]配流轴高压和低压区间沟通方案分析[J]. 孟正华,高洪福. 山西机械. 2003(S1)
[9]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发展与现状[J]. 黄伟建,黄伟力,王飞.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3(03)
[10]考虑非线性摩擦转矩的液压马达低速性能仿真[J]. 袁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2(02)
博士论文
[1]曲轴连杆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高压化研究[D]. 李勇.上海交通大学 2007
[2]变频泵控马达调速及补偿特性的研究[D]. 彭天好.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RBF网络辨识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D]. 张艳.西南交通大学 2010
[2]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数字式配流与调速机构研究[D]. 孟庆堂.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电液比例阀控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辨识与分析研究[D]. 王艳丽.长安大学 2007
[4]伺服阀控液压马达系统的辨识与控制研究[D]. 于刚.山东大学 2007
[5]台面球XY轨迹气动控制系统设计[D]. 章自群.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基于RBF神经网络在线辨识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D]. 李志强.天津大学 2005
[7]伺服阀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性能研究[D]. 赵敬伟.山东大学 2005
[8]HGDV脉冲调制开关式数字阀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 赵晓燕.兰州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5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44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