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油泵定子成形工艺研究及实验验证
发布时间:2021-10-22 00:22
转向油泵定子是传动系统的重要零件。由于转向油泵定子的内部形状复杂,零件壁厚分布不均,金属流动规律难于掌握,目前人们对这种非均匀壁厚锻件的温挤压成形工艺研究几乎没有,其成形工艺及生产用模具结构并未达到最优化。 本论文采用先进的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元法,结合金属在温挤压成形过程的具体特点,详细论述了三维问题的刚粘塑性有限元法,介绍了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分析方法,以及刚-粘塑性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刚-粘塑性模形,推导了基于Lagrange乘子法和过应力模形的刚粘塑性有限元列式,并对转向油泵定子的成形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课题根据上述理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软件DEFORM-3D,对转向油泵定子温挤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优化了油泵定子的成形工艺及模具参数。论文具体分析研究了不同成形工艺过程中金属流动的特点,并对不同凸模行程下温挤成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特点、坯料连皮厚度(底部高度)与温挤压成形工艺中的轴向界限尺寸的差值对金属变形阶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坯料在不同凸模行程下的等效应变场、速度场等场变量及凸模行程-载荷曲线,同时对油泵定子成形过程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转向油泵定子的零件图及三维实体图
少试模时间及费用,首先采用析,确定出制件大致的初始坯进行实验验证,寻求出坯料在提供参考。泵定子的下料尺寸为①38X45式)在此不阐述。现主要论述分析〔,,1’·’4·’5,‘5·‘6,5,·54,59,6习形状尺寸为。38X45llnn。
点为10727个,单元数为48619个。c.摩擦因子m=0.2。d.坯料与模具位置关系在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如图5.3.1所示。e,迭代过程的控制参数:上模每走一步的迭代步长为0.2功m。f压力机的工作速度为ZOOlxlxl/s。图53.1初Fig.5.3.l.Reabill成9.坯料的加热温度为850℃。2)模拟结果分析图5,3,2为上模压下14llnn时坯料沿直径方向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摩擦对收口的影响研究[J]. 周杰,尹红灵,伍驭美,李先禄. 锻压技术. 2001(01)
[2]金属成型过程中摩擦的分析[J]. 许光明. 有色矿冶. 2000(05)
[3]金属体积成形预成形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 赵新海,赵国群,王广春. 塑性工程学报. 2000(03)
[4]塑性成形有限元模拟六面体网格划分和再划分技术[J]. 张向,陈军,阮雪榆. 模具技术. 2000(05)
[5]基于FEM的预成形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 张麦仓,罗子健,曾凡昌. 锻压技术. 2000(04)
[6]体积成形的三维有限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的研究[J]. 王纪武,刘庄,王本一. 塑性工程学报. 2000(01)
[7]锻造过程中变形均匀性控制及模具优化设计[J]. 赵新海,马新武,郑毅,赵国群. 材料科学与工艺. 1999(S1)
[8]映射法在三维六面体有限元网格生成中的应用[J]. 杨伟军,包忠诩,扶名福,柳和生.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1999(04)
[9]锻造过程的优化目标建模[J]. 罗仁平,彭颖红,张永清.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9(06)
[10]金属体积成形三维数值仿真的研究进展[J]. 左旭,卫原平,陈军,阮雪榆. 力学进展. 1999(04)
本文编号:3450010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转向油泵定子的零件图及三维实体图
少试模时间及费用,首先采用析,确定出制件大致的初始坯进行实验验证,寻求出坯料在提供参考。泵定子的下料尺寸为①38X45式)在此不阐述。现主要论述分析〔,,1’·’4·’5,‘5·‘6,5,·54,59,6习形状尺寸为。38X45llnn。
点为10727个,单元数为48619个。c.摩擦因子m=0.2。d.坯料与模具位置关系在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如图5.3.1所示。e,迭代过程的控制参数:上模每走一步的迭代步长为0.2功m。f压力机的工作速度为ZOOlxlxl/s。图53.1初Fig.5.3.l.Reabill成9.坯料的加热温度为850℃。2)模拟结果分析图5,3,2为上模压下14llnn时坯料沿直径方向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摩擦对收口的影响研究[J]. 周杰,尹红灵,伍驭美,李先禄. 锻压技术. 2001(01)
[2]金属成型过程中摩擦的分析[J]. 许光明. 有色矿冶. 2000(05)
[3]金属体积成形预成形设计的现状及发展[J]. 赵新海,赵国群,王广春. 塑性工程学报. 2000(03)
[4]塑性成形有限元模拟六面体网格划分和再划分技术[J]. 张向,陈军,阮雪榆. 模具技术. 2000(05)
[5]基于FEM的预成形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 张麦仓,罗子健,曾凡昌. 锻压技术. 2000(04)
[6]体积成形的三维有限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的研究[J]. 王纪武,刘庄,王本一. 塑性工程学报. 2000(01)
[7]锻造过程中变形均匀性控制及模具优化设计[J]. 赵新海,马新武,郑毅,赵国群. 材料科学与工艺. 1999(S1)
[8]映射法在三维六面体有限元网格生成中的应用[J]. 杨伟军,包忠诩,扶名福,柳和生.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1999(04)
[9]锻造过程的优化目标建模[J]. 罗仁平,彭颖红,张永清.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9(06)
[10]金属体积成形三维数值仿真的研究进展[J]. 左旭,卫原平,陈军,阮雪榆. 力学进展. 1999(04)
本文编号:3450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45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