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德共轭曲面的基本原理与斜航式法向圆弧螺旋锥齿轮传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2:07
论文从工程需要出发,提出并研究了白川德曲面,这是对回转面、可展面、法向圆弧螺旋面共性特征的提炼与升华,据此可以构造和发展出各种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曲面。作为白川德曲面在高副传动领域的应用与延伸,论文研究了白川德共轭曲面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覆盖各种传动形式的法向圆弧齿轮传动的一般原理。在这一原理指导下,论文从解析研究与实验研究结合上,研究了斜航式法向圆弧螺旋锥齿轮传动技术。 论文从微分几何学中白川德曲线的概念入手,提出广义白川德曲线,从工程实践的经验中抽象出白川德曲面,研究了它们的几何性质与内在联系。广义白川德曲线可视为空间曲线的等距线,形成了广义白川德曲线汇,便于工程应用的选择。按照母线的约束,形成广义白川德曲线族,进而构造出白川德曲面。文中指出,工程上常用的回转面、可展面、法向圆弧曲面等均属典型的白川德曲面。此类曲面结构单纯,沿母线法线共面,并且有许多重要的几何性质,在机械传动和曲面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内容为本论文的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本论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白川德共轭曲面的基本原理。基于白川德曲面的几何特征,将复杂的曲面共轭问...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小齿轮加工过程
加工的正确性。锥齿轮廓面的数据采集是在英国LK公司生产的G一90CS三坐标测量机上进行的,如图6.8照片所示。按照夸6.3的讨论,在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一个廓面上获得的坐标点数分别为7648和7524。选择齿形工作段边界为大齿轮:已二1300,色=165’;小齿轮:已二一10’,色二一5o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实际齿向线的原始位置参数凡及有效数据点个数n分别为大齿轮:凡=一162.61’,n=4335;小齿轮:凡=47.32’,n=3772误差评定所选择的齿形带为以=l‘,齿向带为△夕=l’。获得大齿轮的齿形带与齿向带内的有效点数分别为36和165;小齿轮分别为30和120。误差评定结果为小齿轮:法向齿形误差为0.0572~,接触迹误差为0.0496~;大齿轮:法向齿形误差为0.0458m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圆弧齿轮副轴线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J]. 阎树田,张思成,胡立志,杨利玲.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2002(01)
[2]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J]. 赵荣,李阳星,周广林,李光煜. 煤矿机械. 2002(03)
[3]圆弧齿轮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 王秀叶. 山东建材. 2002(01)
[4]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设计方法[J]. 张瑞亮,王铁. 现代制造工程. 2001(10)
[5]基于通用五坐标数控机床螺旋锥齿轮NC加工研究[J]. 王延忠,周云飞,李左章,王沉培,李小清,李斌. 中国机械工程. 2001(08)
[6]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J]. 赵彦茹,王学永,赵艳. 机械传动. 2001(01)
[7]刮削硬齿面双圆弧齿轮——磨削硬齿面渐开线齿轮承载能力对比试验研究[J]. 秦旭平,李进宝,许恒伟. 机械传动. 2000(03)
[8]刮削硬齿面双圆弧齿轮动态性能初探[J]. 秦旭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0(04)
[9]延伸外摆线锥齿轮的设计新方法[J]. 罗建勤,吕传贵. 机械传动. 1999(03)
[10]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动态性能试验分析[J]. 武宝林,邵家辉,孟惠荣. 机械传动. 1999(02)
本文编号:3519211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小齿轮加工过程
加工的正确性。锥齿轮廓面的数据采集是在英国LK公司生产的G一90CS三坐标测量机上进行的,如图6.8照片所示。按照夸6.3的讨论,在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一个廓面上获得的坐标点数分别为7648和7524。选择齿形工作段边界为大齿轮:已二1300,色=165’;小齿轮:已二一10’,色二一5o数据处理后得到的实际齿向线的原始位置参数凡及有效数据点个数n分别为大齿轮:凡=一162.61’,n=4335;小齿轮:凡=47.32’,n=3772误差评定所选择的齿形带为以=l‘,齿向带为△夕=l’。获得大齿轮的齿形带与齿向带内的有效点数分别为36和165;小齿轮分别为30和120。误差评定结果为小齿轮:法向齿形误差为0.0572~,接触迹误差为0.0496~;大齿轮:法向齿形误差为0.0458m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圆弧齿轮副轴线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J]. 阎树田,张思成,胡立志,杨利玲.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2002(01)
[2]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J]. 赵荣,李阳星,周广林,李光煜. 煤矿机械. 2002(03)
[3]圆弧齿轮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 王秀叶. 山东建材. 2002(01)
[4]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设计方法[J]. 张瑞亮,王铁. 现代制造工程. 2001(10)
[5]基于通用五坐标数控机床螺旋锥齿轮NC加工研究[J]. 王延忠,周云飞,李左章,王沉培,李小清,李斌. 中国机械工程. 2001(08)
[6]双圆弧齿轮传动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J]. 赵彦茹,王学永,赵艳. 机械传动. 2001(01)
[7]刮削硬齿面双圆弧齿轮——磨削硬齿面渐开线齿轮承载能力对比试验研究[J]. 秦旭平,李进宝,许恒伟. 机械传动. 2000(03)
[8]刮削硬齿面双圆弧齿轮动态性能初探[J]. 秦旭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0(04)
[9]延伸外摆线锥齿轮的设计新方法[J]. 罗建勤,吕传贵. 机械传动. 1999(03)
[10]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动态性能试验分析[J]. 武宝林,邵家辉,孟惠荣. 机械传动. 1999(02)
本文编号:3519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51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