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kW高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13kW高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普通空气源热泵在提供较高温热水时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过高,制热量和性能系数衰减严重,,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将热泵出水温度提高到80℃以上,将极大扩展空气源热泵的应用范围。 为了实现空气源热泵能够稳定高效制取高温热水这一目标,本文对中间补气系统和复叠式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在中间补气热泵样机平台上对二元混合工质进行了最佳质量配比实验。设计了单级/复叠式切换热泵系统,使其能够在保证机组稳定运行的同时更加经济节能。 中间补气结构用在低温环境时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负荷,而本文将中间补气结构用于热泵高温加热段,不仅使得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有所降低,提高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而且有效避免了因主回路电子膨胀阀关小引起工质循环量减少,从而造成制热量下降的问题。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出水80℃,排气压力不超过2.7MPa的前提下,新开发的二元混合工质BMR中R134a和M的质量配比为9:1时能够满足热泵较高制热量和制热温度的需求。整个加热过程制热量较为平稳,在名义工况下稳定提供约13kW的制热量,压缩机排气温度在106℃以下。 对单级/复叠式切换热泵系统高低温级温升分配的理论分析表明,在蒸发温度5℃、冷凝温度80℃的设定条件下,低温级冷凝温度在45℃左右时,系统性能系数最大,但考虑到所选用压缩机对吸气压力范围的限制,低温级冷凝温度不宜超过40℃。综合考虑环境温度和出水温度来确定单级/复叠式切换温度点,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叠式运行时,还应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来调节中间温度使系统处于最大效率处。
【关键词】:高温热泵 空气源热泵 高温工质 中间补气系统 复叠式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0-21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1-22
- 2 中间补气系统理论分析22-33
- 2.1 热力学理论模型22-24
- 2.2 工质选择24-26
- 2.3 中间补气计算流程26-29
- 2.4 系统性能分析29-32
- 2.5 本章小结32-33
- 3 中间补气系统实验研究33-46
- 3.1 测试系统及样机33-35
- 3.2 二元混合工质配比确定实验35-36
- 3.3 实验结果分析36-44
- 3.4 最大负荷工况实验44-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4 单级/复叠式切换系统理论分析46-55
- 4.1 热力学理论模型46-47
- 4.2 工质选择47
- 4.3 复叠式热泵计算流程47-49
- 4.4 高低温级温升分配49-51
- 4.5 单级/复叠式切换温度的确定51-54
- 4.6 本章小结54-55
- 5 单级/复叠式切换系统实验研究55-58
- 5.1 实验样机55
- 5.2 确定单级/复叠式切换温度实验55-57
- 5.3 本章小结57-58
- 6 总结与展望58-60
- 6.1 主要结论58
- 6.2 未来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静;李德英;陈忠海;;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测试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俞丽华;马国远;徐荣保;;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现状与发展[J];建筑节能;2007年03期
3 刘学来;;山东省空气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召开[J];暖通空调;2008年09期
4 王天宁;丁巍;;空气源热泵系统在铁路企业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节能与环保;2010年06期
5 ;关于第二届亚洲空气源热泵行业发展高峰论坛的通知[J];制冷与空调;2013年04期
6 李晗阳;;空气源热泵的蓄能除霜相变材料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15期
7 费文;;三点保障空气源热泵大发展[J];供热制冷;2014年02期
8 沈明,宋之平;空气源热泵应用范围北扩的可能性分析及其技术措施述评[J];暖通空调;2002年06期
9 罗刚,唐文涛,王瑞祥;一种新流程空气源热泵的低温性能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5年09期
10 郭敏;;空气源热泵在游泳池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南;李永安;王琳;王建宇;;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的应用研究[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高亚南;李永安;;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及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3 陈焰华;武笃福;;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家用中央空调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4 黄新伟;王瑞祥;李德英;;一种新的空气源热泵在北京地区的应用实践和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5 刘利华;陈光明;;空气源热泵的稳态仿真及性能比较[A];二00四年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俞丽华;马国远;张鑫;;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现状与发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7 李永安;李轶;刘学来;王琳;;基于空气源热泵的地道冷却特性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亚南;张风琴;郑枫;李永安;;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运行工况的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亚南;张风琴;郑枫;李永安;;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研究及应用[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红瑞;王磊;;新型高效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分析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进周;空气源热泵入地暖 市场须跨哪些“槛”[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进周 实习生 崔彩凤;空气源热泵:东风拂面“春色”浓[N];中国建设报;2011年
3 李路斌;空气源热泵化霜技术待提升[N];中国建设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赵静;空气源热泵销售额快速增长[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4年
5 杨心壤;空气源热泵产业亟需专业人才[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6 许杰;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完善服务[N];中国建设报;2010年
7 通讯员 刘光辉 崔彪 本报记者 陶海音;空气源热泵节能技术前景看好[N];湖南日报;2004年
8 记者 林妍;国家标准助推空气源热泵产业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赵申;低碳风拂面 空气源热泵暖意正浓[N];中华建筑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进周;空气源热泵:用在寒冷地区节能吗[N];中国建设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灵艳;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实验与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郭俊杰;空气源热泵热水装置优化分析与运行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胡文举;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永存;无霜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董建锴;空气源热泵延缓结霜及除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韩志涛;空气源热泵常规除霜与蓄能除霜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玉;R32中间补气压缩空气源热泵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孙冰冰;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3 王皓;EPC管理模式下高校供水系统节能方案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维娜;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党晓慧;空气源热泵在衣物烘干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6 靳路;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独立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成昱;重庆村镇地区空气源热泵毛细管辐射供暖系统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张川;采用小温差换热末端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宁;广义空气源热泵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0 张了;小型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在北京农村的适用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13kW高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5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