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性与易损性的机电产品损失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2 17:13
机电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功能日益强大,产品结构日益复杂。人们对于机电产品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完成预定使用功能,产品在威胁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损失特性越来越引人关注,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与易损性设计直接影响产品最终的损失程度。因此,通过对机电产品易损性结合安全性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合理评价产品潜在的损失风险,并针对产品设计的薄弱之处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以降低预期损失。为了更准确的评价产品的损失风险,本文在原有易损性和安全性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军用产品易损性分析中的相关方法,对机电产品损失风险进行了相应研究。论文首先提出了机电产品易损性的概念,并分析了机电产品易损性研究与安全性研究之间的联系,进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安全性与易损性设计比例分配问题提出了参考模式;在安全性损失风险分析中评价产品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严重性,在易损性损失风险分析中识别可能引起产品损失的威胁类型,以及各类威胁下的易损伤关键部件;将安全性和易损性损失风险分析结果相结合总体评价产品损失风险,其中重点分析易损性设计对产品损失结果的影响。最后,以校车为例,通过对安全性与易损性损失风险...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安全性与易损性
1.2.1 安全性
1.2.2 易损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思路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2.1.1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2.1.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2.1.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2.1.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2.2 故障树法(FTA)简介
2.2.1 最小割集的求法
2.2.2 顶事件发生概率
2.3 易损性评估方法简介
2.3.1 易损性评估方法
2.3.2 损伤模式与影响分析(DMEA)简介
2.3.3 易损性减缩技术
第3章 产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易损性
3.1 设计目的
3.2 损失风险最小化
3.2.1 风险的可接受水平
3.2.2 超过安全极限的损失
3.3 安全性与易损性设计权重分析
第4章 机电产品损失风险分析
4.1 研究思路
4.2 威胁类型与损伤机理分析
4.2.1 威胁类型分析
4.2.2 损伤机理与损伤形式分析
4.3 产品安全性损失风险分析
4.4 产品易损性损失风险分析
4.4.1 识别易损性关键部件
4.4.2 安全性与易损性关键部件
4.5 单一威胁类型的损失风险分析
4.6 产品损失风险分析
第5章 实例论证—校车损失风险分析
5.1 概述
5.2 汽车系统简介与威胁类型分析
5.2.1 汽车系统简介
5.2.2 威胁类型分析
5.3 汽车碰撞损失风险分析
5.3.1 安全性损失风险分析
5.3.2 易损性损失风险分析
5.3.3 损失风险分析
5.4 损失风险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68920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安全性与易损性
1.2.1 安全性
1.2.2 易损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思路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2.1.1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2.1.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2.1.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2.1.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2.2 故障树法(FTA)简介
2.2.1 最小割集的求法
2.2.2 顶事件发生概率
2.3 易损性评估方法简介
2.3.1 易损性评估方法
2.3.2 损伤模式与影响分析(DMEA)简介
2.3.3 易损性减缩技术
第3章 产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易损性
3.1 设计目的
3.2 损失风险最小化
3.2.1 风险的可接受水平
3.2.2 超过安全极限的损失
3.3 安全性与易损性设计权重分析
第4章 机电产品损失风险分析
4.1 研究思路
4.2 威胁类型与损伤机理分析
4.2.1 威胁类型分析
4.2.2 损伤机理与损伤形式分析
4.3 产品安全性损失风险分析
4.4 产品易损性损失风险分析
4.4.1 识别易损性关键部件
4.4.2 安全性与易损性关键部件
4.5 单一威胁类型的损失风险分析
4.6 产品损失风险分析
第5章 实例论证—校车损失风险分析
5.1 概述
5.2 汽车系统简介与威胁类型分析
5.2.1 汽车系统简介
5.2.2 威胁类型分析
5.3 汽车碰撞损失风险分析
5.3.1 安全性损失风险分析
5.3.2 易损性损失风险分析
5.3.3 损失风险分析
5.4 损失风险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668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66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