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共轨系统高压泵的设计开发
发布时间:2023-06-01 03:00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电控燃油系统,采用高压共轨系统是柴油机排放满足欧Ⅲ、欧Ⅳ和欧Ⅴ限值的重要措施。高压泵是高压共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压共轨系统提供高压燃油,高压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压共轨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国内大批量生产的495、4100、4102等系列轻型柴油机,从泵油形式的选择、输油泵的选型设计、轨压的控制和调节以及高压死容积对高压泵性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高压泵的设计选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采用摆线转子输油泵、电磁阀控制进油截面积和尽可能小的高压死容积的偏心轮驱动的转子泵,完全能够满足1600 bar轻型车用高压共轨系统的要求。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史
1.2 高压共轨系统
1.2.1 高压共轨系统发展简史
1.2.2 高压共轨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1.2.3 高压共轨的特点
1.2.4 高压共轨系统的现状和本课题的意义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高压泵的结构
2.1 博世高压泵的结构
2.1.1 CP1 高压泵的结构
2.1.2 CP2 高压泵的结构
2.1.3 CP3 高压泵的结构
2.2 电装高压泵的结构
2.2.1 HP0 高压泵的结构
2.2.2 HP3、HP4 高压泵的结构
2.3 LDCR 高压泵的结构
2.4 几种转子泵体积和供油能力的对比
2.5 本课题设计的高压泵的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泵油形式
3.1 常用的泵油形式
3.2 泵油形式优缺点及选择
3.2.1 三作用凸轮直列泵式
3.2.2 偏心轮驱动转子泵式
3.2.3 内凸轮环驱动转子泵式
3.2.4 三种泵油形式的对比
3.3 泵油系计算
3.3.1 偏心轮升程、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3.3.2 柱塞弹簧力储备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油泵的设计
4.1 高压泵常用的输油泵
4.2 摆线内啮合输油泵的设计计算
4.2.1 摆线泵的工作原理
4.2.2 摆线的啮合及计算公式
4.2.3 输油泵的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轨压的控制和调节
5.1 几种轨压调节的方法
5.2 HP3 电磁阀控制进油计量阀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压死容积对高压泵效率的影响
6.1 燃油的可压缩性
6.2 高压死容积对高压泵效率的影响
6.2.1 高压泵的高压死容积及容积损失
6.2.2 三种高压泵试验结果对比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试验结果
7.1 样泵试验方法
7.2 试验结果
7.2.1 静态试验结果
7.2.2 动态试验结果
7.3 本章小结
全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全文工作总结
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本文编号:3826519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史
1.2 高压共轨系统
1.2.1 高压共轨系统发展简史
1.2.2 高压共轨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1.2.3 高压共轨的特点
1.2.4 高压共轨系统的现状和本课题的意义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高压泵的结构
2.1 博世高压泵的结构
2.1.1 CP1 高压泵的结构
2.1.2 CP2 高压泵的结构
2.1.3 CP3 高压泵的结构
2.2 电装高压泵的结构
2.2.1 HP0 高压泵的结构
2.2.2 HP3、HP4 高压泵的结构
2.3 LDCR 高压泵的结构
2.4 几种转子泵体积和供油能力的对比
2.5 本课题设计的高压泵的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泵油形式
3.1 常用的泵油形式
3.2 泵油形式优缺点及选择
3.2.1 三作用凸轮直列泵式
3.2.2 偏心轮驱动转子泵式
3.2.3 内凸轮环驱动转子泵式
3.2.4 三种泵油形式的对比
3.3 泵油系计算
3.3.1 偏心轮升程、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3.3.2 柱塞弹簧力储备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油泵的设计
4.1 高压泵常用的输油泵
4.2 摆线内啮合输油泵的设计计算
4.2.1 摆线泵的工作原理
4.2.2 摆线的啮合及计算公式
4.2.3 输油泵的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轨压的控制和调节
5.1 几种轨压调节的方法
5.2 HP3 电磁阀控制进油计量阀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压死容积对高压泵效率的影响
6.1 燃油的可压缩性
6.2 高压死容积对高压泵效率的影响
6.2.1 高压泵的高压死容积及容积损失
6.2.2 三种高压泵试验结果对比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试验结果
7.1 样泵试验方法
7.2 试验结果
7.2.1 静态试验结果
7.2.2 动态试验结果
7.3 本章小结
全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全文工作总结
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本文编号:3826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82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