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轴类零件加工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精度轴类零件加工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机械零件加工生产中,轴类零件是一种重要零件,而在航空航天、船舶、通信、汽车等领域,对于高精度轴类零件的需求更是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高精度轴类精度加工的需要,误差补偿是一项具有显著经济价值并十分有效的提高机床精度的手段。本文针对大尺寸高精度轴类零件,确定了在位检测与实时补偿相配合的方案,其中误差补偿采用微动刀架实现。本文以肖步林180CCN数控车床为基础,设计了一套直径专用量具及一套微动刀架补偿系统。 首先通过激光干涉仪对车床的导轨几何及定位精度进行了标定,分析了加工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 然后通过对现有直径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设计了将测量精度较高且成本较低的相对测量法及机械式接触测量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案,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结构设计和仿真,并对夹紧力、测量力、加工及安装精度进行了误差分析。 根据车床尺寸及加工精度误差,确定了微动刀架的设计参数,为了满足补偿要求,其结构采用了压电陶瓷驱动器及双平行柔性铰链导向机构,,根据直圆形柔性铰链的转角刚度公式,对双平行柔性铰链机构的简化模型的刚度进行了修正,再通过尺寸优化及模态仿真,完成了微动刀架的机械结构设计。其控制系统则是通过对压电陶瓷的迟滞及蠕变模型的研究,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放法建立了控制模型,并进行了验证,还通过VB对上位机程序进行了编写,实现了对微动刀架的实时控制。 最后经过实验,对在位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和微动刀架的刚度、固有频率、行程、定位精度及动态响应进行了测定,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值及仿真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及仿真的准确性,最终确定了在位检测装置与微动刀架满足实际加工精度需求。
【关键词】:直径误差 在位检测 微动刀架 压电陶瓷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33;TG5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9-13
- 1.2.1 直径测量发展现状9-11
- 1.2.2 微动刀架发展现状11-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2章 数控车床精度检定15-23
- 2.1 数控车床精度检测方案15-17
- 2.1.1 精度检测项15-16
- 2.1.2 精度检测设备16-17
- 2.2 数控车床精度检测结果及分析17-22
- 2.2.1 几何精度检测17-20
- 2.2.2 定位精度检测20-21
- 2.2.3 检测结果及分析21-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高精度轴类零件在位检测装置设计23-32
- 3.1 在位检测方案23-24
- 3.2 在位检测装置结构设计24-28
- 3.2.1 恒测量力结构24-25
- 3.2.2 总体结构设计25-28
- 3.3 检测装置测量误差分析28-31
- 3.3.1 测量力误差分析28-29
- 3.3.2 加工及安装误差分析29-30
- 3.3.3 综合误差分析30-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基于压电陶瓷的微动刀架系统设计32-60
- 4.1 微动刀架设计要求及整体方案32-34
- 4.1.1 微动设计要求分析32-33
- 4.1.2 微进给驱动33
- 4.1.3 微进给导向机构33-34
- 4.2 微动刀架结构设计34-50
- 4.2.1 铰链及导向机构设计方案34-35
- 4.2.2 圆弧型柔性铰链的计算与仿真35-39
- 4.2.3 双平行柔性铰链导向机构的计算与仿真39-48
- 4.2.4 结构参数优化及整体结构设计48-50
- 4.3 微动刀架动力学分析50-53
- 4.3.1 静态性能分析50-51
- 4.3.2 模态分析51-52
- 4.3.3 预紧力计算52-53
- 4.4 控制系统设计53-59
- 4.4.1 压电陶瓷特性53-56
- 4.4.2 控制方案设计56-58
- 4.4.3 上位机程序设计58-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在位检测与补偿系统的实验研究及分析60-67
- 5.1 直径误差在位检测的实验研究及分析60-61
- 5.2 微动补偿刀架的实验研究及分析61-66
- 5.2.1 刚度实验及分析61-62
- 5.2.2 模态实验及分析62-63
- 5.2.3 定位精度实验及分析63-64
- 5.2.4 微动刀架动态响应特性实验及分析64-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民,刘炳运,范大鹏;精密磨床主轴回转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2 乐光学;数控机床位置精度分析与误差补偿技术[J];现代制造工程;2003年12期
3 范晋伟,闫邵泽,关佳亮,周顺生,岳中军,董广谱;数控机床通用几何误差补偿关键技术的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5年05期
4 李聚波;邓效忠;张洛平;;大型齿轮成型磨削的分度误差补偿技术研究[J];机械传动;2008年06期
5 朱琳;;数控机床误差分析及其补偿技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6 张桢秀;;数控插齿机工作台回转误差补偿之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9年04期
7 伍迪;;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及研究现状[J];煤矿机械;2011年06期
8 梁建成;误差补偿——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重要途径[J];中国机械工程;1987年03期
9 高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误差补偿技术在铲磨加工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5年09期
10 章振华;周志雄;胡惜时;;凸轮轴磨削的误差补偿新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守财;王连宏;景红;吴鑫;;大功率柴油机曲轴箱体高精度加工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佐藤怲志;佐藤清侍;王华;;三菱线切割加工机的自动化高精度加工控制技术[A];第十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陈荣生;程寒;黄卫华;程介克;;玻璃微流控芯片上微通道堵塞的疏通方法[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陈贤华;王健;王宇;;平面数控抛光工艺优化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5 梁延德;赵福令;;电化学机械加工技术及应用[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易亨瑜;胡晓阳;陈门雪;王文东;郑为民;;工件面形的精确测量仿真[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田继安;;双级带冠叶片涡轮转子的电火花加工工艺[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光清;;电火花齿轮跑合工艺研究[A];第十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铁;;浅谈模具设计体系的改进和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10 陈贤华;王健;;大口径微晶反射镜的数控抛光工艺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荣平 龚晖 张远钦;东贝出口居全市机电产品首位[N];黄石日报;2006年
2 中国工业报记者 赵加积 本报记者 桑广庆;榆液:掌控“微笑曲线”两个高端[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3 孙丽萍邋许长水;厦钨产品上了神六还要上神七[N];厦门日报;2007年
4 莫言;透视日本石材机械工具业[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单宇;把路南建设得更繁荣更和谐[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6 山东工程机械厂;扩大出口要靠质量与服务[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7 李海英;全力打造沈阳的“配套基地”[N];沈阳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建琛邋通讯员 许长水;厦门致力硬质合金精密刀具国产化[N];科技日报;2008年
9 黎进邋金海鹰;舟山中远船务精度管理体系提升造船生产能力[N];中国远洋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邓文龙;台湾一高精加工中心项目将落地福建[N];中国工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仿真元建模中的拟合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万小金;工件—夹具—刀具系统的几何误差分析与预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万小金;工件—夹具—刀具系统的误差分析与预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颖;湖北大重型数控机床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世勇;高性能激光加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磊;高分辨SAR/ISAR成像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武志涛;直接驱动X-Y数控平台轮廓跟踪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8 关朝亮;复杂光学曲面慢刀伺服超精密车削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沈洪W
本文编号:395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9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