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数值模拟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气结构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19 02:05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值模拟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气结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涡轮增压器借助发动机工作所排出的废气来驱动压气机压缩空气,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总量,使燃油能够有足够的空气进行充分地燃烧,最终提升燃油的燃烧效率而被广泛地研究。为了应对当今发动机的复杂工况,更高的涡轮增压器性能要求被提出。在涡轮增压器工作时,压气机的性能最终影响着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而压气机的各部件结构及其参数尺寸决定着压气机工作时的性能。因此,对压气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与研究对于提升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压气机结构和流场的复杂性,提出个能有效地在扩宽压气机工作流量范围和提高最高压比的压气机结构是很具挑战性。本课题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对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进气结构设计与研究。首先,研究进气端回流槽宽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其次,在进气结构回流槽参数优化的基础上,研究进气端机闸处理结构中的导叶片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在压气机计算模型的建立中,首先利用逆向工程设计方法建立本课题研究所用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几何模型。其次对压气机进行网格划分,在对压气机网格划分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流场的网格划分方法。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数值模拟研究中,通过对进气结构中回流槽宽度的研究表明:扩宽回流槽宽度有助于延迟压气机喘振极限到来和扩宽压气机流量宽度,但是由于气体由叶轮进入机闸再循环而引起的摩擦和混合损失使得压气机在各测试点的效率随着回流槽宽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进气端机闸结构的设计与研究中,提出了在机闸结构中加入导叶片,将两种不同叶形的导叶片安装于机闸腔体内,研究机闸中的两种叶形的导叶片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闸中导叶片有助于延迟喘振极限的到来、扩宽流量范围和提高最高压比,并且圆弧形导叶片对压气机性能的提升优于直线形导叶片。最后通过设计与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改善压气机流量和压比性能的压气机进气结构。本课题设计提出的进气结构相比原始进气结构在80000rpm和100000rpm转速下,喘振极限流量分别降低了27%与11%,流量宽度分别扩宽了30%与14%,最高压比分别提高了2.4%与2.1%。本课题通过对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气结构进行设计与研究,在原有的压气机进气结构上提出了新型进气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压气机喘振极限流量,扩宽了流量宽度,提高了最高压比。
【关键词】:压气机 数值模拟 进气结构 回流槽 机闸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4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8-10
  • 1.2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3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3-16
  • 第二章 压气机逆向工程设计16-25
  • 2.1 引言16
  • 2.2 叶轮逆向设计16-21
  • 2.2.1 叶轮数据的测量方法17-19
  • 2.2.2 叶轮逆向设计方法19-20
  • 2.2.3 叶轮实体的生成20-21
  • 2.3 蜗壳逆向设计21-22
  • 2.3.1 蜗壳参数测量方法21
  • 2.3.2 蜗壳流场建模21-22
  • 2.4 进气端与扩压器的逆向设计22-23
  • 2.4.1 进气结构设计22-23
  • 2.4.2 扩压器模型设计23
  • 2.5 压气机几何模型的建立23-24
  • 2.6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压气机计算模型的建立25-36
  • 3.1 引言25
  • 3.2 控制方程25-27
  • 3.2.1 连续性方程25-26
  • 3.2.2 动量守恒方程26
  • 3.2.3 能量守恒方程26-27
  • 3.3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27-30
  • 3.3.1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27
  • 3.3.2 湍流模型27-29
  • 3.3.3 壁面函数29
  • 3.3.4 离散方法29-30
  • 3.4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30-33
  • 3.4.1 网格生成技术30
  • 3.4.2 压气机流场的网格划分30-32
  • 3.4.3 流场域间的网格连接方法32-33
  • 3.5 边界条件的设定33-34
  • 3.5.1 边界条件的设定33-34
  • 3.5.2 求解器的设定34
  • 3.5.3 计算收敛的判断34
  • 3.6 本章小结34-36
  • 第四章 进气端回流槽宽度的研究36-54
  • 4.1 引言36
  • 4.2 压气机性能参数与评价指标36-39
  • 4.2.1 叶轮进口三角形36-37
  • 4.2.2 绝热性能指标37
  • 4.2.3 绝热效率的计算37-38
  • 4.2.4 流量特性38-39
  • 4.3 机闸作用的分析39-40
  • 4.4 不同回流槽宽度的分析40-49
  • 4.4.1 性能分析40-44
  • 4.4.2 不同回流槽宽度的机闸流量分析44-47
  • 4.4.3 不同回流槽宽度的轴向速度分析47-49
  • 4.5 压气机流场分析49-52
  • 4.5.1 叶轮流场分析49-50
  • 4.5.2 蜗壳流场分析50-51
  • 4.5.3 压气机静压与速度分析51-52
  • 4.6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进气端机闸结构的设计与研究54-63
  • 5.1 引言54
  • 5.2 新型进气结构的性能分析54-56
  • 5.2.1 新型进气结构的设计54-55
  • 5.2.2 新型进气结构的性能分析55-56
  • 5.3 不同进气结构的流量分析56-59
  • 5.3.1 流量曲线分析56-57
  • 5.3.2 流场分析57-59
  • 5.4 不同进气结构的轴向速度分析59-61
  • 5.4.1 机闸出口轴向速度曲线分析59-60
  • 5.4.2 轴向速度流场分析60-61
  • 5.5 不同进气结构的叶轮进气端切向速度分析61-62
  • 5.6 本章小结62-63
  • 结论与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成果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王强;不同分流比下风扇/压气机组合体性能预估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华青,陈矛章;高负荷高通流跨音压气机的研制和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2期

3 陈懋章;刘宝杰;;中国压气机基础研究及工程研制的一些进展[J];航空发动机;2007年01期

4 汪伟;何立明;于锦禄;;压气机虚拟试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滨春;;压气机级间引气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6期

6 刘波;陈云永;项效昒;侯为民;;对转压气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8年04期

7 陶立权;孙鹏;杨坤;;风扇/压气机进口畸变问题数值研究进展[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陈云永;刘波;谢彦文;;对转压气机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9 李冬;李本威;杨欣毅;邓斌;;压气机性能衰退和清洗恢复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9期

10 苗厚武,蔡晓钟,高金满;端削技术在跨音速压气机上的应用[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浦鹏;孙涛;李冬;;压气机性能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沈腾;;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压气机测试中的应用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建君;顾春伟;;压气机1.5跨音级内部流动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健新;武卉;高飞龙;;某压气机试验器旁路退喘系统结构设计及应用[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理;;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算法在压气机性能试验中的应用[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朱理;;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算法在压气机性能试验中的应用[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明;周盛;吴介之;;基于局部动力学的内流(风扇/压气机)气动诊断方法初探[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8 赵连会;何磊;徐强;崔耀欣;虎煜;;某型多级轴流压气机三维CFD流场分析及气动优化[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符娆;雷勇;;基于HHT的压气机气动失稳检测技术研究[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孙明霞;梁春华;;提高轴流压气机稳定性的技术措施[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山 张若萌;激扬动力[N];中国航空报;2011年

2 中航工业燃气涡轮研究院 曹志鹏;未来高负荷风扇/压气机局部流动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高速压气机低速模化相似准则及轴向缝机匣处理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高坤华;基于混沌理论的压气机失速预测及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赵勇;风扇/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和进气畸变影响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羌晓青;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流动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高海洋;畸变条件下端区流动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罗钜;高性能风扇/压气机三维叶片气动设计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张环;旋转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龙艳丽;高负荷氦气压气机气动设计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亮;叶尖射流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屠宝锋;风扇/压气机动态失速过程和多尺度非定常气动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鑫;跨音压气机边界层抽吸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管健;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气动性能数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梁齐文;燃气轮机压气机改型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阮国辉;跨声速低反力度压气机动叶性能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斌;亚声速重复级压气机试验台气动与结构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桑晶晶;船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流场及气动噪声数值仿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7 胡勇;空气涡轮火箭组合发动机总体方案研究与优化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刘军;跨声速压气机应用弯曲叶片的数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薛嘉麒;组合抽吸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10 芦建斌;叶轮设计对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效率及噪声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值模拟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气结构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461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