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MSC.Fatigue的门座式起重机疲劳寿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05:09

  本文关键词:基于MSC.Fatigue的门座式起重机疲劳寿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金属结构的疲劳问题是工程机械的永久研究热点。疲劳破坏问题的发生大多具有突发性,这使得疲劳破坏总是带来毁灭性的的灾难,如整机坍塌事故以及因此引发的人员伤亡。因此,控制或解决疲劳破坏的发生显得十分的必要,但是首先需要深入的认识疲劳。借此机会,本文针对疲劳问题的发展历程、疲劳相关理论以及国内疲劳研究所需要加强深入的方面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 门座式起重机在各港口都普遍存在,这得益于该类型起重机的灵活性及多用性。同时,门座式起重机的疲劳破坏的不断发生给港口的生产工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港口人员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于门座式起重机的疲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比起桥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的结构及受载状况都要更复杂,对于其疲劳问题的研究也就变得相对复杂。在疲劳的研究问题上,门座式起重机每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过变幅和回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给疲劳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本文从门座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的实际出发,根据门座式起重机在实际工作中的特点,采取合理的金属结构疲劳理论分析方法,以MQ5030门机为研究对象,主要依靠MSC. Fatigue疲劳分析软件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配合工作完成了对于门座式起重机疲劳研究的问题。MSC. Fatigue软件在疲劳寿命分析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计算分析理论基础坚实,分析结果可靠度高,最重要的是它能结合多种有限元软件进行疲劳寿命的研究,这大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协作性,方便了工程师的共同协作工作。ANSYS有限元软件是被广泛利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本文中主要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来完成门座式起重机静强度的校核工作,并产生MSC. Fatigue疲劳分析软件所需的基础文件。
【关键词】:MSC. Fatigue ANSYS 门座式起重机 疲劳寿命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21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金属结构疲劳研究的发展史10-13
  • 1.2.1 国外研究发展和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发展和现状12-13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13-14
  • 1.3.1 本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13
  • 1.3.2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3-14
  • 1.4 本章小结14-15
  • 第2章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静强度分析15-28
  • 2.1 有限单元法概述15
  • 2.2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概述15
  • 2.3 ANSYS进行静力分析的一般过程15-16
  • 2.3.1 静力分析的基本阶段15-16
  • 2.3.2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静力分析过程16
  • 2.4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模型建立16-19
  • 2.4.1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结构图17
  • 2.4.2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7-18
  • 2.4.3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静力分析模型18-19
  • 2.5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载荷分析19-22
  • 2.5.1 载荷组合19-22
  • 2.5.2 载荷的加载方式22
  • 2.5.3 许用应力22
  • 2.6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约束情况22-23
  • 2.7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静强度分析结果23-26
  • 2.8 本章小结26-28
  • 第3章 金属结构疲劳研究的理论28-47
  • 3.1 什么是疲劳28-30
  • 3.1.1 疲劳的定义和现实意义28
  • 3.1.2 疲劳的数值表征28-29
  • 3.1.3 疲劳的分类29-30
  • 3.2 影响结构疲劳寿命的因素分析30-34
  • 3.2.1 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30-31
  • 3.2.2 尺寸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31
  • 3.2.3 表面加工状况对疲劳强度的影响31-32
  • 3.2.4 应力状况对疲劳强度的影响32-33
  • 3.2.5 循环停歇对疲劳强度的影响33
  • 3.2.6 外部环境对疲劳强度的影响33-34
  • 3.3 疲劳破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34
  • 3.4 疲劳破坏的特点34-35
  • 3.5 疲劳分析的方法35-37
  • 3.5.1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35-36
  • 3.5.2 有限寿命设计方法36
  • 3.5.3 破损-安全设计方法36
  • 3.5.4 耐久性设计方法36-37
  • 3.5.5 损伤容限设计方法37
  • 3.6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37-38
  • 3.6.1 名义应力法37-38
  • 3.6.2 局部应力-应变法38
  • 3.6.3 场强法38
  • 3.7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38-46
  • 3.7.1 进行疲劳累积损伤假设的必要性39
  • 3.7.2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39-42
  • 3.7.3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42-45
  • 3.7.4 Manson双线性损伤理论45-46
  • 3.8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疲劳寿命分析47-75
  • 4.1 MSC.FATIGUE疲劳分析软件的概况47-50
  • 4.1.1 MSC.Fatigue软件的功能47-49
  • 4.1.2 MSC.Fatigue软件的特点49-50
  • 4.2 疲劳寿命分析的前期准备50-51
  • 4.2.1 疲劳寿命分析工作步骤50
  • 4.2.2 MQ503门座式起重机分析位置50-51
  • 4.3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模型的几何信息输入51-52
  • 4.4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材料信息输入52-58
  • 4.4.1 造成疲劳破坏的应力循环52-53
  • 4.4.2 S-N曲线的基本理论53-56
  • 4.4.3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材料的S-N曲线56-58
  • 4.5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疲劳载荷谱信息输入58-64
  • 4.5.1 疲劳载荷谱的处理58-63
  • 4.5.2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的载荷谱块的建立63-64
  • 4.6 MQ5030门座式起重机疲劳寿命分析结果64-70
  • 4.7 超载对于疲劳寿命的影响70-74
  • 4.8 本章小结74-75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5.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75
  • 5.2 本文课题领域展望75-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俊,平安,徐灏;随机疲劳载荷的处理及载荷谱编制准则[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2 高晶;宋健;张步良;冯喜成;;基于MSC.Fatigue的汽车驱动桥壳疲劳寿命预估[J];工程设计学报;2007年03期

3 樊晓燕,,吴兹攀,童忠钫;机械零部件疲劳载荷谱编制[J];机电工程;1994年02期

4 张华民;李士林;张志斌;尹群;吴铭芳;嵇春艳;;门座式起重机整体结构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01期

5 吴细毛,艾素华,张匀,王中光,韩行霖;8090Al-Li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J];金属学报;1997年07期

6 张华民;李士林;张志斌;尹群;吴铭芳;嵇春艳;;在役门座式起重机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9年05期

7 罗丹;原思聪;王晓云;;基于ANSYS的塔式起重机疲劳载荷谱的编制[J];建筑机械;2007年07期

8 朱涛;宋健;李亮;;基于实测载荷谱的白车身疲劳寿命计算[J];汽车技术;2009年05期

9 马敬勋;夏永海;魏建军;刘昌伟;;起重机械承力构件应力集中分析[J];山东冶金;2010年02期

10 肖晓晖,吴功平,李立斌;塔式起重机疲劳载荷谱的编制[J];应用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先勇;桥式起重机主梁疲劳寿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进;基于有限元法的塔式起重机钢结构疲劳寿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权秀敏;基于有限元和断裂力学的桥式起重机结构疲劳寿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4 朱兴红;提速货车转向架关键部件疲劳寿命及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兰东琳;客车转向架典型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祖勇;钢桥纵梁与横梁交叉节点疲劳寿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黄晓阳;基于ANSYS的平板网架结构设置悬挂吊车疲劳载荷谱的编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曾婷;门座起重机载荷谱及裂纹扩展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鹏;30t轴重货车转向架摇枕的疲劳寿命估算及断裂安全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亚军;基于ANSYS软件的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参数化设计及疲劳寿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MSC.Fatigue的门座式起重机疲劳寿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461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