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装载机线控转向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4:09

  本文关键词:装载机线控转向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向系统是轮式装载机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直接影响整机的安全性、作业效率、燃油消耗和司机的劳动强度,而传统转向系统存在转向灵敏度不可调节、没有路感等问题,为解决提高装载机作业效率与高速行走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并给驾驶员提供合适的路感,本文结合吉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线控转向技术在装载机上的应用”(20040336),校企合作项目“线控转向技术研究及在装载机上的应用”,首次在国内将线控技术应用于装载机的转向系统。 线控转向技术指通过微电子技术连接并控制转向系统的各个元件来代替传统的机械或液压连接。用传感器记录驾驶者的转向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线将信号传递给车上的微电脑,电脑综合这些和其他信号做出判断后,再控制车辆的转向角度。由于取消了方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完全摆脱了传统转向系统的各种限制,因此使车辆的设计、装配大为简化,而且还可以自由设计车辆转向的力传递特性和角传递特性,是转向系统的重大革新。 本文分别设计了用大通径比例换向阀、比例换向阀控制流量放大阀、比例减压阀控制流量放大阀组成的线控转向系统,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比较上述三种系统,最终确定了用三通比例减压阀控制流量放大阀组成的线控转向系统的方案。设计了具有力反馈特性、转向灵敏度可调的电子方向盘子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转向灵敏度根据装载机的实际工况分两级调节,且能给操作人员提供合适的路感。并围绕装载机线控转向控制技术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台架试验与样车试验表明装载机采用本文所提出的线控转向技术后可以解决提高作业效率与高速行走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将该技术应用到装载机上必定会带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水平的质的飞跃,其整机作业性能和机动灵活性会大大提高,这对于提高我国装载机行业的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装载机 转向系统 液压 比例控制 模糊 PID 电子控制单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H243
【目录】:
  • 第1章 绪论12-26
  • 1.1 装载机概述及发展趋势12-17
  • 1.1.1 装载机概述12-14
  • 1.1.2 发展趋势14-17
  • 1.2 装载机转向系统简介17-21
  • 1.2.1 转向系统综述17-18
  • 1.2.2 国内外轮式装载机转向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21
  • 1.3 线控转向技术概述21-25
  • 1.3.1 线控转向技术的研究现状22-23
  • 1.3.2 装载机采用线控转向系统的主要优点23-24
  • 1.3.3 应用前景24-25
  • 1.4 研究内容25-26
  • 第2章 铰接式装载机转向运动学动力学仿真与实验[]26-38
  • 2.1 铰接式装载机的运动学分析26-29
  • 2.1.1 转向油缸活塞位移与折腰角的对应关系27-28
  • 2.1.2 转向力臂与折腰角的关系28-29
  • 2.2 铰接式装载机原地转向动力学分析29-32
  • 2.2.1 装载机原地转向阻力矩相关问题分析29-30
  • 2.2.2 求解原地转向阻力矩30-32
  • 2.3 仿真与实验32-36
  • 2.3.1 铰接式装载机转向运动学动力学仿真32-34
  • 2.3.2 铰接式装载机转向性能参数测试34-36
  • 2.4 计算ZL50F 装载机的相关数据36-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设计38-59
  • 3.1 原转向系统组成38-41
  • 3.2 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方案设计41-56
  • 3.2.1 大通径比例阀控制41-48
  • 3.2.2 比例方向阀控制流量放大阀系统48-52
  • 3.2.3 比例减压阀控制流量放大阀系统52-56
  • 3.3 方向盘子系统设计56-58
  • 3.4 本章小结58-59
  • 第4章 流量放大阀特性研究59-83
  • 4.1 流量放大阀工作原理59-61
  • 4.2 静态特性研究61-66
  • 4.3 动态特性研究66-82
  • 4.3.1 流量放大阀模型66-81
  • 4.3.2 三通比例减压阀控制流量放大阀传递函数推导81-82
  • 4.4 本章小结82-83
  • 第5章 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83-97
  • 5.1 数字PID 控制方法83-86
  • 5.1.1 PID 控制器的算法确定83-85
  • 5.1.2 PID 控制算法仿真分析85-86
  • 5.2 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器86-96
  • 5.2.1 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器的设计88-93
  • 5.2.2 仿真结果与分析93-96
  • 5.3 本章小结96-97
  • 第6章 线控转向电控单元开发设计97-111
  • 6.1 电控单元总体结构97-99
  • 6.1.1 总体设计思想97-98
  • 6.1.2 总体方案98-99
  • 6.2 电控单元硬件设计99-106
  • 6.2.1 微处理器的选型99-100
  • 6.2.2 硬件系统信号100
  • 6.2.3 硬件电路设计100-104
  • 6.2.4 系统抗干扰设计104-106
  • 6.3 电控单元软件设计106-110
  • 6.3.1 软件设计方案106-107
  • 6.3.2 主控程序设计107-108
  • 6.3.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108-110
  • 6.4 本章小结110-111
  • 第7章 试验研究111-123
  • 7.1 台架试验112-117
  • 7.1.1 流量放大阀性能试验112-114
  • 7.1.2 数学模型验证及控制策略试验114-117
  • 7.2 样车试验117-121
  • 7.3 本章小结121-123
  •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123-126
  • 8.1 全文工作总结123-125
  • 8.1.1 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123-124
  • 8.1.2 主要创新点124-125
  • 8.2 今后工作展望125-12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126-127
  • 致谢127-128
  • 参考文献128-133
  • 摘要133-136
  • ABSTRACT136-14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士军;王同建;张建;张子达;;装载机线控转向的智能控制[J];工程机械;2007年12期

2 王海英;胡静波;;基于DSP的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主控制器的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胡静波;王同建;罗士军;张子达;;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模糊控制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4 黄新春;康会峰;李海凤;;基于FLEXRAY总线的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03期

5 李明;柴光远;;卡尔曼滤波器在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12年09期

6 张广庆;朱思洪;李伟华;肖鹏城;陈强;;铰接摆杆式大功率拖拉机原地转向仿真与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10期

7 张义华;韩斌;高公如;王安敏;赵海霞;杨化林;张学春;;轮式铰接装载机线控转向角度检测实现方案[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3年03期

8 袁军辉;;CAT966H装载机一则故障分析与维修[J];装备制造;2010年04期

9 胡静波;王同建;罗士军;张子达;;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研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磊;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双电机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罗士军;轮式铰接转向装载机线控转向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胡静波;装载机容错线控转向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周原;装载机线控转向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大鹏;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双卷扬同步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欣;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越野车遥控制动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晓鑫;重型车辆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吕振伟;轮式工程机械全液压转向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海英;基于DSP的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控制子系统研究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 孙玉波;基于CAN总线多轴动态转向电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东升;节流槽滑阀阀口流量系数及稳态液动力计算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9 朱博;LG953装载机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及液压转向系统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吴乙万;类菱形车电控后轮随动转向系统研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装载机线控转向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498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