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VPMCD和层次模糊熵的液压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WVPMCD和层次模糊熵的液压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摘要】:为了更准确地对液压泵进行故障诊断,提出了基于WVPMCD(WLS-Variable predictive mode based class discriminate,WVPMCD)和层次模糊熵(hierarchical fuzzy entropy,HFE)的故障诊断方法;由于液压泵振动信号比较复杂,基于变量预测模型的模式识别(variable predictive mode based class discriminate,VPMCD)方法在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时会出现异方差的现象,从而导致参数估计出现病态,估计所得参数不稳定,从而降低预测精度;WVPMCD作为VPMCD的改进,采用更先进的加权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法代替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法,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进而提高液压泵故障诊断准确率;此外,在层次熵(HierarchicalEntropy,HE)的基础上提出了层次模糊熵的概念,模糊熵作为样本熵的改进,在衡量时间序列复杂度上并比样本熵更优越;运用WVPMCD和层次模糊熵对液压泵进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WVPMCD 层次模糊熵 液压泵 故障诊断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524)
【分类号】:TP391.4;TH137.51
【正文快照】: 0 引言液压泵的故障诊断从本质上讲其实是模式识别的过程。目前常见的机械故障模式识别方法主要有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等。但这些方法其实都忽略了特征值之间的联系。Raghuraj等[1]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预测模型的模式识别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其他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璨,姚锡凡;特征分区的不确定性及模糊熵评判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5年07期
2 常远;郝轶;黄晓津;李春文;梁记兴;刘景源;;基于模糊熵的核电站瞬态识别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09期
3 王国锋;芦丽明;李言俊;张科;;基于模糊熵的红外图象分割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2年S1期
4 李侠;毛军军;汤义强;;基于模糊熵的城市设施水平综合评价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年07期
5 谷令军;周进;;一种基于模糊熵的相位编组提取直线的方法[J];仪器仪表用户;2010年03期
6 田京;罗志增;;基于模糊熵的运动想像脑电信号特征提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1期
7 陈业华;黄元美;高峰;;基于模糊熵的聚类有效性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王凤山;黄育;刘猛;;基于两阶段模糊熵权的震灾抢修抢建价值评估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11期
9 单鑫;张福光;刘士新;王新政;;舰载导弹配送路径决策模糊熵物元模型[J];兵工自动化;2012年05期
10 孙文邦;陈贺新;唐海燕;于光;;基于二维模糊熵的图像非监督变化检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齐思刚;;基于模糊熵的模糊数运算[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2 胡应平;;运用模糊熵构建协调模型[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3 魏华;王志强;张运杰;;基于模糊熵的备择边缘细化方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吴川;朱明;杨冬;;基于最大模糊熵原则的低对比度图像阈值选取法[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5 李筠;祝勇;;误差分布类型的模糊熵判别方法[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何春;陆俊;;基于模糊熵方向特征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宗琳;基于高速列车走行部监测数据的EEMD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凤;基于模糊熵理论的若干图象分割方法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07年
3 吴学谦;互模糊熵的改进及其在心衰检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4 张丽波;基于三角模糊熵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李世航;基于模糊熵的贷款组合决策模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白礼虎;基于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和直觉模糊熵的决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白雪;基于模糊优化的模糊熵理论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占江;基于概率密度分布与模糊熵的目标检测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李聪改;熵在癫痫信号检测中的对比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想;基于模糊熵的特征选择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8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54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