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磁力密封结构设计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非接触式磁力密封结构设计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非接触式磁力密封 流体膜特性 电磁力 结构设计 密封性能 电磁场仿真
【摘要】:随着科学材料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旋转机械正朝着高性能化发展,使得机械密封技术变得更高级化和复杂化,同时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人们对机械密封的创新和实用化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密封稳定性、可靠性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的机械密封是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因此必须研究开发新型的机械密封装置以满足工业生产和特殊情况的需要,也亟需新理论和新技术、新材料等作为支撑。随着电子技术、磁性材料、控制工程等学科的迅速发展,,拥有优良性能的磁场受到了极大关注,其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本文提出了应用磁场力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方式,对其密封原理进行了介绍,通过图示对端面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 流体膜特性参数和电磁力的计算。根据流体动力学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N-S)得到平行平面间隙膜压、承载力、泄漏量等流体膜特性参数。根据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分析和比较了数值计算法和磁路法两种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虚位移法和麦克斯韦应力法两种电磁力的计算方法,由此推导出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密封结构设计。包括对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控制器、功率放大器选型,对线圈的选择和设计,对密封副的材料选择。同时根据密封和电磁学的要求,采用磁路法,根据磁极面积,对密封副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 密封端面密封性能分析和计算。计算动环端面作用力、间隙刚度和泄漏量。运用ANSYS软件对电磁场仿真分析,对密封端面结构进行二维建模,仿真得出磁感应线、磁流密度和电磁力大小。并对不同密封间隙大小和电流大小情况下的电磁力进行分析,并反推得到两侧电磁力对应的电流大小,得到模拟图形。 本文主要通过对非接触式磁力密封相关参数和性能的研究,为密封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非接触式磁力密封 流体膜特性 电磁力 结构设计 密封性能 电磁场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9
-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0-12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发展趋势12
- 1.3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12-14
- 1.4 磁场力的应用14-16
- 1.4.1 磁场力的分类14-15
- 1.4.2 接触式磁力密封15-16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6-18
- 2 非接触式磁力密封原理和密封端面磁场分析18-37
- 2.1 非接触式磁力密封工作原理18-22
- 2.2 平行平面液膜特性研究22-25
- 2.2.1 流体力学简介22-23
- 2.2.2 平行端面间流体控制方程23-24
- 2.2.3 平行端面间液膜特性参数24-25
- 2.3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25-29
- 2.3.1 基本磁场物理量25-26
- 2.3.2 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26-27
- 2.3.3 麦克斯韦方程组27-28
- 2.3.4 磁路分析的基本原理28-29
- 2.4 密封端面磁路的分析和电磁力的计算29-35
- 2.4.1 磁感应强度的计算29-33
- 2.4.2 密封端面电磁力的计算33-35
- 2.5 本章小结35-37
- 3 密封结构设计37-47
- 3.1 控制系统的设计37-40
- 3.1.1 传感器的选择37-38
- 3.1.2 控制器的选择38-40
- 3.1.3 功率放大器的选择40
- 3.2 线圈的选择和设计40-41
- 3.3 密封材料的选择41-44
- 3.3.1 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42-43
- 3.3.2 密封副材料的选择43-44
- 3.4 端面密封副的结构设计44-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4 密封性能分析和计算47-61
- 4.1 端面作用力分析和计算47
- 4.2 基于 ANSYS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47-58
- 4.2.1 有限元分析法47-48
- 4.2.2 ANSYS 软件介绍48-49
- 4.2.3 ANSYS 二维仿真49-58
- 4.3 间隙刚度58-59
- 4.4 泄漏量59-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5 总结与展望61-63
- 5.1 总结61-62
- 5.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磁力密封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组上的应用[J];安徽化工;2005年03期
2 陈聪慧,胡广阳,王伟;某型发动机磁力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及排故措施[J];航空发动机;2004年02期
3 韩鸿兴,黎正;往复机械磁力密封的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1987年04期
4 侯炳颖;安代明;;磁力密封在重柴油泵上的应用[J];化工机械;2010年06期
5 侯炳颖;;常减压装置泵使用磁力密封[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年09期
6 王伟;信琦;孙晓萍;;航空动力附件磁密封设计[J];航空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7 洪溪;;非接触三维人体测量系统[J];光学仪器;1993年01期
8 吴明根;;非接触式超精密研磨技术[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3年02期
9 ;高速公路自动收发卡机投入试运行[J];中国公路.交通信息产业;2001年09期
10 季叶;赵淳生;;一种圆筒型非接触式超声电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大刚;王兴璞;尹雄峰;王允清;胡文东;;磁力密封新技术在烧结机上的应用[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2 方倩;郭俊杰;;激光非接触式测头的研究与应用[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李奕;刘少华;宋志文;刘铁湘;宋学印;;非接触式铸坯切割定尺控制系统在钢厂的应用[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霄;贾朝波;;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李伟;刘芳;李晋川;邹远文;黄学进;陈孟诗;;非接触式多功能脊柱生物力学测试仪[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立臣;汪韬;尹飞;杨瑾;胡雅楠;;非接触式远程微小物体温度的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新;童云飞;;当今几何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陈强;;测宽仪在热轧的应用[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郝延红;王家礼;;模拟电路红外故障诊断中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法[A];第20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治国;;MSP430非接触式IC卡阶梯水表[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远霞;国内领先武陵源核心景区将启用非接触式IC卡门票[N];张家界日报;2006年
2 徐威;非接触式CPU卡备受关注[N];中国贸易报;2006年
3 徐威;握奇数据非接触式CPU卡备受关注[N];国际商报;2006年
4 周报;非接触式充电混合动力巴士在日本投入试运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5 ;智能卡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应用[N];人民邮电;2006年
6 ;近距离无线通信应用在欧盟不断扩展[N];人民邮电;2007年
7 孙艳辉 宇文雄;太航研制成功非接触式电子油门踏板[N];中国航空报;2010年
8 重庆 罗宇屏;非接触式PE-2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趣事[N];电子报;2007年
9 郭群;非接触式体温测量仪[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10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 付国映;基于ISO15693标准RFID信号的测量[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昊;非接触式IC卡天线的集成化研究及芯片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2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孔垂辉;青少年非接触式体型二维测量与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刘孝锋;基于压差法的透气性测试装置关键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5 张玉贵;烟气轮机叶片振动的非接触式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于江林;滚动轴承故障的非接触声学检测信号特性及重构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陆建钢;高分辨率显示特性的分析与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张云肖;新型高压快开结构的设计与可靠性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9 孙运达;多视点非接触式人体运动捕捉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10 王明宇;低功耗双界面CPU智能卡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俊;非接触式磁力密封结构设计与分析[D];西华大学;2013年
2 高明;用于水下电机密封的磁力驱动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赵伟;深海非接触式双向信号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宋海鹰;基于光电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高温熔体非接触式测温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马海燕;非接触式IC卡技术研究及防冲突系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牛钊;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城市公共交通非接触式IC卡收费系统的研究及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杨云涛;非接触式人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安慰东;提高随钻系统中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效率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9 徐晓刚;电网非接触式过电压监测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冕;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9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55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