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磨粒磨损预测模型
发布时间:2017-08-09 08:09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形理论的磨粒磨损预测模型
【摘要】:为了求解在粗糙表面上磨粒磨损的磨损率,在分形接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塑性变形磨损理论推导了基于分形参数的磨损率模型,并建立了磨损率与分形维数、材料性能常数、磨屑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映出材料的磨损规律。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分形维数处在某一区间内时,随着分形维数的变化,磨损率先减小后增大;最优分形维数为1.5,此时磨损率最小。当分形维数保持不变时,随着尺度常数、概率常数的增大磨损率也随之增大;而随着材料性能常数的增大磨损率减小。当其他各参数都保持恒定时,接触面积越大磨损率也变大。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摩擦、磨损与润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关键词】: 粗糙表面 磨粒磨损 塑性变形 磨损率
【分类号】:TH117.1
【正文快照】: 磨损是摩擦副的上下表面在相互接触摩擦时,表面的划伤或者破坏。很多时候,磨损是粗糙表面微凸体之间相互接触作用而引起的。早期,人们通过研究磨损的机理将磨损粗略地进行了划分。在这几种磨损中,磨粒磨损是最普遍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磨损形式,据统计,在生产生活中因磨粒磨损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安,孙家枢,张兴龙;农机零件受土壤磨粒磨损表面磨痕的微观分析[J];固体润滑;1981年01期
2 张嗣伟;橡胶磨粒磨损机理的研究[J];固体润滑;1987年03期
3 罗先武,许洪元;杂质泵磨粒磨损研究现状和展望[J];流体机械;1997年09期
4 魏琪;周新建;李辉;栗卓新;;新型高温磨粒磨损测试装置及方法[J];焊接学报;2008年04期
5 孙伟春;;磨粒磨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年02期
6 金占明,邵荷生;三种典型磨粒磨损磨屑形成过程的研究[J];固体润滑;1991年03期
7 许斌,冯承明,宋月鹏;硼铬稀土共渗对提高钢的耐磨粒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8 许斌,聂成芳,赵庆生;灰铸铁件表面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特性[J];现代铸铁;2000年01期
9 高文伟;胡泽祥;王亚军;刘巍;;喷钼活塞环抗磨粒磨损机制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10期
10 于长山,刘炳日;碳含量和组织形态对碳素钢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96年10期
,本文编号:644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64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