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轴承表面自润滑层制备及摩擦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节轴承表面自润滑层制备及摩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润滑关节轴承 编织物衬垫 粘接强度 挤压成型 摩擦转矩测试
【摘要】:自润滑关节轴承以其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舰船、机械等领域中。随着各领域的快速发展,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工况环境越来越苛刻,如重载、高频、大扭矩。因此,急需改善其实验条件并提高其摩擦学性能。本文分别从自润滑关节轴承摩擦实验装置的设计、垫层的粘接工艺以及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工艺等方面对现有的实验装置、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性能进行优化。 本文根据大中型自润滑关节轴承实际工况,设计了一种能够测试大中型自润滑关节轴承在转摆复合运动同时保持径向加载的状态下轴承摩擦转矩变化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装置主体机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摆动装置、加载结构。利用SolidWorks对实验装置进行建模,并用ADAMS对实验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 选择SK63室温快速固化环氧胶粘剂,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以及剥离强度实验确定最优粘接工艺,确定了最佳的粘接工艺:初步固化时间为50min,施加载荷为0.4MPa,加载时间为20min。以此作为自润滑关节轴承外圈内表面的球面粘接工艺数据基础。 利用上述粘接工艺对编织物垫层与自润滑关节轴承外圈内表面进行粘接,,并设计夹具进行剥离强度实验,得到的平均剥离强度为0.769N/mm,达到标准规定值0.35N/mm的2倍以上。为比较不同衬垫的摩擦性能,利用M200环块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了垫层与45钢块之间的对磨实验,得到垫层摩擦性能并探讨了作用机理,从中选择出了摩擦性能较好的垫层。 对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工艺进行研究并设计挤压模具,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挤压成型过程进行分析得到成型过程中外圈受力及变形情况并对挤压前外圈毛坯进行结构优化。
【关键词】:自润滑关节轴承 编织物衬垫 粘接强度 挤压成型 摩擦转矩测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H1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9-14
- 1.2.1 关节轴承摩擦性能实验装置研究进展9-11
- 1.2.2 纤维织物衬垫研究进展11-12
- 1.2.3 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仿真分析12-14
- 1.3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4-15
- 第2章 转摆复合运动关节轴承摩擦性能实验装置设计15-30
- 2.1 引言15
- 2.2 实验装置的技术参数及总体方案15-17
- 2.3 实验装置主体机械结构设计17-29
- 2.3.1 摆动装置设计17-26
- 2.3.2 加载结构设计26-27
- 2.3.3 实验装置的三维建模及动力学仿真27-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关节轴承自润滑垫层粘接工艺研究30-51
- 3.1 引言30
- 3.2 粘接剂的选择30
- 3.3 粘接工艺研究30-43
- 3.3.1 初步固化时间对渗胶层厚度的影响30-33
- 3.3.2 剥离强度评价33-34
- 3.3.3 平面粘接及剥离强度实验34-43
- 3.4 自润滑关节轴承衬垫剥离强度实验43-46
- 3.5 自润滑衬垫摩擦性能实验46-50
- 3.6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工艺研究51-63
- 4.1 引言51
- 4.2 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方法及模具设计51-54
- 4.2.1 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方法研究51-53
- 4.2.2 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模具设计53-54
- 4.3 自润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方法有限元分析54-62
- 4.3.1 建立模型及网格划分54-56
- 4.3.2 建立接触关系56
- 4.3.3 确定边界条件并定义求解选项56
- 4.3.4 计算结果56-59
- 4.3.5 模型结构优化及结果59-62
- 4.4 本章小结62-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选禹,雒建斌,温诗铸;镶嵌自润滑关节轴承及其润滑材料的制备[J];机械设计;2000年08期
2 吕新圃,白金石;E06-12型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试验机[J];轴承;1997年03期
3 杨咸启,姜韶峰,荣亚川,陈庆熙;关节轴承寿命计算方法[J];轴承;1993年03期
4 ;无装配缺口关节轴承的制造工艺[J];轴承;1973年06期
5 姜新春;25K型客车抗侧滚扭杆裂纹、关节轴承损坏调查分析[J];铁道车辆;2003年06期
6 狄葆璋,洪富岳,王云,陈民生;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磨损试验分析[J];轴承;1999年06期
7 向定汉,潘青林,姚正军;聚四氟乙烯自润滑编织复合材料关节轴承的摆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3年01期
8 王明庆;;关节轴承的计算方法[J];建筑机械化;1989年06期
9 刘六井,高伟;大型推力关节轴承结构有限元分析[J];船海工程;2004年02期
10 颜昌林;关节轴承动态性能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耀星;邱明;李迎春;闫佳飞;;关节轴承磨损失效的研究现状及进展[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如琰;;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在关节轴承上的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3 郭强;乔红斌;宋云峰;罗唯力;;几种高聚物复合材料衬垫的关节轴承摩擦学特性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申屠留芳;张相炎;;新型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沈金财;;加工大型关节轴承内径电磁无心夹具设计[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姜韶峰;孙立明;杨咸启;王卫国;;关节轴承摩擦、摩损及寿命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李云龙;郑东旭;刘长波;;弧形闸门支铰双金属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特性分析[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8 李科委;沈雪瑾;陈有光;李如琰;张逸;吴文蕾;;衬垫自润滑关节轴承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支俊秉;孙八虎;段建宁;;MLS2619立磨磨辊密封风压低的解决办法[A];2009全国水泥立磨技术和装备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0 万东明;;煤二期翻车机转子部分干油润滑改造[A];第六届摩擦学工矿企业润滑技术工业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洋;雄霸关节轴承业 龙溪股份酣战内外两市场[N];机电商报;2007年
2 ;龙溪股份 小行业的大龙头[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邓文龙 通讯员 曾艳辉;科学发展“四化”路 矢志创新铸辉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梦婕邋段金柱;龙溪股份:善新成就卓越[N];福建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邓文龙;福建龙轴:双轮驱动赢取最大价值[N];中国工业报;2005年
6 记者 燕云;投资评级简报[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林东晖;龙溪股份分红承诺回馈流通股东[N];证券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邓文龙;陈福胜:逆向思维 前瞻决策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殷陆君 通讯员 黄长秋;集成创新,我们快了一步[N];经济日报;2006年
10 王喜杰 本报记者 郭珍珠;环环紧扣看“三环”[N];辽源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屠留芳;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的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贾晓梅;低温陶瓷轴承自润滑材料制备及其转移膜润滑机理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宋文龙;微池自润滑刀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曹同坤;自润滑陶瓷刀具的设计开发及其自润滑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吴泽;微织构自润滑与振荡热管自冷却双重效用的干切削刀具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杜赵群;纱线与织物同机弯曲表征及建模分析[D];东华大学;2006年
7 余江波;基于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高性能水润滑轴承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颜红侠;界面对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唐玮;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张玲洁;颗粒、晶须强韧化碳化硅陶瓷及在密封环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瑛琦;关节轴承表面自润滑层制备及摩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柏耀星;编织衬垫自润滑关节轴承性能评估[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喜军;关节轴承衬垫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4 郜志伦;编织衬垫自润滑关节轴承粘结方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国锋;复合摆动式关节轴承性能试验机的研制及试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邓强国;动力稳定车转向架中心销接触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司圣洁;空间关节的轴承预紧及其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骅利;外源第三体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9 于佩潜;PPS生产中溶剂的回收以及PPS自润滑合金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向军淮;铝质材料自润滑表面改性的电化学制备工艺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26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2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