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P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整机标定
本文关键词:6P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整机标定
更多相关文章: 并联机构 最小二乘法 正交试验 标定 运动学精度
【摘要】:首先建立了6PUS并联机构包括虎克铰铰链点、球铰铰链点、杆长以及导轨方向向量在内的54结构参数的误差雅可比矩阵。在MATLAB中使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其标定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雅可比矩阵的正确性和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的有效性。其次采用正交试验选取位姿,用激光跟踪仪进行整机标定实验。根据标定结果,在MATLAB中采用建立的标定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得到54结构参数。最后进行误差补偿,观察标定补偿效果。该整机标定可使单方向最大位置误差在0.030 mm,最大姿态误差在0.0007 rad;三方向最大位置误差在0.046 mm,最大姿态误差在0.0008 rad。由标定效果可知,整机标定可明显地提高运动学精度。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最小二乘法 正交试验 标定 运动学精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5013)~~
【分类号】:TH112
【正文快照】: 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kcms/detail/11.2625.V.20151019.1519.002.html引用格式:樊锐,李茜,王丹.6PU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整机标定[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2(5):871-877.FAN R,LI X,WANG D.Integral kinematic calibration of 6PUS parallel mechanism[J].Journal 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超;宾洋;贾振中;赵旦谱;;并联机构驱动副的选择[J];机械工程师;2007年08期
2 李蕊;代小林;姜洪州;李洪人;;新型三转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01期
3 吴巍;;三平移并联机构的综合[J];农业装备技术;2010年03期
4 陈江义;郝雪清;虞启辉;;含间隙铰链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1期
5 周结华;彭侠夫;仲训昱;;空间3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孙永生;韩先国;陈五一;熊俊;张毅刚;;并联机构大范围收敛高效正解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05期
7 梁辉;黄顺;郭伦;;一种冗余约束对并联机构精度影响的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年02期
8 王南;赵乘康;崔国华;高鹏;;基于正交实验的并联机构刚度回归模型求解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9 王洋,黄田,倪雁冰,梅江平;基于正交球面并联机构的新型数控转台姿态求解及实时控制[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7期
10 吴宇列,吴学忠,刘冠峰,李圣怡;黎曼几何在并联机构动力学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超;杨向东;刘莉;陈恳;;并联机构的可驱动性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范彩霞;刘宏昭;;双驱动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荣辉;丁洪生;张同庄;;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震动力平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宋方臻;宋波;;平面并联机构与磁悬浮控制电主轴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9 郑相周;罗友高;宾鸿赞;;移动型3-UPU并联机构静态稳定性分析[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建军;李为民;李颖;高峰;;一种新型正交结构6-PPPS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解耦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伟阳;平面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和解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李柳;基于嵌入式系统的3P-6SS并联机构控制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3 宋晓飞;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误差分析和补偿[D];重庆大学;2012年
4 董彦省;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田冠男;一种含非对称主动运动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刘欣;一种平面2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邹婷;并联机构的自动建模与虚拟装配系统[D];燕山大学;2007年
8 李嵩;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基本型的分析与综合[D];重庆大学;2007年
9 栗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分析及其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沈寂;一种球面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分析及仿真[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1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3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