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质体三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特性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双质体三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特性数值模拟
【摘要】:提出了一种双质体三机驱动自同步振动系统。推导出了双质体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给出了系统的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建立了新的机电耦合仿真模型。最后,运用控制变量法以数值试验的方式研究了中间弹簧刚度、共振、激振力以及电机安装位置对系统自同步性以及同步相位差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质体振动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稳定的同步运动;中间弹簧刚度、激振力以及电机安装位置对系统的同步特性均有较大的影响;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时,不能实现同步;上质体两电机水平安装距离的增大,有利于系统同步运动的实现。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双质体振动系统 机电耦合 控制变量 自同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132)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CX2014SY38)
【分类号】:TH113.1
【正文快照】: 引言1自同步振动机械系统的发明源于自同步现象的发现。1665年荷兰物理学家、摆钟的发明者Huygens最早发现了钟摆的自同步现象[1]。1953年前苏联的Blekhman[2-3]博士给出了机械同步的一般性定义以及双激振器振动机的同步基础理论。1980年日本学者Inoue和Araki等实现了双电机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钟瑜,郑万泔;非自伴随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问题[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2 金先龙;从传递函数识别振动系统物理参数的一种新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2年03期
3 任计格,王生泽;线性周期时变振动系统的参激振动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年02期
4 任计格,王生泽;线性周期时变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4年03期
5 黄明云;振动系统参数识别技术简介[J];起重运输机械;1987年09期
6 周正新,颜跃新;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同相振动性[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7 白鸿柏,黄协清;干摩擦非线性减振器构成的迟滞振动系统的响应计算[J];机械工程学报;1998年05期
8 白鸿柏,张培林,黄协清;干摩擦振动系统随机激励响应的Krylov-Bogoliubov计算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0年02期
9 丘杰,陈福根,张永光;一种辩识多输入多输出振动系统参数的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2年01期
10 罗冠炜;俞建宁;尧辉明;谢建华;;含间隙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钧俊;罗银淼;车延飞;叶郁文;庄表中;;机电混合振动系统的响应研究[A];振动工程学报(工程应用专辑)[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洪旭东;多机驱动振动同步系统精细化建模及动力学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刘丹;双机驱动平面双质体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吕良;四电机驱动振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仿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4 晏星凡;基于仿真和优化方法的共振破碎机振动系统反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孔德明;振动系统模态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马红城;复内积平均法在多自由度非光滑振动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7 高健;质心偏移式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与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叶小芬;空间单质体双机驱动振动系统自同步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6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3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