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装载机前车架疲劳寿命预测与仿真优化

发布时间:2017-08-31 16:23

  本文关键词:装载机前车架疲劳寿命预测与仿真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前车架 动力学仿真 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预测 优化设计


【摘要】:轮式装载机广泛应用于港口工程、矿业开采等施工领域,工作环境恶劣、作业强度高,前车架作为其主要承载基体容易发生破坏失效,提高前车架结构的疲劳寿命对提升装载机整机性能、提高装载机作业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横向课题(S512141)“结构件试验台泵站系统”,针对某型轮式装载机前车架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与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分别采用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相结合的仿真方法、被试样机的实验室加速寿命试验方法等,对装载机前车架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应用导重准则法对前车架现行结构方案进行改进优化。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前车架动态特性研究。分析轮式装载机作业工况及前车架系统受力状况,计算装载机各种工况下的工作阻力;建立轮式装载机整车机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完整作业工况过程的前车架动力学分析,获取前车架时域载荷历程。通过分析得知:前车架在插入、举升及卸载工况中的承载状况最为严重,在开始举升与举升到位时刻伴随冲击震荡。 (2)前车架有限元分析。建立装载机前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时域载荷历程的前车架动态有限元分析;获得前车架结构的应力响应状态,对前车架结构的危险部位进行评估。通过应力分析获知:前车架在举升与卸载工况中的应力响应复杂,应力集中状况严重,整体应力水平最高,峰值应力达到186.8Mpa,整体安全系数为1.85;举升工况与卸载工况是前车架结构的危险作业环节。 (3)前车架疲劳寿命预测。分析并确定针对前车架疲劳寿命的评定方法、计算准则及前车架材料力学特性;创建前车架疲劳寿命分析模型,预测前车架在典型作业工况下的疲劳寿命为6178小时,整体安全系数为0.74;通过加速寿命实验方法反推预测前车架疲劳寿命区间为(4167,,6250)小时,整体安全系数区间为(0.52,0.78)。两种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区间内一致,本文研究后认为该前车架未达到8000小时的预期寿命要求;不满足矿山用轮式装载机车架在全寿命周期内(3至5年)不允许发生失效的要求。 (4)前车架结构优化。在对前车架进行初步结构改进的基础上,采用导重准则法,按照等强度原则,对前车架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前车架:最大应力下降到60.66Mpa,总体强度安全系数提升至5.69;最小工作寿命为19090小时,整体疲劳安全系数提升至2.29。
【关键词】:前车架 动力学仿真 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预测 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2-13
  • 第2章 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相关理论13-24
  • 2.1 系统多体动力学理论13-14
  • 2.2 空间问题有限元法14-18
  • 2.3 疲劳寿命评定理论18-20
  • 2.4 导重准则法优化理论20-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装载机前车架动力学仿真研究24-39
  • 3.1 轮式装载机作业阻力24-27
  • 3.2 装载机整车机构动力学建模27-34
  • 3.2.1 整车机构仿真模型27-29
  • 3.2.2 仿真作业工况29-30
  • 3.2.3 载荷与驱动30-34
  • 3.3 装载机前车架动力学仿真分析34-37
  • 3.3.1 装载机作业工况仿真34-35
  • 3.3.2 前车架动态特性35-37
  • 3.4 本章小结37-39
  • 第4章 前车架有限元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39-49
  • 4.1 前车架有限元分析39-45
  • 4.1.1 有限元前处理39-41
  • 4.1.2 边界条件与载荷41-42
  • 4.1.3 前车架应力分析42-45
  • 4.2 前车架疲劳寿命预测45-47
  • 4.2.1 材料特性与载荷信息45-47
  • 4.2.2 前车架疲劳寿命分析47
  • 4.3 本章小结47-49
  • 第5章 前车架疲劳试验与结构优化49-63
  • 5.1 前车架疲劳试验研究49-56
  • 5.1.1 疲劳试验方法49-50
  • 5.1.2 疲劳试验加载力50-53
  • 5.1.3 疲劳试验加载次数53-54
  • 5.1.4 试验结果分析54-56
  • 5.2 前车架结构优化56-61
  • 5.2.1 前车架结构优化56-58
  • 5.2.2 前车架结构优化验证58-61
  • 5.3 本章小结61-63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6.1 研究结论63-64
  • 6.2 工作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68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瑛;国外轮式装载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机械;1995年11期

2 张钊;张万玉;胡亚琪;;飞机结构振动疲劳分析研究进展[J];航空计算技术;2012年02期

3 陈家丽;国外轮式装载机新技术与新结构及其发展[J];建筑机械化;2002年01期

4 田志成,王东升,陈英杰;国内外装载机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分析[J];建筑机械;2005年11期

5 楚汉;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03年05期

6 刘良臣;;高歌猛进30年——记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装载机[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8年09期

7 白鹤;王伯健;;含缺口构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8期

8 戎保;芮筱亭;王国平;杨富锋;;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J];振动与冲击;2011年07期

9 刘又午;多体动力学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Z1期

10 陈锦东;黎向锋;左敦稳;田昕;;基于MSC.Fatigue的带孔板疲劳寿命仿真[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766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766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