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救护车载担架气动人工肌肉缓冲系统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4:39

  本文关键词:救护车载担架气动人工肌肉缓冲系统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救护车 担架 气动人工肌肉 隔振 智能控制


【摘要】:救护车是用来运送病人或伤员的医疗卫生装备,它配备有急救器械、担架等设备,可以在运送途中对病人实施必要的救治处理。随着社会和医疗行业的发展,病人对救护车乘卧的舒适性的要求也在提高。 目前,很多救护车是使用轻型卡车或SUV底盘改装,担架系统隔振装置也一般由弹性元件和减振器组成,,减振效果不好。对于救护车底盘系统不好进行改动,因此,为了提高救护车担架上病人的舒适性,研制担架隔振缓冲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气动人工肌肉(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简称PAM,本文指Mckibben型PAM)是一种仿生学气动元件,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中间的橡胶套筒,其外部由纤维编织网所包裹;二是其两端连接的接头。PAM具有如下优点:构造简单;输出力/重量比大;无粘着、爬行现象;刚度可变、响应快、动作平滑。本文将PAM应用于救护车担架缓冲系统中,建立了救护车上使用的担架缓冲平台,担架上车后,可快速刚性的锁定到隔振平台上,以此来缓冲车身传递到担架的振动。 本文建立了“救护车—担架系统”振动模型和“救护车—担架—卧姿病人”系统振动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对两模型分别采用模糊PID和BP神经网络PID两种方法,分别对两个振动系统进行控制。对第一个振动系统,采用担架病人所承受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和俯仰角振动加速度作为评价标准;对第二个振动系统,采用卧姿病人的头部、臀部及腿部的垂向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下,对应的评价指标幅值均有大幅度的降低,明显提高了乘卧病人的舒适度。
【关键词】:救护车 担架 气动人工肌肉 隔振 智能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69.67;TH138.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救护车担架缓冲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 仿生缓冲减振简述13-14
  • 1.4 气动人工肌肉简介14-18
  • 1.4.1 气动肌肉分类15
  • 1.4.2 Mckibben 型气动人工肌肉15-17
  • 1.4.3 PAM 工作原理17
  • 1.4.4 PAM 研究与应用现状17-18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8-21
  • 第二章 PAM 担架系统模型21-33
  • 2.1 PAM 静态数学模型21-26
  • 2.1.1 Chou 理想模型21
  • 2.1.2 PAM 静态理想数学模型21-23
  • 2.1.3 经过改进的 PAM 静态模型23-25
  • 2.1.4 考虑 PAM 纤维网与套筒间摩擦的静态数学模型25-26
  • 2.2 Wickramatunge 实验模型26-27
  • 2.3 PAM 担架及其减振原理27-29
  • 2.4 PAM 担架减振控制系统29-30
  • 2.5 PAM 担架模型的建立30-31
  • 2.5.1 力学模型30-31
  • 2.5.2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31
  • 2.6 本章小结31-33
  • 第三章 PAM 担架缓冲系统模糊 PID 控制仿真33-53
  • 3.1 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33-34
  • 3.2 模糊控制理论34-36
  • 3.2.1 隶属度函数34
  • 3.2.2 分解定理及扩张定理34-35
  • 3.2.3 模糊矩阵和模糊关系35-36
  • 3.2.4 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判决36
  • 3.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36-39
  • 3.3.1 模糊控制器输入和输出变量的确定37
  • 3.3.2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37-39
  • 3.3.3 糊控制规则的建立39
  • 3.4 路面模型39-42
  • 3.4.1 路面输入模型39-40
  • 3.4.2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40-42
  • 3.5 减速带激励42-46
  • 3.5.1 减速带介绍42-45
  • 3.5.2 减速带激励仿真45-46
  • 3.6 PAM 担架系统模糊 PID 仿真46-52
  • 3.6.1 模糊控制规则与解模糊46-48
  • 3.6.2 仿真参数与激励48
  • 3.6.3 模糊 PID 仿真与结果分析48-52
  • 3.7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PAM 担架缓冲系统 BP 神经网络 PID 控制53-69
  • 4.1 神经网络概述53-55
  • 4.1.1 神经网络的基本特点53-54
  • 4.1.2 神经网络的连接形式54-55
  • 4.2 BP 神经网络的算法55-59
  • 4.3 PAM 担架模型的建立59-62
  • 4.3.1 卧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59
  • 4.3.2 力学模型59-61
  • 4.3.3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61-62
  • 4.4 担架系统 BP 神经网络 PID 控制62-67
  • 4.4.1 仿真系统设计63-66
  • 4.4.2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66-67
  • 4.5 本章小结67-6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5.1 结论69-70
  • 5.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冠宇;唐伯明;俞耀;刘唐志;陈廷明;;路面减速带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4期

2 张顺心,刘淑英,刘文润;气弹簧在救护车担架减振装置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钟诗胜;朴树学;丁刚;;改进BP算法在过程神经网络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隋立明,王祖温,包钢;气动肌肉与生物肌肉的力学特性对比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6期

5 傅晓云;方敏;李宝仁;;气动人工肌肉刚度特性的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7年02期

6 孙景工;任旭东;高振海;牛福;段德光;;一种应用于救护车辆的磁流变减振器的实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年03期

7 王春华;唐焱;;车辆主动悬架的BP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5期

8 陈书谦;张丽虹;;BP神经网络在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0年10期

9 马履中,尹小琴,谢俊,杨启志,朱曾;多自由度并联机构组合弹性阻尼减振装置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陶国良;谢建蔚;周洪;;气动人工肌肉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新喜;急救车生物污染防护技术与担架支架减振性能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王猛;基于ADAMS的急救车担架支架减振特性仿真分析与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824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824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