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分析及在轨抓捕控制
本文关键词: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分析及在轨抓捕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年
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分析及在轨抓捕控制
潘冬
【摘要】:随着空间探索与开发的深入,未来的航天器将向着大型化、复杂化、高精度、长寿命的方向发展,空间机械臂的在轨应用将愈加广泛且重要。空间机械臂工作半径大、结构刚度低、负载质量变化范围广,臂杆及关节柔性特征明显,动力学特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本文针对空间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动态特性分析以及在轨抓捕目标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空间机械臂的机构设计、在轨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空间机械臂系统是典型的链式无根多体系统,由于臂杆柔性影响,在进行大范围刚性运动的同时伴随着小幅的柔性振动,呈现明显的刚柔耦合特性,本文基于递推算法建立了高效的空间刚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动力学模型中惯量阵、雅克比矩阵等的递推形式表达式,可用于机械臂控制系统中。进一步基于拉格朗日分析方法和模态综合法建立了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可完成空间漂浮基柔体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计算。最终通过与商用软件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空间柔性机械臂系统动态特性分析,还需考虑关节柔性影响,由关节啮合刚度、间隙、摩擦等引入的非线性,是影响机械臂系统运动精度和平稳性的主要因素,建立精确的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是机械臂系统设计、特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调试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可综合考虑非线性刚度、间隙、摩擦等因素的关节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关节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间隙、摩擦、刚度等非线性因素对关节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综合考虑分析了关节柔性和臂杆柔性对机械臂末端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对目标载荷的成功抓捕是完成在轨服务的关键,针对具有大容差、软捕获特性的绳索式末端执行器,应用有限段离散化方法完成了柔性绳索动力学建模,分析了绳索离散化模型的参数选取原则,,进一步引入绳索与目标间的非线性接触碰撞力和摩擦力模型,建立了末端执行器捕获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末端捕获冲击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所建绳索捕获动力学模型可充分考虑绳索的空间运动状态以及捕获过程中绳索与目标间的接触碰撞过程,为绳索设计和捕获策略调试提供基础。 机械臂捕获目标时,不可避免的与目标间发生碰撞冲击,过大的冲击力不仅使基体姿态产生偏差,还可能使目标逃逸导致抓捕失败,针对机械臂抓捕目标过程,提出并实现了快速接近-慢速接触-速度跟踪(FA-SC-VT)末端捕获策略,并以建立的末端捕获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进行捕获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FA-SC-VT捕获策略与传统匀速捕获策略相比,可大幅减小机械臂末端产生的冲击力,并可有效的解决小质量目标捕获过程中的逃逸问题。进一步结合FA-SC-VT捕获策略设计了机械臂的关节阻尼控制器和阻抗控制器分别完成对合作目标和非合作目标的柔顺抓捕控制,相对于位置保持硬抓取,阻抗控制软抓取可有效减小末端与目标间的碰撞冲击力,减小对基体位姿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4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宇枢,陆震;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的一种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丛佩超;孙兆伟;;单臂式空间机械臂捕捉空间目标问题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9年01期
3 张文辉;叶晓平;季晓明;吴夏来;朱银法;王超;;国内外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J];飞行力学;2013年03期
4 魏承;赵阳;田浩;;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J];航空学报;2010年03期
5 魏承;刘天喜;赵阳;;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策略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0年05期
6 于登云;潘博;孙京;;空间机械臂关节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研究进展[J];航天器工程;2010年02期
7 孔宪仁;徐大富;;空间绳系研究综述[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0年06期
8 谭益松;刘伊威;刘宏;介党阳;蔡鹤皋;;空间大型末端执行器柔性钢丝绳的建模与捕获动力学[J];机器人;2011年02期
9 介党阳;倪风雷;谭益松;刘宏;蔡鹤皋;;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空间大型末端执行器抓捕策略[J];机器人;2011年04期
10 谭益松;刘伊威;刘宏;蔡鹤皋;;大型空间末端执行器在轨操作运输舱策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税海涛;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运动规划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云,苏晓韵;可展空间索杆结构展开过程的仿真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2 ;An exact nonlinear hybrid-coordinate formulation for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年06期
3 Edwin Kreuzer;;Discrete tim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for dynamics of multibody system with flexible beams moving in space[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2期
4 宋宇,陈无畏;汽车麦克弗森滑柱式悬架多刚体模型的建立及仿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汤萍;余承辉;;基于ADAMS软件的机械动力学建模过程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李巨晓;孙新利;王飞尧;何国君;;直拉法硅单晶生长时晃动的分析及控制[J];半导体技术;2010年11期
7 苏鹏;何广平;;单腿跳跃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验证[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史力晨,王良曦,张兵志,李今朝;履带车辆在坚实地面转向瞬态过程模拟计算[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3年01期
9 马吉胜;ADAMS多体系统建模与动力学方程迭代求解[J];兵工自动化;2004年02期
10 韩银泉;;柔性冲压技术在弹药生产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洁;吕敬;王琪;彭慧莲;;含滚动摩阻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芮筱亭;戎保;;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贺妍;张晓燕;李海滨;刘科元;刘志彬;段志信;;履带车辆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彭丽媛;李晖;居鹤华;;崎岖地形环境中月球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6 左宗玉;;四旋翼无人飞行器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7 章定国;芮筱亭;;多杆空间柔性机器人递推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和仿真[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丽丽;金栋平;胡海岩;;状态保持阶段绳系卫星的混沌运动[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红岩;芮强;;虚拟样机技术在装甲装备研制与开发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中双;徐长顺;陈集;;平面多体机械系统耦合动力学键合图法[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柔体动力学初值问题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周芳;蒸汽发生器检修机械手路径规划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吴健荣;蒸汽发生器检修机器人样机研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查云飞;类菱形车转向系统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5 陈海卫;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脱水振动与抑制机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童伟;整体耦合式消扭悬架系统原理及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郭磊;车用动力总成结构振动噪声的虚拟预测与分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姚廷强;球轴承多体接触动力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任彬;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平台构建[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户燕会;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和误差补偿的分析与仿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希花;曳引电梯机械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与动力学响应[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雷云云;基于被动式四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于张喜;立式刨切机机构设计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殷慧;机器人假肢功能设计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梁鹏飞;基于数字化功能样机的炸药破碎机性能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史永伟;轮式装载机驱动桥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祖华;2-PPa移动并联机构运动学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沈启敏;舰炮发射动力学及减小后坐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广利,高正,孙传伟;直升机前飞吊挂飞行动力学响应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2 边宇枢,陆震;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的一种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钟万勰,孙雁;小参数摄动法与保辛[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5年01期
4 邱志成;;柔性机械臂的变结构振动控制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年01期
5 丛佩超;孙兆伟;;单臂式空间机械臂捕捉空间目标问题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9年01期
6 李映辉,李宾,殷学纲,黄尚廉;具有轴向位移小垂度索非线性预测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吴永,杜思义,胡继云,刘保国,钟坚敏;约束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辛算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张劲夫,许庆余,万方义,张陵;考虑摩擦的机械手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2年04期
9 王传东;水小平;杨雷;;空间飞行器对接捕获阶段动力学的数值仿真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10 唐晓腾;陈力;;漂浮基双臂空间机器人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最优非完整运动规划[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家军;非完整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张素英;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一般形式及其广义哈密顿体系下的几何积分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徐文福;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的路径规划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丰保民;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轨迹规划与轨迹跟踪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马海涛;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韩大鹏;基于四元数代数和李群框架的任务空间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颜世佐;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与地面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柳柱;非完整约束轮式移动机器人反馈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2 张慧芳;空间机械臂锁紧装置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王华坤,张世琪;组合柔性机械臂变形及滞迟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2005年05期
2 刘广瑞;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5年03期
3 张雪莲;潘铁强;;柔性机械臂控制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9期
4 牟荟瑾;;柔性机械臂控制技术的研究意义及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8期
5 张铁民,李成元;带有反馈控制的柔性机械臂动态研究与振动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6 刘广瑞,刘又午,金国光;柔性机械臂非并置式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06期
7 张铁民,梁莉;带有加速度反馈的柔性机械臂开关变结构控制的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6期
8 梁春燕,李旻智,谢剑英;抑制柔性机械臂残留振荡的时滞滤波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1年06期
9 刘明,朱绍文,刘蓉,孙增圻;一个双连杆平面柔性机械臂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1年08期
10 梁春燕,谢剑英,李旻智;时滞滤波器设计及在柔性机械臂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国平;;柔性机械臂主动控制中的时滞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滕悠优;蔡国平;;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主动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杜欣;蔡国平;;双连杆柔性机械臂的主动控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国利;;柔性机械臂内动力学因果与反因果的对分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郎英彤;邹建奇;张宪滨;钱坤;;柔性机械臂逆运动学分析中各种算法的研究现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6 刘明;朱绍文;黄徽;;建立二级柔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的研究[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7 王国利;郭雪梅;张宪民;;柔性机械臂运动轨迹规划模板函数的比较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8 张铁民;刘又午;王树新;阎绍泽;蒋铁英;;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控制——前馈延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李迅;刘新建;马宏绪;张彭;;单柔性机械臂变结构控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王树新;张冬梅;金国光;刘又午;;视觉控制柔性机械臂的广义确定性动力学模型[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屠立;柔性机械臂集成建模与结构控制优化设计技术[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庆;组合柔性机械臂动力学特性与振动抑制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褚明;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与主动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徐彦;液压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张晓东;空间柔性机械臂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陈思佳;刚—柔耦合问题与空间多杆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建模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光;液压柔性臂的动力学及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潘冬;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分析及在轨抓捕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治虎;柔性机械臂动响应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汪性武;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3 张国庆;双柔性机械臂动力学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4 李兴修;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姜丹;外空间环境中的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振动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姚威;空间大负载柔性机械臂轨迹跟踪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洪芸芸;压电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及实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3年
8 于慧;复杂构形柔性机械臂多维振动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9 郭秉华;六自由度空间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杜欣;双连杆柔性机械臂的主动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分析及在轨抓捕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4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84881.html